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原有的药理学基础上验证中药原有功效,同时将中药潜在未知的性能进行挖掘,有助于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及完善。本文从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现状、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基于中药临床药理学的药性研究、基于临床药理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对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进行科学客观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李萍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130-130,137
《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双重桥梁学科。而《中药药理学》则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现代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但又和药理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是在原有的药理学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中药原有的功效进行再次验证,同样挖掘出中药潜在未知的某些性能,以一定的微观及定性指标表现出来,发展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应用临床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从临床、药理学等多角度阐明中药药性的本质,使临床药理学的微观性、科学性与中药药性的宏观性、整体性相互渗透又相互融合,从多维角度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以"中药-中药药效-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为主线研究,将药性研究回归于临床研究,挖掘中药未知药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为老药新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建立新的中药药性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客观地阐述中药药性理论,促进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学多学科融合,实现中药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邓婷 《中外医疗》2013,32(10):191-192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该文主要探讨了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3个方面的内容。在详细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目前中药药理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中存在的4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原因所在,提出了未来中药药理学在中药复方药理学、合理使用动物模型、方剂临床药理学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的作用、作用机理及中药药效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学科.中药药理学是开放和发展的学科,是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科学相连接的桥梁,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中药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与多学科有密切联系的新兴的桥梁性学科,中药药理作用与西药药理作用相比具有多效性、量效关系的复杂性、动物种属差异性、相对不稳定性以及某些中药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等特点,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吃力、难以理解。为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理解、掌握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各类中药的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中药药理实验技能,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摸索和探讨,在此谈谈中药药理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成果丰硕,不少传统中药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等均已明确,尤其是在针对现代疾病的治疗上,中药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明确的证据。然而,目前大多数药理学研究成果并未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研究,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医临床基本处于脱节状态。尽管有不少临床医师已开始有意识地应用药理研究成果,但多数临床处方基本是研究成果的简单叠加。而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首先不能背离中医理论,应当是在辨症、辨证治疗基础上,结合病机及药性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对疾病的客观指标、病理改变等有明确治疗作用的中药,应用于处方中。该文以糖尿病为例,简述在不脱离中医背景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以期对临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网络药理学已成为中医药药理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的热门工具,广泛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药物重定位、中药配伍机制探索及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阐释等。回顾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历程,整理现阶段网络药理学相关的中医药数据库、疾病数据库、功能注释数据库,对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并指出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进而展望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规范、合理使用网络药理学进行中医药研究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引领中医药原创研究的发展以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网络药理学的背景与涵义,探讨中医药与网络药理学的共性和个性;综合分析中药药理学、毒理学、中药饮片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并比较传统药理学研究方法与网络药理学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解读中医药的现代内涵,使传承与创新结合,深入了解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结果: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理念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低选择性的特征以及方剂中君臣佐使、七情配伍等原则,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及系统调控的思想,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存在一定的共性;建立网络中药药理学、网络毒理学、网络中药饮片等,为提高中医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新策略;网络药理学超越单靶点思想的束缚,从多靶点的研究策略出发,使以"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为主导的传统新药研发理念产生了革命性转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策略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对发展中医药的理论、促进中西医药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药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针对西药药理进行讲述,是一门实验性课程,中药药理学主要在中医药院校开设,是在中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药,发扬祖国医药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合中国医药市场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方式均可用于药理学实验教学中中药药理实验的开设。但将中药药理实验引入药理实验教学,需要注意主要以单味药为研究对象,不可脱离大纲,以及注意提醒学生中西医的区别,在中药药理研究中不要完全照搬西医研究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总结近年中药领域网络药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生物医学数据解析方法,为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文献分析,阐述网络药理学研究流程及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疾病分子作用机制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以图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法在中药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与趋势。结果/结论 将图神经网络引入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借助人工智能模型,进一步丰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深度解析中药作用机制,为构建现代中药基础理论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之前,我们已经就"中药究竟如何产生药理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知视角和研究方向,例如生态药理学(ecological pharmacology)、进化生态药理学(evolution ecological pharmacology)、系统发生药理学(phylogeny pharmacology)和中药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1],从这些新的认识视角和研究方向出发,我们认为,传统中医药学的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和归经)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所阐明的中药药理作用,并不能仅用中药化学,尤其是中药次生代谢产物化学加以解释(据此,中药特有的药理学作用是因为其含有特定的次生代谢产物所致),而是应该深入到中药与人体(动物)的生态和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关系及系统发生历程中去寻找其缘由和动因,中药药性和中药对人体(动物)特有  相似文献   

13.
多途径提高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理学是我国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我院省级精品课程及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它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与药理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但是纵观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有很多仅仅简单选用、借鉴西医的指标来衡量"中药",逐步走向脱离中医药理论的指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然药物药理学"。  相似文献   

15.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采血方案、血清灭活与保存、对照组的设定与血清的添加量、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阐明血清药理学在中药体外药效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现代药理药性及临床新用.方法:根据决明子现代药理分析、传统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对决明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传统的药性理论学研究以及现代药理学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都较少.结论:决明子在降血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消炎杀菌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医疗效的关键因素除辨证论治、方剂配伍、中药药性及药材质量以外,与方药的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疗效问题正在成为制约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之一。为了使中药更加安全有效,应当运用计算机统计学技术对古代中药文献和名医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其中规律并进一步以现代药理学和化学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确定中药发生治疗作用的起始剂量,即取效阈值。以此为契机,推进中药标准化研究,有利于学术传承,有利于增强临床疗效,有利于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但是纵观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有很多仅仅简单选用、借鉴西医的指标来衡量“中药”,逐步走向脱离中医药理论的指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然药物药理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筛选古籍记载中医治疗痤疮的外用及内服方药,探讨治疗痤疮外用及内服方药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43首外用方剂及15首内服方剂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总结了治疗痤疮常用中药、常用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药对。结果治疗痤疮常用外用中药主要有白芷、苦杏仁、白及、白蔹、白附子等,可聚类为甘温、苦寒两大类,常见药对包括白附子与白芷、白及与白芷等;常用内服中药包括黄芩、甘草、川芎、栀子等,可聚类为苦寒、甘寒、辛温三大类,常见药对包括甘草与黄芩、川芎与黄芩等。结论经数据挖掘发现的痤疮用药规律总体上与中医理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相契合,可为临床治疗痤疮及中药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和研究有生命的植物中药所具有的药理学作用?这或许是一个对许多药物科学家来说都充满疑惑和诱惑的问题。回顾中药现代研究并不太久长的历史,我们看到,多少年来,现代药物科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遵循源于西方的关于化学药物的思维方式、理论和方法进行的。应该说,这一方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例如,基于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及其临证用药经验从中药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的活性成分、这些源于植物中药的活性成分作为新药研究的先导化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