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子和临床表现。方法:对2008年~2010年间在我院住院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鼻-鼻窦炎相比,真菌性鼻-鼻窦炎组患者女性患者比较多,好发于40岁以的人群,病程在3年以内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相比,真菌性鼻-鼻窦炎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症状为涕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涕血(β=4.76, OR=116.75)、钙化斑(β=4.35, OR=77.48)、单侧病变(β=2.83, OR=11.91)是高危险因子(OR值远大于1)。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8.35+1.24x1+0.52x2+1.32x3+4.35x4+4.76x5+2.83x6。结论:涕血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重要临床症状,单侧CT显示钙化斑是重要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15例中,单侧9例,其中上颌窦发病3例,合并筛窦、蝶窦发病6例;双侧6例,其中两侧上颌窦发病2例,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发病3例,全组发病1例.CT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可见斑点状、云絮状、不规则细条状及环形钙化,窦壁骨质吸收并硬化.结论 CT结合鼻内腔镜能够明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8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4%,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疗效好、不易复发以及并发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魏晓  张艳  陈鹏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72-2574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联合碳酸氢钠冲洗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颐和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联合碳酸氢钠联合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面部疼痛、鼻塞、流浓涕或涕中带血、嗅觉减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碳酸氢钠鼻窦冲洗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较好,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吴勇 《当代医学》2014,(25):43-44
目的 探究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宜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息肉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应用传统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较好,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FR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FR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生命质量[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48/49),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鼻塞、头痛、流脓涕、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und-kennedy、SNOT-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FRS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鼻黏膜形态,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鼻内镜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Ⅰ级和Ⅱ级疼痛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Ⅲ级和Ⅳ级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I总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术期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郭秋霞 《中外医疗》2014,(19):85-85
目的 研究分析鼻内窥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方面的临床效果,并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CRS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76.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治疗后两组嗅觉障碍、面部疼痛、头昏头痛、鼻分泌物、鼻塞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指标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的发病相关因素和病理分型。方法:对163例F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FRS发病的危险因素,筛查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所有FRS患者,窦腔取材后采用真菌特异性六胺银染色方法进行了病理分型。结果:FRS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较大(≥50岁)、女性、涕血、头痛、有钙化斑,并发糖尿病等。163例FRS患者中,61例为侵袭性、102例为非侵袭性。FRS的真菌培养阳性率为:93.86%,正常对照组真菌培养阳性为22.38%,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S的发病有诸多相关因素,结合FRS的相关因素和不同病理分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FR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窍鼻渊汤配合上颌窦穿刺对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中药开窍鼻渊汤,部分病人行上颌窦穿刺;对照组40例应用抗菌素治疗.结果开窍鼻渊汤配合上颌窦穿刺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开窍鼻渊汤配合上颌窦穿刺治疗鼻窦炎安全可靠,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鼻窦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提高 ,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不断加深。真菌性鼻窦炎患者 ,常因血性涕或鼻塞、有异味、面部麻木感就诊。本文总结我院自 1 991年 7月~ 2 0 0 2年1 2月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住院患者 32例资料并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 ,男 1 4例 ,女 1 8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62岁 ,病程 3个月~ 4年 ,大多为 3个月~1年。单侧上颌窦发病 2 7例 ,筛窦合并上颌窦炎 3例 ,蝶窦炎 2例。其中伴有慢性鼻窦炎史 6例。 32例中以血性涕就诊者 1 0例 ,以脓血性涕伴鼻内腥臭味、头部隐痛就…  相似文献   

12.
纪东 《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15-416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总结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具有特征性,2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①单个侧鼻窦受累,尤其是上颌窦;②单侧头痛、鼻塞、脓血涕或鼻腔干酪样物;③CT扫描常见鼻腔鼻窦有软组织块影或钙化斑;④鼻腔鼻窦有阻塞因素存在。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张卫东 《中外医疗》2014,(24):82-8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再综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嗅觉减退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涕、鼻塞、头痛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四方面VSA评分上,观察组症状平均分为(3.12±1.42),对照组症状平均分为(4.3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围手术期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单侧病变43例,双侧4例,以上颌窦最多见。病变窦腔CT检查均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密度不均匀37例(78.7%),可见点状、条形或团块状钙化灶,CT 值100~150 HU;密度均匀软组织影10例(22.2%);窦腔骨质增厚39例(83.0%);窦腔缩小20例(42.6%);内含气泡影11例(23.4%)。41例上颌窦受累患者中窦口阻塞并扩大33例(80.5%);上颌窦内侧骨壁破坏吸收15例(36.6%)。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为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局灶性点状、絮状、砂粒状、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可有窦壁骨质破坏。CT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颗粒对A,JL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鼻渊通窍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00%(33/5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44/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及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鼻窦、脓涕及鼻甲充血肿胀症状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改善鼻窦腔黏膜炎性来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6.
周江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142-14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咪康唑对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5例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咪康唑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639,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为2例(5.71%)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结论鼻内镜手术后咪康唑对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指标,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组织真菌特异性六胺银染色方法确诊,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术前资料进行分析,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病程较短,平均37131月,慢性鼻-鼻窦炎病程长,平均130.84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00).与慢性鼻-鼻窦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流涕OR0.17(0.04~0.62)、脓性引流物OR0.35(0.15~0.80)、单侧感染OR41(12.50~100.00)、CT诊断为钙化斑OR91(24.01~344.95)等.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钙化斑OR7.12(2.98~17.03)是真菌性鼻窦炎的高危指标.结论 出现钙化斑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强危险信号,CT诊断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重要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8.
顾高明 《中原医刊》2014,(24):41-42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分型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I 型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II 型为96.3%,III 型为66.6%,I 型与 II 型临床治疗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I 型、II 型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 III 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复发率较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绍忠 《中外医疗》2010,29(13):39-39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辅以止血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鼻窦炎Ⅱ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鼻内镜术辅以止血敏0.5g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内镜术,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术辅以止血敏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评估方法在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窦炎(CRS)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98例鼻咽癌放疗后CRS分成3组:经保守治疗(组1)、经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组2)及联合下鼻道开窗(组3)为特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窦CTLund—Mackay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等完整的主观、客观评价指标的特点。结果在症状的VAS评估中,保守治疗仅黏脓性鼻涕评分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另有面部胀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下鼻道开窗组优于单纯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组。保守治疗对上颌窦炎及蝶窦炎控制较差,手术对各鼻窦炎控制率较好,联合下鼻道开窗对上颌窦炎的控制优于单纯上颌窦自然口扩大。Lund—Mackay与Lund—Kennedy评分在保守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nd—Mackay评分在每组手术治疗前后、治疗后两组间及保守组与手术组治疗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黏脓性鼻涕、面部胀痛这两项VAS评分较高的患者宜选择以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②在对治疗前病变范围的评估和手术疗效的判断上,Lund—Mackay评分更能真实反映放疗后CRS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