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远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以1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50例接受常规放疗,设为对照组;50例接受调强放疗,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患者3年内生存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1、2、3年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及调强放疗的3年内生存率基本一致,但调强放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改善预后有较大的帮助。但本次调查未对3年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进行追踪研究,因此调查结果不代表3年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邱恩毅  韩若臻  翁欣然  赵喜越  林权冰  金璋 《浙江医学》2018,(18):2062-2064,2072
目的比较非手术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常规调强放疗(C-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10例非手术食管癌患者,应用Eclipse计划系统勾画大体肿瘤区[包括原发肿瘤靶区(GTVnx)、阳性淋巴结靶区(GTVnd)]、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PGTV)、计划靶区1(PTV1)]以及脊髓、心脏、肺等危及器官(OAR)。分别设计SIB-IMRT与C-IMRT两个计划,其中SIB-IMRT计划PGTV和PTV1的总剂量分别为6300、5400cGy,C-IMRT计划PTV1的总剂量为6000cGy;两个计划各照射30次。在满足剂量约束条件和相关参数及权重优化后,利用剂量统计表和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个计划的PGTV平均处方剂量及OAR剂量学差异。结果SIB-IMRT计划PGTV平均剂量明显高于C-IMRT计划(P<0.05),脊髓、心脏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C-IMRT计划(均P<0.05);两个计划肺平均剂量及肺V30、V20、V5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C-IMRT比较,SIB-IMRT计划能提高非手术食管癌的肿瘤靶区剂量,明显减少脊髓、心脏平均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近期疗效.方法22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HT组153例、IMRT组75例.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46-50.4Gy/23-28F;高危淋巴引流区60Gy/25-28F;残留肿瘤及肿大淋巴结64-66Gy/25-28F.阴道后装放疗2-3次,每次黏膜表面剂量8Gy.采用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和ERO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评分标准评价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及1-3年生存率.结果放疗期间HT组和IMRT组1级直肠反应为28.76%和42.67%(χ2=4.381, P=0.036);膀胱反应为10.46%和17.33%(χ2=2.143,P=0.143),两组均无≥2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HT组和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22%、89.13%、85.21%和93.86%、81.84%、71.11%(P=0.327).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急性反应HT组明显低于IMRT组,1-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在中晚期子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a后局控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后观察组局控率、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在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中具有更好的近期效果,且局控率和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李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0-40
目的观察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以比较两者此方面差异。方法将33例早期鼻咽癌(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17例)和常规放疗组(13例)观察放疗后2组副反应如口干、粘膜反应及皮肤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鼻咽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鼻咽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放疗治疗,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掌握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口干、乏力以及口黏等现象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口干、乏力以及口黏现象未得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在治疗鼻咽癌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存在的口干、乏力等现象,对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只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和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我院诊治鼻咽癌患者67例进行观察,根据放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常规放疗,32例)和干预组(调强放疗,35例),比较两组患者5年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口腔黏膜炎、中耳炎、听力损伤、张口困难、口干发生率均高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患者转移率、死亡率均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能显著降低患者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tomotherapy,HT)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7月30日-2013年1月31日我院行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270例,HT186例、IMRT84例。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DT46—50Gy/23~28F;高危淋巴引流区照射DT54—60Gy/25~28F;残留肿瘤及转移淋巴结照射DT64~66Gy/25~28F。阴道后装放疗2~4次,黏膜表面照射剂量8Gy/次。观察患者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及1。3年生存率,分析有无化疗、淋巴结转移个数、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与预后关系。结果HT组和IMRT组1级直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03%和44.05%(P=0.016);1级急性膀胱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7%和16.67%(P=0.341);直肠和膀胱均未出现≥2级急性反应发生。HT组和IMRT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90.5%、86.5%和93.1%、90.1%、71.9%(P=0.164);两组I期患者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88.9%、86.8%和91.O%、87.5%、78.6%(P=0.372);1/期患者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92.5%、86.2%和94.9%、92.2%、64.6%(P=0.226)。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化疗及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有无化疗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T在减少直肠急性放疗反应上比IMRT有明显优势。化疗及较少淋巴结转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的急性放疗反应和高危器官剂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 126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68例、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58例;全盆腔放疗46-50.4Gy/23-28次,高危淋巴引流区照射60Gy/28次。采用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和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评分标准评价血常规、直肠和膀胱的急性放射反应;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评价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剂量均匀指数及直肠、膀胱照射剂量体积对比。结果放疗期间HT和IMRT两组1级急性反应发生率在直肠为27.94%和46.55%(χ2=4.68,P〈0.05);膀胱为17.65%和24.13%(χ2=1.93,P〉0.05);两组均无≥2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HT和IMRT组靶区适形指数和剂量均匀指数分别为0.73+0.082,1.047+0.026和0.686+0.072,1.13+0.017。结论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在剂量学方面和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HT组比IMRT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俐  刘翔宇  唐新生  严伟  舒晓镭  孙世良 《重庆医学》2007,36(14):1414-1415
