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63-146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患者均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针灸及中药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肠道功能,住院时间6~12d,平均10d。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治疗,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用药治疗后,观察组用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积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卫东  房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48-149
目的:评价中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进行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28例经治疗后痊愈,有效率为87.5%,4例复发后转手术治疗;对照组治愈18例,无效14例,有效率56.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保守治疗是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以来我科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生长抑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给予专科中药制剂肠痹液及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占80%,对照组治愈12例,占6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可使症状消除,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西医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纠正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同时配合中药活血承气汤治疗,两组均治疗后评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单纯西医组(85.00%),解除肠梗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纯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能够促使患者恢复,明显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成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其中西医组患者行常规西医处理,中西医组患者行中西医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治愈时间。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西医组治愈率98.00%,中西医组治愈率100.00%,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西医组症状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应用中西医结合处理,可缩短症状缓解和治愈时间,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两组患者均利用禁食、肠胃减压以及抗生素治疗和常规纠正脱水与酸碱平衡性紊乱的方法治疗。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同时配以中药活血承气汤治疗。待两组患者治疗后评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治疗效率(95.0%)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总效率(62.5%),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可以缩短疗程,使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中药大承气汤口服或保留灌肠及中药敷脐、针刺的综合保守治疗方法治疗4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47例,临床治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3例,经上述治疗无效而中转手术2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各具优势,二者合用,优势互补,是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 )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和对照组(西医),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完全静脉营养支持、抗炎、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污染性腹腔手术,只要能够做到及时准确的诊治,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在肠梗阻一般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本组4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3例患者治疗缓解后又出现肠梗阻症状,经再次用药后治愈,5例经保守治疗7~10d中转手术,死亡1例。结论: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应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72-172,179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就诊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8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38例患者给予西医外科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9,P〈0.05)。治疗组的腹胀、腹痛、便秘及呕吐等消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方法 抽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共计8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其治疗效果显著,治愈时间较短,有助于其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近8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病人均经禁食、胃肠减压、抗炎、中药、补液等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志强 《当代医学》2013,(23):149-15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同时应用禁食、输液,胃肠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加上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用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方法是复方承气逐瘀汤灌肠,小茴香腹部热敷,联合西医的基础治疗每天剂量为10mg地塞米松3、0mg质子泵抑制剂奥曲肽以及0.1mg乳糖酸红霉素经,过5d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与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疗效为10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疗效77.1%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肠梗阻缓解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0.05),梗阻缓解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西医治疗组(0.05),VA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较常规西医治疗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治疗的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0~15d,最短1周,最长3周,其中1周内恢复26例,2周内恢复13例,3周内恢复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吴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300-130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的优势。方法:对6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了中药汤剂灌肠,其中38例(61.3%)同时使用中药散剂脐部外敷治疗。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平均住院18.3d,并发症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方法简单,能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86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术后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肛门滴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6例阑尾炎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保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的97.0%高于对照组的81.8%,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阑尾炎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20例患者均采用保守加中药“粘连松解汤”治疗。结果:20例患者保守治疗均获得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