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内小儿烧伤创面感染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病房内符合入选标准的小儿住院烧伤患者共170例。对患儿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菌种分布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
结果共检出1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为39株(28.3%)、22株(16.0%)、14株(10.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18.1%)、溶血葡萄球菌14株(10.1%)为主。另外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的药物敏感率为100%,对利奈唑胺及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分别为96.0%、80.0%。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的药物敏感率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
结论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小儿住院患者创面感染的菌株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并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只对少数抗生素敏感。建议在预防医源性感染、监测细菌药物敏感情况的条件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感染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威胁烧伤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感染是烧伤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在逐年变化,掌握烧伤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指导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毛波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7,2(2):94-9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本院收治的69例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培养分离出细菌170株,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就其中前5种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检出的细菌中,革兰阴性杆(G^-)菌122株(71.76%),革兰阳性(G^+)菌48株(28.24%)。其中,数量较多的前5种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7.00%),阴沟肠杆菌(11.18%),铜绿假单胞菌(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10.59%),肺炎克雷伯菌(8、82%)。鲍曼不动杆菌占G^-杆菌的23.77%,该菌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75.86%。阴沟肠杆菌占G^-杆菌的15.57%,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90%,对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G^+菌的37.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7.65%。以上5种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高耐药性。结论本组烧伤患者感染细菌以G^-杆菌为主,G^+菌次之,这些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对大多数G^-杆菌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4.
张玉玲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8,3(3):20-21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后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烧伤患者并发PAE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E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结论PAE耐药日益严重,并出现多重耐药。临床医师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下用药,适当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并注重抗菌药物以外的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人院前创面受细菌沾染(感染)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1989年到1997年9月间在我科住院的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在不同入院时间、入院时、治疗前,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和对临床同期所用抗生素敏感率结果100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年内共作创面分泌物培养1005例,其中入院、治疗前测390例,阳性355例(91%),得细菌486株、两个以上混合感染256株(52.67%);(2)6h内入院者阳性率为81.4%,之后随入院时间推迟,阳性率逐渐升高;(3)感染菌种:不同入院时段入院时感染菌以球菌为主(36.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3.25%;各种杆菌占38.44%;假单胞菌占19.1%;(4)24h内入院者球菌出现106株(49.3%);杆菌占129株(50.7%,);25h后入院者杆菌为主(71.9%);(5)院外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3.25%)、铜绿假胞菌(13.58%)、大肠杆菌属(9.47%)、产气肠杆菌属(8.85%)和链球菌属(6.79%)5种为主,而克雷伯菌属(5.96%)和嗜麦芽假单胞菌(4.53%)感染率亦高;(6)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三代头胞类,对院外感染菌种均有50%以上的敏感率。结论在烧伤感染的防治中,应注重烧伤创面的院外感染,入院后立即手术.清创和切除坏死组织,是预防院外感染的关键措施;院外感染抗生素选择的余地较大,24h内入院者,选用以针对球菌为主,兼顾杆菌;25h后入院者选用针对以杆菌为主兼顾球菌。 相似文献
6.
总结14例小儿烧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由于小儿各系统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新陈代谢功能差,烧伤后体液的渗出量大,小儿烧伤、烫伤即使面积不大也迅速发生体液缺失、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抢救危及患儿的损伤、创面处理,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合理抗休克、抗感染治疗、从而保证了患儿的创面愈合与护理安全.我科收治小儿烧伤、烫伤14例,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的菌种分布及护理对策.方法 统计分析2006年~2008年间烧伤病房患者感染菌种及临床资料,并制定周密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 我院烧伤感染的细菌种类,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大面积烧伤的临床护理及治疗应与感染菌结合,针对不同感染菌制定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细菌变迁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8年间本院烧伤中心不同来源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对比实施院感综合防控措施前后各一年,烧伤重症监护病区(BICU)空气及环境采样细菌培养结果;通过部分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研究,了解该菌患者间交叉传播情况。结果 8年间列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4%)、铜绿假单胞菌(19.1%)、不动杆菌(12.7%)、大肠埃希菌(6.2%)、阴沟肠杆菌(5.4%)。