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芬  季玲  朱滨 《护理研究》2008,22(36):3350-3351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3.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更能提高排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与灭菌生理盐水间断气道湿化在重度颅脑损伤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濮阳市中医院2017年9月~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灭菌生理盐水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对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气道湿化5d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化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湿化5d后,两组PaO2、PaCO2、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气管损伤、肺部感染及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每天平均吸痰次数较对照组少,护理时间短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可减少每天吸痰次数和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并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方法能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雾化器接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比较2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雾化器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71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间断加入、持续气道湿化;评价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病人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加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0.45%盐水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45%盐水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气道湿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0.9%盐水100ml进行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及氧气雾化,观察组采用0.45%盐水100ml进行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及氧气雾化。结果: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观察组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使用0.45%盐水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及氧气雾化优于0.9%盐水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及氧气雾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在人工气道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非伺服型加温加湿气道湿化与持续雾化湿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本科室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时间≥3天的危重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5例采用MR410加温加湿装置外加文丘里调节器控制氧流速,对照组15例采用持续雾化湿化治疗。分别监测两组3天后气管切开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及气道痰液黏稠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气道温湿度、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湿化MR410非伺服型加温加湿优于持续雾化湿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持续氧动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水经氧气驱动雾化面罩24 h持续雾化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注射用水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湿化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痰液粘稠、气道粘膜出血、发生肺部感染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水持续氧动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优于气管内滴入法,且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的最佳湿化方式。方法5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用输液泵将湿化液24h持续泵入气管内实施气道湿化;实验组25例,用输液泵将湿化液泵入经过改良的氧气驱动雾化器,以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湿化气道。比较两组在湿化效果、并发症、每日吸痰次数、气管切开置管时间的不同以及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在湿化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少(P〈0.05);实验组每日吸痰次数少,气管切开置管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湿化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湿化液泵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促进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影响。方法:对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输液泵加输液恒温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排痰效果及拔管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输液泵持续常温气道湿化法,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促进患者排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氧气驱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法与单纯使用微量泵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入住本科室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组),B组(微量泵组)从气管切开第2天开始记录气管切开患者2、3、4、5、6天的日吸痰次数,日护理用时,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结果 A组在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每日吸痰次数,日均护理用时方面低于B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法比单纯使用微量泵气道湿化法,气道并发症及日常护理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5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波雾化加湿+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进行气道湿化,实验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认为气管切开后,微量泵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断气道湿化法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在严重外伤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180例严重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发生痰栓堵塞、拔管附着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运用于严重外伤患者的人工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可有效湿化患者气道、增加患者血氧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切雾化罩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的湿化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纱布覆盖和间断呼吸道内滴入湿化液的传统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气切雾化罩。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观察期内,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于其呼吸道湿化前的血氧饱和度[(95.5±1.6)%,P0.05]。两组患者在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气切雾化罩以氧气为动力无需电源,有效提高了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呼吸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