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CHD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术,研究组予以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比较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优于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未成年(小-中)室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次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微创封堵治疗,包括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术,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63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29例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矫正术。术后3 d、3个月、6个月、1 a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疗效。结果 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中,13例改为经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余均封堵成功。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中,27例封堵成功,7例改为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63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中,7例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11例合并Fallot四联症,7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1例合并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全部封堵成功,术后房、室水平无分流。术后随访1 a,封堵成功患者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地指导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封堵治疗。  相似文献   

4.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1],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0%.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以胸骨正中切口径路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为主.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胸非体外循环微创ASD封堵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心脏病的新技术[2],该手术创伤小,时间短,不需体外循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我院于2006年6至2007年2月顺利进行了11例经胸微创ASD封堵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将接受治疗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封堵术组33例和传统组32例。传统组采用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封堵术组采用微创经胸微创封堵术。就两组患儿手术全程时间、输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住院费用和手术成功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但封堵术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组患儿手术全程时间、输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但相对来说,经胸微创封堵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和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罗列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2,42(2):164-166+186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封堵术与经皮封堵术在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63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封堵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n=30)和经皮封堵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n=3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经皮封堵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经胸封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封堵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胸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封堵组在术后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值低于经胸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共7例,经皮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共2例,经胸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皮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对比经胸房间隔封堵术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创伤更小,瘢痕更加隐蔽,呼吸系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该院的236例AS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9)给予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观察组(n=127)给予经胸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气管插管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输血量、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稍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手术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心肌重构与血小板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4至2017.8收治的60例CHD患者,遵照随机原则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介入封堵手术与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B组心肌重构(LV、LA、RV、RA)与术前及同期A组相比,均有较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程度(TG、PF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予以经胸微创封堵术,有益于改善心肌功能,进而优化疗效。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262-26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与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VSD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出院当日及术后1、3、6个月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新发主动脉瓣反流、封堵器移位或脱落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 78%(81/82)、100. 00%(78/78),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51,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 350、1. 981,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t=2. 522,P <0. 05),2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921,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 44%(2/82)、11. 54%(9/7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 171,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具有微创、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对比.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者23例,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19例,进行年龄、性别、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输血量、引流量更少,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修补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开胸时间以及关胸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切口长度、心纵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67%)低于对照组(13. 33%)(P<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相较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行正中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32例)行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及手术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2,P=0.046)。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以往主要采取全麻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修补,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刀口长、需要体外循环、风险大、住院时间长等缺点。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18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微创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收到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先心病患者8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观察组患者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介入封堵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同时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经胸微创封堵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生物医学与药理文摘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 以“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外科手术、经胸封堵”为检索词,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17年9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报道,1 018 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2种手术方式在成功率、病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当。经胸微创组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传统外科手术(P<0.01);但经胸微创组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于传统外科手术组(P<0.05)。结论经胸微创封堵较传统外科手术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安全、有效地治疗AS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术式,探讨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资料,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68例(A1组),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39例(A2组),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20例(B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 A1、A2组除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除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A1及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间隔缺损治疗已由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发展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现在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被越来越多心外科医生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式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指征和疗效。方法 41例先心病患者,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22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全麻下,在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胸由输送器置入封堵器以闭合缺损。结果 4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3±15.2)min,术中失血量(20.0±9.3)ml,术后(4.8±2.5)d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1例ASD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治疗后好转,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心病是一种微创、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玲 《中外医疗》2013,(18):82-82,84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应用食管超声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结果该组21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均告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25~60min,平均(41.2±9.2)min,住院时间5~8d,平均(6.2±0.4)d。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食管超声,提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无关闭不全、房室传导阻滞、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患者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缺损微创封堵治疗的手术方案,总结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1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缺损患者进行了微创封堵治疗,采用胸骨下端纵切口、胸骨左缘第2肋间横切口+胸骨右缘第4肋间横切口,胸骨左缘第3、4肋间横切口(微创切口),长度在3 cm内。术中安放食道超声探头。复合缺损合并VSD者,取胸骨下端纵切口入胸,显露右心室面,在TEE的监测和引导下,经右心室面套管针穿刺,建立通道,采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配套封堵器输送装置封堵VSD;合并PDA者经该穿刺部位建立PDA封堵通道,植入输送装置后封堵PDA;合并ASD者,同一切口内左侧心包放松,拉紧右侧心包牵引线,显露右心房,经右心房封堵ASD。释放封堵伞后,在TEE监测下,查见封堵伞位置恰当,固定可靠,无分流,瓣膜活动不受影响,无流出道梗阻,无心律失常等便可完成封堵。结果 11例患者皆封堵成功。住院3~5 d出院。术后15 d、1月、1年、2年、3年复查,除1例出现迟发性心包积液外(术后20 d),给予心包引流后痊愈出院,其他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应用该输送装置设计合适手术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缺损实施微创封堵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随访结果表明手术可靠,效果好,无并发症,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7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23-47岁;体重39.6-64.5kg。术后一周及1个月内各随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1次,3个月后再次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颈内静脉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手术;手术时间22-4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5 h,ICU停留时间6-32 h,术后住院时间2-3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1周、1、3个月随访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显示7例患者封堵器位置均良好,未见残余分流及血栓形成,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超声引导下经右颈内静脉可调弯鞘ASD封堵术较传统的经皮介入封堵、经胸封堵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创伤更加轻微、操作简单的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