目的 探索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两种方法,从剂量学上探讨设野的合理性.方法 对鼻咽癌常规设野和调强放疗的治疗范围和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照射计划均能基本满足临床要求.IMRT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正常组织受照射的范围和剂量减少.结论 IMRT对鼻咽癌患者无论是在靶区的剂量分布,还是保护正常组织都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50例需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组25例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25例行常规盆腔外照射+192Ir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分析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直肠反应为32%,较对照组56%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抑制发生为36%低于对照组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膀胱反应与皮肤放疗损伤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IMRT较常规放射治疗降低了直肠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减少了骨髓抑制,从而能够顺利实施同步放化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两种方案用于治疗鼻咽癌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1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调强组和常规组。调强组患者30例,采用调强放疗,常规组患者51例,采用常规放疗。从急性放射反应、晚期放射反应两方面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在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调强组患者的0~2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3~4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在晚期放射反应方面,调强组患者的0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1~4级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调强放疗方案为鼻咽癌患者施治,可有效降低较高等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35例初治鼻咽癌单纯常规外照射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3年全年35例初治鼻咽癌单纯常规外照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根据CT和MRI对照射靶区进行个体化设计,按规范化要求制定治疗计划.采用铅挡块、面颈联合野等中心照射技术.鼻咽癌根治剂量68~70Gy/7周,颈淋巴结阳性者颈部根治剂量60~70Gy/6~7周,阴性者给与预防剂量50Gy/5周.结果 全组病例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81.9%、78.1%和7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8%、73.1%、68.5%和65.1%;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0%、77.2%、74.4%和72.0%;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5%、92.7%、90.3%和87.3%.全组病例放疗结束总残存率为14.6%,4年复发率为7.2%,远处转移率为9.2%,放疗后的总失败率为30.9%.中位复发时间为放疗后19.3个月,中位转移时间为放疗后12.8个月.结论 采用CT和MRI进行照射靶区的个体化设计,改进照射技术,缩短总疗程时间,提高照射剂量,加强放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有助于提高鼻咽癌常规放了得疗效.  相似文献   

16.
魏洁  王军  吕星旺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488-1491
目的 探讨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0月收住肿瘤放疗科并完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8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共41例。其中适形调强放疗18例,常规放疗23例,总处方剂量DT 48~69 Gy,24~34次完成。统计2组的近期、远期疗效、症状缓解率及毒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分析比较生存率。 结果 适形调强组、常规放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8.9%、60.9%(χ2=4.308,P=0.04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和9个月,其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4.4%(8/18)、21.7%(5/23)和16.7%(3/18)、4.3%(1/23)(χ2=5.919,P=0.015)。适形调强组症状缓解率83.3%(15/18),常规放疗组症状缓解率82.6%(19/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51)。在毒副反应方面,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及食欲减退,2组均未出现3级以上放疗反应。 结论 对于8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 vs. 64%,P < 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 vs. 6%,P < 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 < 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 < 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 < 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单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Arc1)、2个全弧VMAT(Arc2)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上宫颈癌术后VMAT治疗的弧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优化参数,分别设计7个野IMRT(7F-IMRT)、Arc1和Arc2计划,比较7F-IMRT与Arc1计划和Arc2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治疗计划机器跳数(MU)和执行时间,采用γ分析法评价通过率,验证治疗计划的剂量准确性。 结果: Arc2计划靶区适形度(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HI)均优于7F-IMRT计划(P<0.05),7F-IMRT优于Arc1计划(P<0.05);Arc2计划直肠V50、小肠V40和V10均低于7F-IMRT计划(P<0.05),而Arc1计划的直肠、膀胱和小肠的近似最大剂量(D2cc)、平均剂量(Dmean)和V50均高于7F-IMRT计划(P<0.05或P<0.01);与7F-IMRT计划比较,Arc2计划的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24%和54% (P<0.05),剂量验证的3mm/3%的γ通过率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癌术后患者VMAT治疗,采用单个全弧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宜至少采用2个全弧,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分次内误差和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干、张口受限、听力下降和放射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射性龋齿及颈部纤维化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在治疗鼻咽癌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放疗,且能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部肿瘤调强放疗(IMRT)与常规放疗(CRT)心脏放射线受量及动态心电图(DCG)的改变。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住院的胸部肿瘤患者100例,分为IMRT组和CRT组,每组各50例,分别于治疗前、受照30、60Gv时进行24hDCG监测,分析两组心脏放射线受量及DCG改变。结果①IMRT组心脏V30、V40、V50[(31.9±13.6)%、(22.1±9.4)%、(11.7±5.3)%]均明显低于CRT组[(42.1±14.9)%、(33.2±10.1)%、(20.5±7.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心脏V10、V20、V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及CRT组治疗前、受照30、60Gv时DCG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DCG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照30、60Gy时IMRT组DCG异常发生率均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疗法均可引起DCG改变,但IMRT在相同剂量照射时,心脏受照体积更少,DCG异常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