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黄斑病变的明视视网膜电图及色觉变异。应用明视视网膜电图(I16红光刺激和I8白光刺激)和色觉试验(PanelD-15试验和FM100-hue试验)同时检测视网膜前膜病人12例(15眼)和老年黄斑变性干性型病人12例(17眼),了解两种检查的异常率并进行两种检查方法的比较。结果:受试患眼明视视网膜电图检查显示明视I16红光和明视I8白光刺激的异常率分别为24.32%和10.81%,PanelD-15试验和FM100-hue试验的异常率分别56.76%和70.27%。X2检验显示明视视网膜电图的异常率和两种色觉试验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视网膜前膜和老年黄斑变性干性型等轻度黄斑病变可引起明视视网膜电图和色觉的改变,但明视视网膜电图的异常率低于色觉检查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色觉对比度阈值变化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19例22眼,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正常人15名25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色觉对比度阈值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红-绿色轴的平均阈值为4.59%±0.84%,蓝-黄色轴平均阈值为26.24%±6.27%,经统计分析,两色轴的平均阈值间有显著差异(t=18.37,P<0.01)。两色轴均与年龄呈线性关系,但无显著相关性(r2=0.203,r2=0.258)。研究组红-绿色轴的平均阈值为16.30%±8.69%,蓝-黄色轴平均阈值为74.48%±20.79%,经统计分析,两色轴的平均阈值间也存在显著差异(t=18.31,P<0.01)。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在红-绿色轴和蓝-黄色轴上都存在显著差异(t=6.73,t=11.05,均为P<0.01)。结论色觉对比度阈值能有效反映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情况,结果可靠,操作简单,患者易于配合,可作为早期筛选与监测的一项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积极开展黄斑病变的临床科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眼的黄斑是维持形觉、色觉及立体视觉等中心视力最重要的部位。黄斑病变直接威胁中心视力 ,对人的生存质量影响重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平均寿命延长 ,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物质文明需求提高 ,对视力的要求也较以前提高。通常影响老年视觉健康的重要眼病有 :白内障、青光眼和老年性黄斑变性。当今 ,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技术已较成熟 ,只要眼底正常 ,手术后视力一般可以满意恢复。青光眼治疗的途径日益增多 ,药物、手术、激光治疗均有利于控制病情。而老年性黄斑变性至今仍是严重损害中心视力的主要原因 ,虽在治疗方面有些新进展 ,但…  相似文献   

5.
黄斑光敏度联合色觉检查在青光眼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青光眼早期诊断寻求新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开角型青光眼54眼、可疑青光眼34例,分别进行10度视野的黄斑光阈值及FM100-hue色觉测试法检查。结果 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平均视野缺损与色觉总错误分均明显相关;但青光眼蓝与绿色觉异常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可疑青光眼蓝与红绿及全色觉异常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心10度视野内蓝锥细胞光敏度的变化,能早期反映青光眼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靶心样黄斑病变(bull‘s eye maculopathy)表型的变异,探索在功能丧失和临床表现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从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我们对患靶心样黄斑病变的患者做了预期检查。记录了发病年龄,症状的持续时间,视力,临床表现,以及自身荧光图像(autofluorescence images),并测量了萎缩区面积,做了电生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研究登记项目标准的47例患者,包括6对同胞。根据自身荧光图像,将他们确定为性质截然不同的3组。组1显示在弱自身荧光区周围有一明显的强自身荧光环。组2没有强自身荧光环出现。组3在病变区内显示有斑点状外观。所有患者都显示在强的自身荧光区中央有中心淡区(central sparing)的迹象。发病年龄、视力和病程有显著相关性。电生理学实验显示28例患者公有黄斑机能障碍,14例锥体-杆体营养不良,3例杆体-锥体营养不良。只有2例(单孵孪生儿)为锥体营养不良。电生理学与自身荧光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不足。同胞的自身荧光外观具有一致性,但是,有2对具有不同的电生理学分型。结论:靶心样黄斑病变表现为种类多样性的病症。临床表现无助于评价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程度。同胞之间功能丧失性质不同的特点,提示这些特征不一定能反映出是原发性突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振荡电位 (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和色觉监测的指标。方法 尚无 DR改变 (DR0期 )的糖尿病患者和DR1期患者共 70例 (134眼 )分别用 Neuropack- 电生理仪测试 ERG OPs及用 FM- 10 0 Hue色相子排列法检查色觉 ,并与 30例 (5 9眼 )正常人的测试结果相比较。两种检查的测试结果亦作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 OPs各小波潜伏期延长 ,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总和下降 (P <0 .0 5 ) ,异常率为 40 .3%。除 OP3振幅外 ,DR1期组各波振幅及振幅总和低于 0期组 (P <0 .0 5 )。色觉异常率为 39.6 % ,轴向分析表明全部为蓝色觉异常 ,1期患者比 0期的平均错误分高 (P <0 .0 5 )。二者检查结果有良好一致性 (x2 =12 .1,P <0 .0 0 5 ) ,但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x2 =0 ,P >0 .0 5 )。结论  ERG OPs和色觉检查可作为评价患者视功能及 DR进展的指标 ,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 DR的早期防治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捷  敖明昕  王薇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87-1491
色觉是视觉功能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色觉由视锥细胞的光敏色素决定。在很多眼底病病例中,患者色觉出现异常,提示色觉检查在眼底病诊疗中有一定意义。目前,色觉检查在目前眼底病诊疗中的价值尚未引起重视,临床应用较少。本文就色觉检查的常用方法,其在各类眼底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1病例患者女,30岁。门诊号1065473。2009年7月22日裸眼观看日食3min后出现左眼视物变暗,视物变形,休息后无好转。次日至我院门诊检查,视力右1.2,左0.9,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度深,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浑浊。右眼底正常;左眼底可见视盘色泽稍红,黄斑中心凹处有一黄白色点状病变,其周围以淡灰色区域包绕,中心凹反光(-),未见出血及渗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1例萎缩性黄斑病变患者,经双眼局限性黄斑转位术后视力改善,并讨论选择该方法可能的候选者。设计:病例报告。结果:78岁女性,双眼萎缩性黄斑病变,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右眼至少17个月、左眼25个月有缓慢进展的视力丧失。经双眼局限性黄斑转位术,右眼采用巩膜内折叠法(infolding),左眼用巩膜外折叠(outpouching)法。黄斑转位后,最佳矫正视力,右眼从20/200提高到20/30,左眼从20/180到20/100。右眼随访30个月、左眼随访22个月,保持稳定。结论:黄斑转位可能使经选择的萎缩性黄斑病变患者的视力恢复,即使视力变坏经过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atients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RP) who have insufficient vision to benefit from optical low vision aids are frequently helped by the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reading machines. RP patients' use of the CCTV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atients with maculopathy (i.e. a group with a central scotoma only, is compared to a group which also has additional peripheral field loss), and with that of a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performance of people with RP is improved by using white print on a black background, while macular degeneration subjects have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Speed limits appear to be a function of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the machine. Both groups frequently read faster with "optical a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