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神经外科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此类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外科开颅夹闭者28例,动脉瘤合计31个;其余34例患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合计36个.观察患者患者栓塞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栓塞组21例,占61.76%,栓塞率小于70%的患者3例,占8.82%,瘤颈处有半月形残留者11例,占32.35%;出院时GOS评分结果显示开颅夹闭术组和血管内弹簧栓塞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9,P>0.05).结论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相差无几,但血管内栓塞由于创伤小,尤为适宜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水平、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低于对照组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其中血管内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明确其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 将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受介入和开颅手术治疗的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颅夹闭组与血管内栓塞组。开颅夹闭组采用全麻下开颅夹闭手术方式治疗,血管内栓塞组行局麻或全麻下经皮肤穿刺血管内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组与血管内栓塞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住院日更长(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复发率低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均良好,开颅夹闭术复发率低,住院日长,而血管内栓塞术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动脉瘤复发率高。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需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预后及身体健康状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大脑中脑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Hunt-Hess分级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的比例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手术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93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因部分患者术前死亡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实际在我院行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的患者为158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实施开颅夹闭动脉瘤患者85例,对照组为实施介入栓塞动脉瘤患者73例,从并发症及预后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情(Hunt-Hess分级)与术后恢复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并发肺部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分别为13.7%、16.4%,均高于观察组(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5.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术后其预后无明显差异,但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机率小于介入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接受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记录两组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并参照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残疾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确诊后的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开颅手术组(22例)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组(3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出院时格氏G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好,并发症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62例64个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4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33例成功夹闭瘤颈(其中2例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内血肿在清除血肿后急性脑膨出未能显露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31例术后两周复查血管造影,动脉瘤完全夹闭83.9%(26/31)。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70.0%(21/30);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其中117个颅内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5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123个(80.9%),瘤颈残留17个(11.2%),瘤腔残留12个(7.9%)。结论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能够更好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并能排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影像,在DSA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其中24例患者给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4例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54.1%;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45.8%,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以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跟开颅夹闭手术效果相当,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外科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夹闭的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的方法 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独立生活率(82.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相对于神经外科夹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手术夹闭组20例和介入栓塞组32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夹闭组治疗良好19例(95.00%),不良1例(5.00%);介入栓塞组治疗良好31例(96.88%),不良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患者完全夹闭19例(95.00%),部分夹闭1例(5.00%).介入栓塞组患者完全栓塞28例(87.50%),瘤颈残留3例(9.38%),瘤体残留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20例患者,动脉瘤消失18例(90.00%),残留稳定1例(5.00%),复发1例(5.00%).介入栓塞组32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7例(84.38%),残留稳定4例(12.50%),复发1例(3.13%),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同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手术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比较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②方法 对165例(181个)动脉瘤分别采用手术与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手术治疗123例(手术组)132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9例。介入治疗42例(栓塞组)49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7例。③结果 手术组瘤颈夹闭动脉瘤126个,其中夹闭加切除16个;动脉瘤加固6个;治愈110例(89.4%),有后遗症者8例(6.5%),死亡5例(4.0%),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38个(77.6%),栓塞90%以上的6个(12.2%),栓塞70%-90%的3个,2例多发性病人各栓塞了1个,其中1个栓塞不成功而行手术治疗,治愈37例(88.1%),有后遗症者2例(4.7%),死亡3例(7.1%)。④结论 显微技术瘤颈夹闭术效果肯定,被公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血管内介入治疗达到了近似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手术处理困难的宽颈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及多发性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破裂动脉瘤均应急症手术或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4.
袁运尚 《中外医疗》2023,(21):78-82
目的 对比研究颅内动脉瘤疾病采取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沛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诊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病案编号随机抽选结果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用时、住院总时长、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51±1.97)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693,P<0.05)。观察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首选介入栓塞术,相比传统开颅夹闭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小,炎症影响更低,并发症更少,且预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开颅夹闭术组和介入栓塞术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 开颅夹闭术组的完全闭塞率和复发率与介入栓塞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介入栓塞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但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良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预后情况良好,但是手术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其中28例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对照组为14.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同时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痊愈13例,轻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术后行PSa检查显示瘤蒂夹闭满意、动脉瘤消失;术后出现2例脑积水,均行V-P分流术。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较好,但仍存在脑血管痉挛问题,须积极应对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田占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43-143
目的研究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的方法进行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良好率(90.00%)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良好率(63.33%),同时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00%)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实施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开颅夹闭术完成治疗)和观察组46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VAS(视觉模拟评分)、格拉斯昏迷评分、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医疗费用比较,观察组明显增加(P <0. 05)。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减少(P <0. 05)。与对照组VAS评分及格拉斯昏迷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 <0. 05)。两组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以及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 <0. 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血管内栓塞术的应用,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VAS评分以及格拉斯昏迷评分、降低感染发生率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开颅夹闭术的应用,在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方面获得显著优势,两种手术方法各自存在优缺点,但是综合比较,血管内栓塞术应用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开颅夹闭52例共5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62例共66个动脉瘤.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组恢复良好44例、功能障碍6例、死亡2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术后恢复良好56例、功能障碍4例、死亡2例.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临床分级、单发或多发以及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