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希田  郭密 《人民军医》1998,41(3):146-146
近年来,我们应用Liebort法治疗下尺桡关节分离9例;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8~27岁,平均21.5岁。外伤性下尺桡关节分离5例,先天性2例,病因不明2例。自发病至手术平均15.5个月(先天性者自出现症状算起)。1.2 临床表现 均有下尺桡关节背侧持续性疼痛及压痛,突然旋转或用力对抗旋转时疼痛加重,有时下尺桡关节不稳并可听到响声。1.3 手术方法 取腕背横向切口,弧底距腕关节背侧近横纹上1~1.5cm,长4~5cm。略分离皮下组织,腕背皮下静脉可结扎、切断,但须留1或2支,以免局部水肿。须保护桡侧和背侧皮…  相似文献   

2.
3.
为减少儿童尺桡下关节脱位的错漏诊。方法:对188例正常儿童和68例尺桡下关节脱位和儿童腕部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一种新的划线测量才尺桡下间距、尺桡下端距两个概念、提出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将脱位进行了分型。结论:本方法对工作中判断尺桡下关节脱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拳击运动员下尺桡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拳击运动中,下尺桡关节损伤比较常见,它是由于下尺桡关节的解剖特点和运动员技术动作不正确所造成的。本文着重阐明了拳击运动员下尺桡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并提出了复位、固定方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300例正常腕关节前后位和后前位 x 线片观察、测量和分析、根据下桡尺关节相对解剖关系,将其分为桡低型、等高型、桡高型、重叠型、接触型、分离型,认为有助于对下桡尺关节脱位的 x 线精确诊断和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性,18岁,因右腕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2w入院,患者2w前踢球时不慎后仰摔倒,双手掌向后撑地,当即右腕关节疼痛,腕背部骨性包块,右腕关节不能向后转动,患处自行贴“伤湿止痛膏”无效后来院。入院查体:发育正常,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右腕轻度肿胀,腕背侧尺骨头突出,前臂旋前位弹性固定,旋后不能,桡尺远侧关节和尺骨头处压痛,“钢琴键”现象明显,肘后可触及突出之桡骨小头,不能推动,压痛明显,右肘、腕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右手桡神经支配区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压氧治疗尺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11例,与同期单纯手术修复14例相比,优良率明显提高,二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高压氧对尺桡神经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特点及原因。方法:2004年9月至12月,针对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调查了天津、上海、北京、湖北、广东、江苏、四川等省、市网球队共66名运动员,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临床检查等。诊断标准依照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第4版中的腕软骨盘损伤及下桡尺关节损伤症状及诊断。结果:66名网球运动员中,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35人(53%),有重复损伤史24人(68.6%);急性损伤15人,其中有重复损伤史6人(17.1%),慢性损伤20人(57.1%),其中有重复损伤史18人(51.4%)。击球不准致伤14人(40%),慢性劳损20人(57.1%),摔伤1人(2.9%)。结果提示: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发生率较高,易重复损伤。  相似文献   

9.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5年10月~1995年10月,共收治跖跗关节骨折-脱位58例。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1.一般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4~56岁,平均34.5岁。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足着地伤6例,车祸致猛烈扭转伤26例,船祸挤压扭转伤21例。新鲜骨折-脱位52例,其中同向脱位38例,单纯脱位11例,分歧型脱位3例;合并足部血管破裂或断裂8例,足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16例;并发头部外伤3例,多发肋骨骨折2例,腹部闭合伤2例,肱骨干骨折3例,股骨骨折2例。陈旧骨折-脱位6例,其中单纯性脱位2例,同向脱位4例。就诊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3个月,平均38.5小时。2…  相似文献   

10.
掌长肌腱串缝修复远端尺桡关节脱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掌长肌腱修复远端尺桡关节脱位,应逐渐取代传统切除尺骨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于1989年6月至1993年9月,应用掌长肌胜转让治疗下尺烧关节脱位1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2~32岁。部位;左侧4例,右侧6例。致伤原因:跌伤3例,机器绞伤5例,打球扭伤2例。损伤程度:术前腕部酸痛中、重度各5例,均伴有轻到中度弹响,握力下降。前臂旋前60°6例,70~90°4例;旋后50°、60°、70°各2例,80°、90°各2例。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下,于掌长肌肤近端与肌腹交界处作一横形切口约1cm,提起掌长肌位给予切断。再于前管中段及腕部正中作一横形切口约1~3cm,游离出掌长肌位远端.用盐水纱布保…  相似文献   

