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65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3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82例,单独采用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sEMG最大波幅、SSA评分、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G负相关于SSA、SWAL-QOL,正相关于VFSS(P〈0.05),SSA负相关于VFSS,正相关于SWAL-QOL(P〈0.05),VFSS负相关于SWAL-QOL(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D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经标准吞咽评估(SSA)确诊,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疗程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及其分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6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变化。 结果 2组有效率实验组为93.75%,对照组为71.88%,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吞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存在咽喉期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单一的吞咽训练设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吞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进行综合治疗设为综合组,每组各35例,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SSA)、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VFSS)。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FSS评分以及SSA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SA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SSA评分、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1、2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障碍的治疗中应用吞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5.
宋社更  饶高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90-191,215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评分表”进行吞咽功能评分。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均P〈0.01);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痊愈数、显效数、总有效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对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吞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治疗对其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对象来自于2014-2016年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治疗后存在吞咽障碍后遗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从中抽取60例,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每组3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及吞咽训练治疗)和观察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疗程后对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根据症状改善评估病情,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得到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更明显,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用吞咽训练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治疗手段对于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积极影响,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7.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所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均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2.86%,对照组78.57%,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4月于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开展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共治疗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FSS、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6.0%(P0.05);治疗组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高于真性球麻痹患者的66.7%(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italstim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Vitalstim电刺激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接受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一次,疗程20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到治疗时间,脑卒中性质,SSA评分,SWAL-QOL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电刺激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alstim电刺激能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骆莉  王淑秀 《现代医学》2014,(8):895-89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及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时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结果:治疗4周时,实验组患者Burk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ALB、TG、TC、BMI、TSF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血ALB、TG、TC、BMI、T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增加营养摄入,从而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在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摄食-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吞咽训练,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化呼吸训练联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加门德尔松手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呼吸控制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临床疗效评估2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强化呼吸训练联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脑瘫儿童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对其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所选例数为100例,中心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行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分析2组脑瘫患儿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脑瘫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2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级别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训练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之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90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组,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优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吞咽针刺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内科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吞咽针刺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吞咽障碍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针刺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8-11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2 月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2 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6 例。单纯组患者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患者在单纯组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干预周期均为6 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及血氧饱和度,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6 周后,两组藤氏评分、饮水试验评分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单纯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洼田饮水试验测试吞咽障碍程度并分级,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73.3%,两组均能改善吞咽功能,对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明显临床疗效,作用优于单独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及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对照组、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综合组则采用以上所有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1、2、3个疗程后对4组患者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1、2、3个疗程后,每组的VFSS评分都呈递增趋势,其中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的VFSS评分,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组与针刺组、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疗程后,各组的VFSS评分改善值均有提高,综合组的VFSS评分改善值最高,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康复训练、针刺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均有效,但3种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69-72
目的探讨Vitalstim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2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卒中相关药物治疗及康复医师指导下吞咽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Vitalstim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降低数值分别为(2.22±1.09)分和(1.30±0.8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吞咽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6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81%、40.00%,有显著性差异(χ~2=4.074,P=0.044)。结论 Vitalstim神经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吞咽功能,并降低患者因吞咽障碍导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