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双黄连中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素、咖啡酸和绿原酸5种有效成分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作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40 ℃,灵敏度为0.100 0 AUFS。结果 在筛选色谱条件下,测定了注射用双黄连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素、咖啡酸和绿原酸5种有效成分。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双黄连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注射剂包括粉针剂和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含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芩苷等),因其清热解毒,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及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而为临床常用.  相似文献   

3.
岗梅根中酚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岗梅根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反相硅胶生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岗梅根的化学成分,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岗梅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Ⅰ)、咖啡酸甲酯(Ⅱ)、绿原酸(Ⅲ)、隐绿原酸(Ⅳ)、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Ⅴ)、丁香醛(Ⅵ).结论 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310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图1双黄连不良反应特征图双黄连注射剂包括粉针剂和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含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芩苷等),因其清热解毒,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及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而为临床常用。特别是1992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急诊必备中成药以来,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不良反应(ADR)报道也日趋增多,有些反应比较严重,甚则出现死亡病例报告。为了探究双黄连不良反应 规律,更深入地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双黄连颗粒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连翘酯苷、野黄芩苷、黄芩苷、连翘苷、黄芩素、汉黄芩素9种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柱温35℃。结果 9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回收率在97.9%~102.1%。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可靠,重现性较好,可用于双黄连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黄连口服液中主要活性成分体外抗菌效应权重和相关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L8 (27)表对双黄连口服液中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不同组合,观察各活性成分组合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得出其MIC、MBC和抑菌环直径,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种主要活性成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黄芩苷>连翘酯苷A>绿原酸>连翘苷;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连翘酯苷A>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对真菌代表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黄芩苷>连翘酯苷A>绿原酸>连翘苷.结论 连翘酯苷A、黄芩苷为双黄连口服液抗菌药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虽然连翘酯苷A在该复方中含量远低于黄芩苷,但在复方抗菌药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黄连粉针剂的组分及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黄连粉针剂由金银花(双花)、连翘、黄芩提取物制成,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名称也是三味药中各取第一个字组成。研究双黄连粉针剂中各个组分的化学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为明确双黄连粉针剂药效、毒效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双黄连粉针剂为中药粉针剂中的经典产品,其组方也为常见中药,个药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深度,而该文则主要从各个成分的相互影响入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椒抗氧化活性成分,阐明地椒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筛选评价地椒5个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MCI GEL CHP-20P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质谱、核磁数据和参考文献数据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地椒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显示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该两萃取层中,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野黄芩苷(1),野黄芩素(2),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4'5-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铜(xanthomicrol)(4),芹菜素(5),4'-甲氧基木犀草素(6),木犀草苷(7),木犀草素(8),芦丁(9),丹参素(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绿原酸(13),咖啡酸(14),阿魏酸(15),2,6-二羟基-4-异丙基-β-D-葡萄糖苷(16),齐墩果酸(17)和胡萝卜苷(18)。结论化合物1~3和16首次从百里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15和17~18首次从地椒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泥胡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泥胡菜全草的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紫丁香苷,水杨苷,尿囊素,绿原酸。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菊花脑嫩茎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菊花脑的嫩茎叶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应用多种柱层析法分离菊花脑的化学成分,并采用波谱学分析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菊花脑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即正二十六烷酸、β-谷甾醇、熊果酸、金圣草黄素、木犀草素、咖啡酸、胡萝卜苷、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蒙花苷、芦丁、硝酸钾.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研究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自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香豆酸(Ⅰ),对香豆酸甲酯(Ⅱ),2-醛基-5-羟甲基呋喃(Ⅲ),槲皮素(Ⅳ),山柰酚(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湖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湖丹皮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并运用理化及波谱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结果:从湖丹皮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I),对羟基苯甲酸(II),没食子酸甲酯(III)、没食子酸(IV)。结论:湖丹皮中能分离多种有效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To evaluat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and their protection against xanthine (XA)/xanthine oxidase (XO)-induced toxicity in PC12 cells. Methods The compounds of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were isolated by chromatography and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interpretation.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by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in a cell-free system. Meanwhile, the effects against XA/XO-induced toxicity were assessed using MTT assay in PC12 cells. Results Ten princip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formononetin (Ⅰ), ononin (Ⅱ), calycosin (Ⅲ),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Ⅳ), 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 (Ⅴ), adenosine (Ⅵ), pinitol (Ⅶ), daucosterol (Ⅷ), β-sitoster (Ⅸ) and saccharose (Ⅹ) from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The compounds Ⅰ, Ⅲ, and Ⅳ scavenged DPPH free radicals in vitro. Formononetin and calycosin were found to inhibit XA/XO-induced cell injury significantly, with an estimated EC50 of 50 ng/mL. Conclusion Compound Ⅲ, Ⅵ, and Ⅶ are first reported in this plant. Calycosin exhibits the most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both in the cell-free system and in the cell system.  相似文献   