分年度排名显示,不动杆菌检出率近年来明显上升,2006年后升至第二位,2008年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检出率最高的细菌。实施院感综合防控措施前后各一年BICU空气采样合格率分别为80.5%及95.8%(P〈0.01),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为82.3%及97.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引物扩增DNA指纹图谱检测未见相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在患者间传播。结论 8年间烧伤病房的检出细菌谱发生明显变化,不动杆菌近年来超过以往最多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上升为第一位,且主要为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危重烧伤患者的救治构成威胁。综合防控措施对减少病区内感染机会,尤其是细菌的交叉传播能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阴沟肠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情况,探讨其对控制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意义。方法对本院烧伤病区2006年6月5日至2006年8月13日12例重度烧伤患者血液、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阴沟肠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耐药率采取MIC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例重度烧伤患者中同期检出阴沟肠杆菌感染3例,1例死亡。结论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控制烧伤患者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小儿烧伤较常见,其发病率约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的50%,致伤原因以热液为主,笔者单位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5岁的烧伤患儿1060例,其中死亡29例,占2.74%,先将其并发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烧伤继发耳软骨炎治疗方法中需要全面考虑的几个细节。方法通过对894例耳廓烧伤患者回顾性研究,重点针对13例化脓性耳软骨炎患者的治疗,总结归纳出烧伤继发耳软骨炎治疗中的几点应特别注意的细节。结果把握好治疗中的这几个细节使耳软骨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对耳廓的损害也明显减小。结论对几个细节的重点把握有效预防了耳软骨炎的发生,降低了耳软骨炎对耳廓的损害,对耳软骨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烧伤是临床上罕见但伤害极大的损伤。妊娠期孕妇由于胎儿的存在,身体会发生许多特殊的生理变化,烧伤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孕妇的身体负担,危及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因此妊娠期烧伤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的报道进行整理,并结合北京积水潭医院对此类患者的治疗经验,对妊娠合并烧伤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系统的护理与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2018,24(2):199.e1-199.e7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s) an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BSIs on mortality in severe burn patients.Methods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20 tertiary hospitals. A total of 185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a massive dust explosion in eastern China were included.ResultsAfter exclusion, 177 patients were analysed. The median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 burned was 95% (interquartile range 85%–98%). Inhalation injuries occurred in 97.2%. The overall 90-day mortality was 35% (62/177).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120 (67.8%) patients developed 253 episodes of BSI with 323 unique causative pathogens. Sixty-six episodes were polymicrobial infections. Catheter-related BSIs (CRBSIs) accounted for 41.5% of the episode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19.5%), Klebsiella pneumoniae (13.9%) and Candida (12.7%) were the most common organism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as found in 63.5% of the isolates, particularly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Patients who developed BSIs had a greater illness severity at admission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worse outcomes. After adjusting for demographics, severity of illness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in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model,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 BSI increasing the risk of 90-day mortality (adjusted OR 3.4; 95% CI 0.9–12.9; p=0.069). In subgroup analyses, CRBSIs (adjusted OR 5.7; 95% CI 1.3–24.9; p=0.021 versus no BSI) and polymicrobial BSIs (adjusted OR 6.1; 95% CI 1.3–28.1; p=0.020 versus no BSI) had greater risk of 90-day mortality.ConclusionsA strikingly high rate of BSIs was observed in severe burn patients. Gram-negative organisms and fungi were the leading causes. CRBSIs and polymicrobial BSI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4.
张寅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6,11(3):236-238
