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丛刺长留针组(A组)、夹脊电针组(B组)、夹脊电针配合头针丛刺长留针组(C组),每组20例。3组治疗1星期、2星期、4星期、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测定和简化麦克吉尔疼痛问卷对比疗效。结果3组自身对照,疼痛减轻效果明显(P〈0.01,P〈0.05),组间对照夹脊电针配合头针丛刺长留针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肯定,夹脊电针配合头针丛刺长留针治疗优于夹脊电针和头针丛刺长留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组(n=10)、CCI电针组(n=9)。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7、17、27、37天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于术后第37天,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中TNF-仅、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CCI对照组、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开始到第37天实验结束,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逐渐改善(P〈0.05)。CCI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O.05,P〈O.01);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血清TNF-仅的含量显著低于CCI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L-1β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针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百会、神庭穴治疗。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药物组的76.67%(P〈0.05);治疗后两组MMSE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毫针的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基于毫针的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毫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穴位均选用肩前、肩髑或肩谬、脐俞以及外关、合谷,其中毫针组采用平补平泻,电针组采用频率2/100Hz,温针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肩部疼痛指数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和结论三种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均取得较好疗效(P〈0.01)。在整体疗效和疼痛指数变化上,电针组和温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温针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好于毫针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止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并研究电针对癌痛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为镇痛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7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根据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法)随机分成针药组(23例)、药物组(24例),连续治疗7d,记录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NRS评分、外周血β内啡肽含量等。结果针药组完全缓解率(69.6%)高于药物组(54.2%)(P〉0.05):针药组平均起效时间[(24.55±8.16)min]较药物组[(39.37±15.86)min]短(P〈0.05);针药组治疗后外周血B内啡肽含量[(119.63±49.15)pg/mL]较药物组[(81.23±36.63)pg/mL]含量高(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中重度癌痛起效快,镇痛作用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尿酸钠溶液注入大鼠膝关节造成急性痛风模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内服自拟痛风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5天取受试关节的滑膜组织测定IL—1β、IL-8含量。结果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关节滑膜组织IL-1β、IL-8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关节滑膜组织IL-113、IL-8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降低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IL1β、IL~8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走罐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罐组、电针组、药物组,其中针罐组42例,电针组与药物组均为32例。针罐组采用电针配合走罐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4星期和8星期后复发率。结果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0.5%,电针组为75.0%,药物组为62.5%。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4星期和8星期的复发率分别为15.8%、20.8%、55.0%和18.4%、25.0%、80.0%。结论针罐组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针罐组治疗后4星期复发率低于药物组和电针组,治疗后8星期针罐组复发率与电针组相近,但均低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药并用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0名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采用单独药物(麻仁胶囊)治疗,针刺组针刺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加百会、长强和内关穴,联合组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观察不同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3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差异性最显著(P〈0.01);各组治疗前后排粪造影指标变化:药物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结束半年后上述指标在药物组和针刺组均有一定反弹(P〈0.05),且药物组更明显,联合组未见明显反弹(P〉0.05)。结论:针刺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的便秘,联合麻仁胶囊疗效更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针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主要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针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健脾固肾针法,针刺每星期治疗5次,以30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关节肿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健康生活指数(HAQ),观察ESR、CRP、RF实验室指标。结果针药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在关节压痛及双手平均握力方面较西药组明显改善(P〈0.05),西药组各症状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改善(P〈0.01,P〈0.05)。在健康生活指数(HAQ)评分方面,针药组与西药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P〈O.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针药组CRP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5)。结论健脾固肾针法配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电针对照组和康复对照组各7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定三组疗效。结果:21例病人全部完成整个疗程,脱失0例。治疗后三组各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温针灸组治疗前后比较,PRI情绪项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优于电针治疗和康复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分别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沪〈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白介素(IL)-1β、一氧化氮(NO)、转化生长因子(TGF)-1β的影响。方法136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颈椎牵引治疗,68例健康对照组空白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清IL-1β、N0、TGF-β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和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IL-1β、N0、TGF-β1浓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I临床疗效显著,对CSA患者血清IL-1β、N0、TGF-β1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痔疮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止痛时程。方法将160例痔疮术后中、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曲马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1 h、2 h、4 h、6 h观察疼痛情况。结果无论是中度疼痛还是重度疼痛,电针对于痔疮术后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效果优于盐酸曲马多,无论从起效时间上来讲,还是从疗效持续时间上来看,其作用都优于盐酸曲马多,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盐酸曲马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温针及单纯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计入统计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31例。均取双侧肾俞、夹脊穴及患侧环跳、委中、阿是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温针组在提高JOA评分和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其在提高患者痛阈方面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骶管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采用针刺联合骶管注射及常规针刺治疗,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降低程度(5.6±1.0)明显优于对照组(4.1±0.7);两组在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功能改善(24.1±4.2)明显优于对照组(16.9±4.7)。结论:针刺联合骶管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疗法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法:将85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并对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PGF2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血清PGE2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仍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PGF2α/PGE2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仍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PGF2α和PGE2水平,降低PGF2α/PGE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药并用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用针灸、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应用针刺、艾灸结合健脾和胃汤口服的综合疗法,对照组单纯口服多潘立酮,3疗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显率80.6%、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58.3%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叶尚志  蔡玮  魏宁 《西部中医药》2012,25(8):98-10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电针组选T12~L3夹脊、风市、悬钟、丘墟、阿是等穴进行电针治疗;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第1次治疗前、第1次治疗结束后和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第1次治疗结束后,电针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VAS评分比较,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VAS评分低于电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不仅能迅速缓解疼痛,且较单纯电针减轻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速度更快、疗效也更好,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