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下瘀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志霞 《山西中医》2010,26(1):19-20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采用下瘀血汤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孕三烯酮胶囊。3个月1疗程,用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好转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下瘀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与孕三烯酮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用孕三烯酮假绝经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用中药加孕三烯酮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孙永忠 《河北中医》2003,25(2):89-90
目的:观察消症舒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消症舒痛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口服桂枝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2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症舒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林芸  陈丽娜 《河南中医》2010,(5):500-50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腹针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妇科检查、B超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0.8%,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具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散结镇痛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抗子宫内膜抗体效价变化、停药后妊娠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83.33%(P〉0.05)。治疗后两组抗体阳性率下降(P〈0.05),阴性率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和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就诊的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观察90d,比较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空腹抽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统计随访期间妊娠比例。结果: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4%,随访期间妊娠23例,妊娠率为46%,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随访期间妊10例,妊娠率为2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2.400,P〈0.01,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644,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治疗后E2、P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提高妊娠几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3例用消瘢汤内服及中药外敷,对照组40例用三苯氧胺内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3%、对照组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Х^2=4.61,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拟内异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125及性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刘秀丽 《河北中医》2013,(11):1616-1618
目的:观察化瘀消异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丹那唑、结合雌激素片、安宫黄体酮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消异汤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癌胚抗原125(CA-125)、卵泡刺激素(FSH)、血清雌二醇(E2)及不良反应[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KMI)]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CA-125、FSH及E2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KM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消异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解毒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解毒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5例,单独的化瘀汤比较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74.0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解毒化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优于单纯化瘀中药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施治对湿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有湿疹的病患,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40例实验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入中医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有7例治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1例无效,总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2例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总的有效率为6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方法对于湿疹治疗的疗效良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静静 《新中医》2014,46(3):47-49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心律平治疗。2组均治疗1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疗效。结果: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按文中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显效者与有效者之和)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有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刺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癌性疼痛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6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中医辨证属瘀血停滞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敷贴,并根据疼痛强度变化,给予适量吗啡滴定;对照组按照“三阶梯药物止痛法”使用镇痛药物。两组均治疗7d。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爆发痛次数、疼痛评分、等效吗啡耗量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剌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显著,优于“三阶梯药物止痛法”。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为2组。对照组60例,以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68例,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降糖合剂。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FBG、P2BG、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FBG、P2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BG、P2BG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硝酸酯类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5%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0例,药物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并发低血压2例(占5.88%),头痛、面红等不适者3例(8.82%),药物不良反应15例(14.71%)。2组不艮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变化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以更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期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OO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分期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瞄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过敏性紫癜患者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疼痛的改善效果方面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紫癜性肾病的发病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复发率低,紫癜性肾病的发病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术后肠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术后肠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术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补液、肠外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菌素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大横、中脘,联合芒硝外敷腹部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观察组治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各自治疗方案治疗后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术后肠麻痹疗效确切,且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降脂合剂调节高脂血症的血脂作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6例高脂血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自拟降脂合剂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辛伐他汀滴丸治疗组(简称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情况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3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TC、TG、HDL-C以及LDL-C变化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全血还原粘度和RBC压积水平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未见不适反应(0),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4.65%)不良反应,两组安全性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降脂合剂与辛伐他汀滴丸疗效相当,安全性较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