突发性成批烧创复合伤是引发重大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大量患者会被送往附近医院,然而由于事发突然,伤者众多,且伤者病情复杂而严重,救治医院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调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难免会造成救治现场秩序紊乱。本文总结了成批烧创复合伤患者救治的组织管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等急救护理原则;快速地创面处理;人员安排;合理的分流转运;制定提高救治效率策略、院内感染控制策略和医疗安全策略等,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豫南地区新生儿烧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全军烧伤中心196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9例新生儿烧伤病例资料,年龄0~28 d,平均年龄(3.57±7.35) d,男28例,女21例。烧伤总面积1%~46%总体表面积(TBSA),平均(8.66±7.29)%TBSA,浅Ⅱ度(4.23±3.79)%TBSA,深Ⅱ度(7.29±6.71)%TBSA,Ⅲ度(5.73±5.05)%TBSA。受伤至入院平均时间(2.79±4.40) d。入院时伴中度以上休克者4例,吸入性损伤6例,合并新生儿窒息7例,新生儿硬肿2例,脑积水1例。将所有病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至今3组,比较分析其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面积、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热液烫伤占全部病例总数的57.14%,火焰烧伤占26.53%,新生儿恒温箱致烧伤占6.12%。各年代间比较,热液烫伤逐渐增多,火焰烧伤逐渐减少(P值均小于0.05)。医源性因素所占比例逐年上升(P值均小于0.05)。新生儿烧伤以头面颈、躯干及肢体部位受伤居多,臀部、会阴、消化道及吸入性损伤较少见,各年代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各年代新生儿烧伤面积及不同烧伤程度烧伤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手术次数相当,但住院时间逐渐缩短(P<0.05)。新生儿并发症仍以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及腹泻居多。创面脓毒症、败血症及死亡病例现阶段明显减少(P值均小于0.05)。总治愈率为91.84%。
结论提高全民烧伤防范意识及早期处理水平,规范新生儿护理流程,减少医源性烧伤,防患于未然,是解决新生儿烧伤的根本措施;液体复苏过程中重视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多学科联合救治,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及MEEK植皮等新技术的应用是严重烧伤新生儿救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北京市某烧伤中心化学性烧伤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的化学性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地点、致伤性质和致伤物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化学性烧伤不同季节发生率、伤后应急处理情况、烧伤面积、烧伤部位、并发症、手术类型、住院时间和病死率。
结果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有456例患者入院。男328例,女128例。大多数患者年龄为21~40岁,占所有患者的74.6%(340/456)。在职业方面,273例(59.9%)患者是工人。大多数化学性烧伤[92.8%(423/456)]发生在远离居住地的地点,在工作环境中受伤的患者[70.4%(321/456)]最多。意外事故和故意伤害导致的化学性烧伤分别为383例(83.3%)和73例(16.7%)。强酸[62.9%(287/456)]是最常见的致伤因素。化学性烧伤的发生率与季节之间存在关联,4月至6月和7月至9月的患者人数较多。77.2%(352/456)患者的烧伤面积小于10%总体表面积(TBSA)。头部[24.6%(112/456)]和四肢[下肢为24.1%(110/456)、上肢为28.7%(131/456)]是最常见的受伤区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眼烧伤[13.8%(63/456)]。其中243例(53.3%)患者进行了植皮手术和结膜自体移植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4±2) d。本研究中仅有4例(0.9%)患者因化学性烧伤而死亡。
结论化学性烧伤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工作中受伤最多,大多数是意外导致的。受伤季节多发生于夏、秋季,大多数烧伤面积较小,头部和四肢多见,并发症以眼烧伤多见。建议为工人制定专业培训计划,以降低化学性烧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烧伤面积大于90%TBSA的严重烧伤的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大面积严重烧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所收治的烧伤面积≥90%TBSA的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26例,对休克期补液、创面封闭、脏器保护及并发症治疗等进行总结。结果26例患者,并发脓毒症者15例,占57.69%;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8例,占30.77%。治愈19例,好转2例,死亡5例,总体治愈率73.08%。结论对于烧伤面积≥90%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伤后早期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是关键,尽早封闭创面是根本,感染及脓毒症的防治、脏器功能的扶持、内环境的调理以及营养的支持等综合治疗是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氯性三重酸碱失衡(TABD)判断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分析烧伤患者发生高氯性TABD的原因与机制。方法①根据电中和原理,利用pH、PCO2、HCO3-、校正Cl-、AG值和预计代偿公式,结合高AG性TABD的判断方法,提出了高Cl-性TABD的判断法,利用该法对113例严重烧伤病人的154次的同步血气与电解质的检测结果进行判定。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浓度。结果:113例烧伤患者中有9例为高氯性TABD,所测定的血浆醛固酮值均高于正常值,其均值与正常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烧伤患者存在有高氯性TABD,其发生与血浆醛固酮升高、不适当地补充氯化钠溶液和碱性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收治的急诊入院的重度烧伤患者42例,根据入院时患者有无休克情况将其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选取同期住院的全身无创伤、无炎症的瘢痕整形患者11例作为对照组。烧伤患者入院时急诊采静脉血,对照组患者术前采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清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IL-10进行检测,比较3组人群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休克组和非休克组血清中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以及抗炎因子IL-10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与非休克组相比较,休克组血清中促炎症因子TNF-α、IL-6以及抗炎因子IL-10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伤后短时间内即会出现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尤其休克患者。重度烧伤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与有无进行及早的液体复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特点。方法回顾海南省人民医院2002-2009年住院烧伤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并对比前、后4年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6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89株(61.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96株(30.9%)、鲍曼不动杆菌89株(14.0%)和大肠埃希菌56株(8.8%);革兰阳性(G+)球菌220株(34.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17.2%)和表皮葡萄球菌79株(12.5%);真菌25株(3.9%)。前、后4年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P〈0.05),而条件致病菌如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P〈0.05)。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2株(47.8%),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近8年来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条件致病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常见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