14.
细梗胡枝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e)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对细梗胡枝子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细梗胡枝子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苜蓿素(Ⅰ)、山奈酚(Ⅱ)、芹菜素(Ⅲ)、山奈酚苷(Ⅳ)、桑色素(V)、木犀草素(Ⅵ)、槲皮素-3-O-?-L鼠李糖苷(Ⅶ)、柯伊利素H-7-O-?-D-芦丁糖苷(Ⅷ).结论 Ⅰ、Ⅱ、Ⅲ、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Ⅷ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5.
海南青牛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省青牛胆(TinosporahainanesisH.S.LoetZ.X.Li)藤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及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MS,NMR,HMQC,HMBC测定结构。结果:从防已科植物的一个新种海南青牛胆(TinosporahainanesisH.S.LoetZ.X.Li)的藤茎中分离出5种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罗汉松甾酮A(makisteroneA,Ⅰ)、2,3-二甲氧基-9,10-二羟基-N-甲基四氢原小檗碱季铵盐(2,3-dimethoxy-9,10-dihydroxy-N-methyltetrahydroprotoberberinequaternarysalt,Ⅱ)、巴马汀(palmatine,Ⅲ)、β-香树脂醇(β-amyrin,Ⅳ)和阿魏酸二十二酯(docosylferulate,Ⅴ)。结论:Ⅱ为新季铵生物碱,定名为海南青牛胆碱(haitinosporine)、Ⅰ、Ⅳ、Ⅴ为首次从青牛胆属植物中分出。  相似文献   

16.
青梅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梅(Vatica mangachpoi Blanco)的茎中分离鉴定了10种成分:豆甾-4-烯-3-酮(Ⅰ),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Ⅱ),丁香醛(Ⅲ),东莨菪内酯(Ⅳ),对羟基苯甲醛(Ⅴ),2,6-二甲氧基苯醌(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烯醛(Ⅶ),积雪草酸(Ⅷ),3-(1-C-β-葡萄糖)-2,6-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Ⅸ),1,3,3a,4,9,9a-hexahydro-4-(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5,7-dimethoxynaphtho[2,3-c]furan-6-ol(Ⅹ)。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Ⅵ、Ⅶ、Ⅷ、Ⅸ、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枇杷花三萜皂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枇杷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MS,^1HNMR,^13CNMR)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的花中经乙醇提取分离三萜皂甙元类成分。结果 共获得4个三萜皂羟基熊果-5,12-二烯-28-酸(2α,3α,19α-trihydroxyurs-5,12-dien-28-acid)Ⅳ2β,3β,23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β,3β,23α-trihydroxyolean-12-en-28-acid)。结论 化合物Ⅱ-Ⅳ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荨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吸附色谱等方法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IR、NMR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荨麻根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棕榈酸(Ⅲ)、豆甾醇(Ⅳ)、α-菠甾醇(Ⅴ)、KNO3(Ⅵ)、胆甾-5,22-二烯-3β-醇(Ⅶ)、...  相似文献   

19.
研究小酸浆Physalis minima L.的活性成分。小酸浆的地上部分经乙醇提取,氯仿萃取,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粗分,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RP-18等色谱柱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小酸浆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Withaphysalin P(Ⅰ)、14,18-di-O-acetylwithaphysalin C(Ⅱ)、Withaphysalin Q(Ⅲ)、Withaphysalin型化合物1(Ⅳ)、Withaphysalin型化合物2(Ⅴ)。化合物Ⅳ、Ⅴ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Withaphysalin T、Withaphysalin U。  相似文献   

20.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见血封喉树叶(Antiaris toxicaria Le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萃取法、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见血封喉树叶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壬二酸(1)、丁二酸(2)、香草酸(3)。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