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集的抗菌药物ADR报告128份,分别从ADR来源、患者年龄及性别、给药途径、药物品种、ADR主要临床表现、ADR的因果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59例,46.09%),女性多于男性(71例,55.47%),头孢菌素所占比例最高(51例,39.8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68例,53.1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4例,34.38%)。结论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近年来用药不良反应(ADR)情况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临床资料及药物类型等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针对ADR发生特点提出相关安全用药建议,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结果本组145例患者男女性别比无明显差异(P〉0.05);〉60岁患者ADR所占比例最大,为41.4%,其次为51-60岁,占22.1%,21-3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小,占4.1%;涉及8类药物共计64种,其中以抗菌药物、呼吸系统药物、中药注射剂最为常见,分别占43.8%、18.8%、15.6%,患者例数分别占50.3%、15.9%、12.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最为常见,其次为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所占比例最少;累及器官例数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分别占31.7%、24.1%、15.2%。结论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在ADR中占有重要比例,加强此类药物使用管理和监测可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19例(33.33%),合并用药39例(68.42%),单独用药18例(31.58%)。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7.72%;所涉及的药物共有24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61.4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科用药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院2011年~2019年上报的140儿科用药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不良反应中,以抗菌药物最多(104例次,占总计155例次的67.1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为最高(110例,占总计155例次的70.97%);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96例次,占总计148例次的64.86%)。结论 应加强儿科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加强宣传教育以及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宋玲 《医药导报》2009,28(10):1371-1372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7~2008年度各科室上报的153例ADR报告. 结果 153例ADR共涉及药品73种,其中抗菌药物占78.1%;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比例最大(99.4%). 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方式是ADR的主要易感因素. 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我院1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燕玲  梁桂才  王芬 《海峡药学》2009,21(12):243-245
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4月收集到的12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所药物引起ADR最多(占49.22%);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占46.87%);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0.31%)。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是提高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井华  刘俊 《安徽医药》2014,18(2):393-396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2年某院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37份,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性质、转归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37份ADR报告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41~50岁年龄段为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老人及儿童发生的比例也较高;ADR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和新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80%和1.26%;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例数81.01%;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1~60 min;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总例数29.12%,其次为大环内酯类(28.27%)和头孢菌素类(26.16%),其中阿奇霉素为57例,占总例数24.0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6例,23.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43.04%);护师ADR报告率68.35%。结论深入开展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05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整理,从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比例略高于男性,患者年龄≤10岁和>60岁年龄段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2.38%、24.76%;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ADR例数最多,占25.71%,其次为青霉素类,占21.90%;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1.91%;静脉滴注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5.24%。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和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集的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明显偏高(71.42%),且≤10岁年龄段发生比例较高(53.57%);静脉给药途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71.43%),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占绝大多数(78.57%)。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3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报的139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9例不良反应涉及的抗菌药物中,以氟喹诺酮类药为最多(43例次,占总计149例次的2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的比例为最高(135例,占总病例数的97.12%);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80例次,占总计167例次的47.90%)。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斯林 《抗感染药学》2023,(12):1253-1255+1311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信丰县人民医院上报的80例抗菌药物相关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ADRs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给药方式,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相关ADRs的临床特点。结果:80例ADRs的报告中,年龄上以>60岁患者最多见(43例,占53.75%),性别上男性略多于女性(45例vs 35例);在所涉抗菌药物种类方面,以头孢菌素类的占比为最高(38例,占47.50%),其次为青霉素类(20例,占25.00%)和碳青霉烯类(17例,占21.25%);所涉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给药(64例,占80.00%),其余均为口服给药(15例,占18.75%);在ADRs的发生时间上,以用药后≤10 min为主(45例,占56.25%),其次为用药后>10 min~24 h(16例,占20.00%)和用药后>3 d~5 d(10例,占12.50%);此外,80例抗...  相似文献   

12.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12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及因果关系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以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共59例,占47.58%。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9例,占23.39%;消化系统27例,占21.77%;严重及少见不良反应10例,占8.0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共111例,占89.52%。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报告的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患者以60岁以上者比例最多(49.1%),其次为5~20岁(13.4%);男女比例差别不大。药物中以灯盏花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20.5%),其次为双黄连注射液(15.2%)、穿琥宁注射液(13.4%);ADR药物种类中注射液类中药制剂占7类,共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80.3%;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常见(59.8%),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小儿及老年患者、静脉滴注最为常见,应加强中药制剂的适应证和使用方式控制,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7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3.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7.50%)。结论:应以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解丹  姜鹏  李明 《安徽医药》2014,(12):2417-2419
目的统计该院2013年全年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总结其规律及特点,以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该院2013年全年共1148份不良反应报告。结果本组114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的患者约占52.26%,最易引发ADR的为抗菌药物(30.75%),其中头孢类所占比例最高(35.69%),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75.09%),分析结果提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39.20%)。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我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以期最大程度的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11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报告中,20~39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50.5%;静脉注射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96例,占83.5%),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61例,53.0%),其次为中药制剂(23例,20.0%),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28例,占45.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80.9%)。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6~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2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44.0%,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位于第2位,占22.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8.8%;给药途径中,由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90.5%。结论应继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2006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29例ADRs报告中涉及药品43种,其中儿童(27.13%)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81.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99%)为主。结论应重视开展ADRs监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便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0年南京市第一医院抗菌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我院临床科室上报的266例抗菌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品种及发生频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类及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6例抗菌药ADR中,男性ADR构成比高于女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89.85%)和口服给药(9.40%)为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素类药所致ADR占抗菌药物前3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全身性损害为主;严重ADR占全部病例的1.88%。结论:应重视与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