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25-(OH)D和总免疫球蛋白E(TIgE)与无明确基础疾病儿童反复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无明确基础疾病反复性肺炎及72例单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6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清25-(OH)D及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结果反复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单次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肺炎组血清25-(OH)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肺炎组血清TIgE含量水平高于单次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单次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T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儿童患反复肺炎的诱因之一,在临床应加强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含量与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及52例健康对照婴幼儿(对照组)血清中25-(OH)D3、IL-4、IL-8、IL-13、IFN-γ、总Ig E等水平的含量,比较两组婴幼儿之间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水平、IFN-γ含量、CD4+(%、)CD8+(%)、Ig 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IL-8、IL-13、总Ig E含量、Ig M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25-(OH)D3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参与哮喘的发生。提高血清25-(OH)D3浓度或许可以预防并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加气雾吸入普米克令舒预防儿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患儿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并与对照组6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预防儿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α-细辛脑注射液静滴,疗程7d;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以确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缓解快,持续时间短(P〈0.05)瘟谱橄孕?16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76%,与对照组的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肺部炎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喘息持续时间为(10.5±4.2)d;观察组为(4.5±2.1)d,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炎症、肺部啰音、哮鸣音、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内,观察组的喘息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哮喘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小儿哮喘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吸入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与新生儿25-(OH)D_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江门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再选择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TIg E和25-(OH)D_3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Ig E水平较对照组高,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无相关性(r=-0.045,P=0.839>0.05);观察组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r=-0.837,P=0.000<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进一步加强血清25-(OH)D_3浓度检测,有助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张群  孙学会 《当代医学》2009,15(28):49-5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4例哮喘组和66例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对比两组MP—IgM阳性率,对AMP培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幢E和EOS。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患者的IgE和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患儿ECP、MBL、T—IgE,并同时与21例哮喘发作组及20例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组较哮喘组儿童ECP、T—IgE的含量降低,MBL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ECP、T—IgE、MBL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L喘息性支气管炎组较哮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gE、ECP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的含量较正常组高,较哮喘组低,MBL含量在喘息性气管炎组最高,提示喘息性支气管炎由感染诱发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9.
和新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32-32,7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尿液白三烯E4(LTE4)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检测2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的尿LTE4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同时对哮喘患者的尿LTE4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尿LTE4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非急性发作期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尿LTE4和FEV1呈负相关(r=-0.534,P<0.01).结论 白三烯确实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尿中LTE4水平,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吕佳守 《西部医学》2020,51(1):65-66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总IgE)在儿童喘息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5例为哮喘组,支气管肺炎患儿55例为肺炎组,并选取同一时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5例为健康组,收集3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比较健康组儿童与哮喘组患儿的FeNO、EOS及血清总IgE 的水平差异;对比肺炎组患儿与喘息组患儿的FeNO、EOS及血清总IgE的水平差异;对比3组儿童的各项肺功能指标。 结果 哮喘组患儿FeNO、EOS及血清总IgE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哮喘组患儿的FeNO、EOS及血清总IgE指标均显著高于肺炎组患儿(P<0.05);3组儿童的呼吸通气量(Vt)、呼吸频率(RR)、呼吸量/容积E(VPTEF/V)、达峰时间比(TPTEF/T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eNO、EOS及IgE在诊断及鉴别儿童支气管哮喘时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3项指标在喘息性疾病患儿中都显著升高,临床相关医护可根据以上三项指标给予患儿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尿中白三烯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83例,根据就诊日期分为孟鲁司特组(单数日就诊)41例和常规治疗组(双数日就诊)42例。孟鲁司特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加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儿单纯给予常规治疗。另选同时期门诊体检健康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孟鲁司特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儿童血、尿中白三烯的含量。结果:治疗前,孟鲁司特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血白三烯C4(LTC4)和尿白三烯E4(LTE4)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LTC4和LTE4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孟鲁司特组患儿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利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LTC4和LTE4,但孟鲁司特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后TLC4和LTE4的含量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发现,两者不存在相关性(r=0.217,P>0.05)。结论:白三烯在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血、尿中含量显著增加,可以作为诊断和检测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利用氨茶碱静滴,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以确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以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哆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缓解快、持续时间短(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P〈0.01)。结论细辛脑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优于氨茶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喘息持续的时间。结果:(1)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ECP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tD治疗后患儿血清25-(OH)D3增高,血清ECP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itD治疗组1年内哮喘发病次数较常规治疗组少,发作时喘息持续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减少哮喘发作,缩短喘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儿血清IL-4及Ig 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观察组,35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为对照组,3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查并比较各组IL-4、Ig E水平及肺功能,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IL-4及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4及Ig 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及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分析,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患儿IL-4、Ig E与FEV1及PEF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786,-0.658,-0.865,-0.85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IL-4及Ig E水平显著升高,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IL-4及免疫球蛋白Ig E水平与患儿肺功能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小儿喘息性疾病患者血清sCD86及IgE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可溶性CD86(soluble CD86,sCD86)、总Ig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及特异性Ig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在喘息性疾病中的表达,为临床治疗喘息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喘息性疾病与20例健康对照血清sCD86及tIgE水平,采用欧蒙印迹法检测45例喘息性疾病与17例健康对照血清变应原sIgE。结果:喘息性疾病组sCD86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喘息性疾病组tIgE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tIgE升高率也明显升高(P(0.01);喘息性疾病组变应原以sIgE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性疾病吸入性变应原sIgE以屋尘、尘螨组合最多见,食物性变应原以淡水鱼最常见;tIgE和sIgE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喘息性疾病血清sCD86的浓度与tIgE未显相关性(P〉0.05),喘息性疾病变应原sIgE阳性组与sIgE阴性组sCD86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CD86在喘息性疾病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小儿喘息性疾病与Ⅰ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赵云然 《当代医学》2011,17(28):137-13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喘息、湿啰音和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EV1%、FVC%和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和PEF%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989,P〈0.05),且在咳嗽、喘息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疗程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尿LTE4水平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及免疫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激素吸入,治疗组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治疗组根据尿LTE4水平分为L-LTE4组、M-LTE4组、H-LTE4组.比较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LTE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不同白三烯水平组均呈正相关(P<0.05).H-LTE4组尿LTE4、外周血IgE、IL-17、TGF-β、IL-4、INF-γ水平和INF-γ/IL-4水平改变幅度最大(P<0.05).尿LTE4与IL-17、TGF-β、INF-γ/IL-4有相关性(P<0.05).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能有效降低尿LTE4水平,疗效受到尿LTE4水平影响,并与Th1、Th2、Th7细胞功能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患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尿白三烯E4(LTE4)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22例急性期、恢复期喘息性疾病患儿(喘息组),20例急性期非喘息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喘息组),20例健康体检儿(正常对照组)血清IL-4、IFN-γ及尿LTE4水平,分析IL-4与IFN-γ的比值,分析IL-4、IFN-γ与尿LTE4的相关性.结果 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L-4水平较非喘息组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05,0.01);血清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尿LTE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与非喘息组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恢复期血清IL-4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尿LTE4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L-4/IFN-γ比值较非喘息组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F=15.86,P<0.01);恢复期血清IL4/IFN-γ比值较急性期明显下降(t=4.14,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t =5.94,P<0.01).喘息组急性期尿LTE4水平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1),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81,P<0.01).结论 IL-4、IFN-γ及LTE4可能共同参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气道炎症反应,喘息患儿存在Th1/Th2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