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2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治疗后给予患者为期2年的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共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牙148颗,治疗后年龄21~30岁、30~40岁的患者其牙周袋情况及牙槽骨吸收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年龄>40岁的患者其牙周袋情况及牙槽骨吸收均没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地对患者牙周炎症进行控制,且有助于消除牙合创伤,可取得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需注意的是患者年龄应<40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6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无法耐受矫治器的不适感觉放弃治疗,其余57例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40岁以下的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牙槽骨吸收情况有明显改善,6例患者因口腔卫生差,牙周有红肿的不良反应,1例患者过早摘除保持器,牙周炎唇向变形,发生移动,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拔除。结论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有良好的疗效,术后患者牙齿恢复良好,需要注意的是40岁以上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7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牙周治疗,观察组35例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在予以常规牙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两组牙扇形移位患者分别治疗后,对其最终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35例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9%,与对照组患者的57.14%相比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适合在临床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唐莉红  袁爽  彭晶 《广东医学》2016,(Z1):151-153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成人牙周病患者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治疗后给予患者为期1年的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分别在基线、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正畸治疗结束即刻、正畸治疗结束1年后检查,包括:探诊深度(PD),126颗切牙共756个位点;探诊出血(BOP),共256个位点;覆盖(OB),126颗切牙;覆(OJ),126颗切牙。结果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21.03%(159/756)的位点PD≥4 mm,13.10%(33/252)的位点BOP阳性,较基线时[分别为73.80%(558/756)和77.39%(19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畸治疗结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63.49%(80/126)的观察牙达到正常覆盖,48.41%(61/126)的观察牙达到正常覆,较基线时[分别为11.90%(15/126)和19.84%(25/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畸治疗结束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对牙周炎症进行有效控制,且有助于消除创伤,取得稳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裴壮敏 《中外医疗》2023,(18):48-52
目的 分析在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对患者采取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黑白球方式)分为对照组(牙周夹板+基础牙周治疗,39例)与观察组(牙周夹板+基础牙周治疗+正畸,39例),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龈沟液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蛋白激活激酶5(PAK5)]水平、牙周治疗效果(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94.9%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P<0.05)。观察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治疗效果(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周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 对79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移位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待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后,使用方丝弓固定正畸技术将牙周炎导致移位的前牙内收、排齐,并对其进行后续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2年.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牙槽骨吸收状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牙槽骨吸收状况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预后效果,控制牙周炎症,消除患者的牙颌创伤,使牙列排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患者,对患者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并应用各类矫正方式对患者的前牙进行矫正,力求达到消除炎症,缓解创伤,恢复正常咬合,美观牙齿外形的目的。记录治疗结束后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及牙槽骨吸收状况等。结果:治疗结束后,65例(92.86%)牙齿情况得到恢复,5例(7.14%)牙周炎症状仍然存在,但前牙位移情况基本消失;与治疗前比较,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牙槽骨吸收状况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年龄<40岁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年龄>40岁者(P<0.05)。结论: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加快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CT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牙龈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使用CT观察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方法:16名牙周炎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被随机分到牙龈环切组和非环切组。使用前牙区CT扫描和根尖片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经牙龈环切后正畸压入治疗可以增加错位患牙的牙槽骨高度。牙龈环切后正畸压入的患牙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1.2mm。牙周病损对称的患牙中牙龈环切组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0.8mm,牙周病损不对称的患牙中病损轻、中、重牙龈环切组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0.9、1.4、2.2mm。非牙龈环切组治疗后牙槽骨高度的平均增加量仅为0.1mm。牙龈环切组与非环切组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牙龈环切后正畸治疗在矫正患牙咬合关系的同时增加了牙槽骨高度,改善牙周组织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口腔状态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宁波口腔医院治疗的160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接受牙周治疗,观察组接受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口腔状态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PBI)、牙齿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PBI、TM、PLI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IL-5、IL-8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骨钙素(OCN)、骨保护素(...  相似文献   

10.
陈玉祥  刘琳 《当代医学》2016,(32):62-63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法在牙周病前牙移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43例,均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43例患者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及前牙覆颌深度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43例患者治疗成功率为100%;治疗前患者者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及前牙覆颌深度分别为(6.37±0.75)、(5.36±0.72)、(5.21±0.44)、(4.78±0.83);治疗后分别为(2.52±0.43)、(3.24±0.4)、(5.17±0.39)、(2.31±0.64);治疗后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及前牙覆颌深度等指标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法在牙周病前牙移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甘建华 《当代医学》2013,(34):71-72
目的:探究用牙周和正畸联合的方法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取牙周炎患者40例,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的BOP、PLI、SBI、PD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L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临床上采用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2.
王凤霞 《吉林医学》2012,33(6):1134-1135
目的:探讨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后的PD、PLI、SBI、BO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牙周病致前牙唇向移位进行正畸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牙联合治疗20例前牙唇向移位的患者。使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牙周正畸。结果:经正畸治疗后,所有唇向移位的前牙均向舌侧移动,恢复正常的邻接关系。结论:正畸治疗在矫正患者咬合系的同时可改善牙周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26例,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结果:患者的矫正成功率为100%,经过正畸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情况、覆情况、牙周出血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治疗前后患者的牙槽骨的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效果稳定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 方法 对我院4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移位的牙齿得到了较好的复位,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改善明显,松动度降低,牙周膜间隙正常,牙周及美观情况仍有较大改善.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所致的前牙移位,不仅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消除牙合创伤,排齐牙列,保留患牙,恢复咀嚼和美观功能,还能使治疗效果长期保持稳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指数及前牙移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40例患者(672颗牙),所有患者在常规牙周病治疗基础上采取口腔正畸治疗.比较4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1年后牙周健康指数、牙齿松动度、前牙移位情况、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对其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持续治疗1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咀嚼功能正常率、牙周出血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指数、前牙覆牙合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但牙槽骨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前牙移位症状,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患牙270颗)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8.9%(240/270).治疗后各级牙齿松动度分别为88.9%、5.9%、3.3%、1.9%,与治疗前的51.9%、31.1%、11.1%、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3.5±1.0)mm,前牙覆盖距离(2.7±1.1)mm,前牙覆颌深度(2.3±1.0)mm,牙周出血指数(25.5±5.6)%,均优于治疗前的(4.9±1.3)mm、(6.5±1.5)mm、(5.0±1.2)mm、(97.5±9.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值得广泛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9.
姚如升  王贞丽  李国平 《当代医学》2011,17(34):101-102
目的 观察和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52例,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治疗之前、治疗完毕之后、治疗结束3年后的探诊出血(BOP)、临床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与覆牙合等指标,并用X线片检查前牙间牙槽骨的高度.结果 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52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移位牙齿复位良好,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显著改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降低,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牙齿美观.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在有效控制牙周炎、确保牙齿整齐、消除牙合创伤、恢复牙齿咀嚼功能、保持牙齿美观的同时,更具有疗效稳定、持久的优势,建议临床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重庆市大足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收治的68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4个月的牙周治疗,试验组在牙周症状明显改善后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牙周指数、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牙周袋探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牙周指数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牙周治疗,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标,且安全性好,是治疗牙周炎疾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