13.
总结用喙锁间钢丝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满意,未出现再脱位。  相似文献   

14.
对19例青少年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应用切开复位、自体游离骨膜移植、被动运动等治疗,17例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例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肩锁关节Ⅲ°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58例肩锁关节Ⅲ°脱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保守治疗组行冰敷、应用止痛药、吊带制动,手术治疗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手术治疗组优23例、良6例,保守治疗组良3例,差26例。结论恢复肩锁关节完整性、稳定性的手术治疗组,避免了肩关节慢性疼痛、功能严重下降、无力、不稳的发生,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树涛  张成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3):239-240,封3
跖跗关节损伤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足部损伤,近年来跖跗关节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跖跗关节结构较为复杂,跖跗关节损伤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如对跖跗关节损伤认识不足,极易造成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本文分析了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的病因,提出损伤的诊断要点,并总结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共收治11例重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车祸伤。依据术前X线、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胸椎骨折脱位程度,其中,Ⅲ度4例,Ⅳ度4例,Ⅴ度3例。Ⅲ度脱位采用传统后路撑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Ⅳ度脱位采用后路椎体部分骨折块切除脊柱短缩钉棒系统内固定术;Ⅴ度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水平截骨、脊柱短缩、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复查X线、CT三维重建,以明确胸椎骨折复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9~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X线、CT三维重建检查证实脊柱稳定性良好;无感染,切口Ⅰ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针对重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策略,可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CT二维图像的分类复位手术治疗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5例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脱位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63例, 女42例;年龄22~78岁[(47.5±3.6)岁]。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3例, B级45例, C级22例, D级15例, E级0例。基于CT二维图像, 根据下颈椎前后结构是否连续, 后方关节突有无活动进行手术入路分类。下颈椎前后结构连续及后方关节突可活动, 行颈椎前路手术;下颈椎前后结构连续性中断或后方关节突融合, 行后路关节突切除术加颈椎前路手术。根据上关节突下角的位置对关节突脱位进行分型, 并选择相应的复位技术:A型位于背侧, 给予颅骨牵引或手法复位;B型位于顶端, 给予颅骨牵引加撬拨复位;C型位于腹侧, 给予颅骨牵引加撬拨助推复位。如果同1例患者的两个关节突脱位存在不同类型, 按照C型>B型>A型的原则优先处理。记录关节突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9.
吕应文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2):956-956
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收治陈旧性颈椎关节突绞锁8例,均采用一次性后路手术复位、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爱鹏  贾鹏  王琪  赵冻 《武警医学》2021,32(12):1017-1020
 目的 探讨下伸肌支持带移位加强联合关节囊紧缩术治疗不同残余程度距腓前韧带损伤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6至2019-08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骨科行下伸肌支持带移位加强联合关节囊紧缩术的5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25.3±8.6)岁,随访12~26(18.1±5.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对距腓前韧带残留物损伤程度进行超声、磁共振评估,术中进一步明确评估结果,术后采用足踝功能评分(foot and ankle outcome score, FAOS)随访,评估术后踝关节功能,比较不同残余程度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修复疗效差异。结果 58例中,术前超声检查48例可见距腓前韧带(auterjor tolofitular ligament,ATFL)残余,42例在MRI检查中可见ATFL残余,根据Cardone BW等按形态诊断ATFL损伤分级:19例韧带变薄,形态正常;10例韧带形态不规整; 29例断端萎缩或缺失。58例采用下伸肌支持带移位加强联合关节囊紧缩术治疗,术中见ATFL残余17例,缺失41例。58例均获得随访,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术后FAOS各独立分量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不同残余程度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慢性外踝关节不稳患者,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下伸肌支持带移位加强联合关节囊紧缩术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