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前臂桡侧皮瓣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手术中常选用的一种皮瓣。皮瓣制备之优劣直接关系到修复手术的成功与否。作者于1987~1990年,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参加了36例前臂桡侧皮瓣制备手术,成功34例,失败2例。现就制备中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制备36例前臂桡侧皮瓣,共35例病员,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13~76岁,中位年龄为47岁。其中舌癌18例,颊癌7例,口底癌/2例,牙龈癌2例,血管瘤2例,咽侧壁恶性肿瘤2例,其他2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5cmX7.5cm,最小为5cmX4cm;供区选于左侧21例,右… 相似文献
3.
带蒂颊脂垫移植的临床应用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及无覆盖颊脂垫移植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变化。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颊脂垫移植后的愈合过程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对临床采用该组织瓣修复口腔内缺损30例进行观察。结果: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现,口腔内无覆盖颊脂垫移植后,在4~8周创面完全上皮化,8~10周再生的粘膜变得光滑,呈粉红色,类似于正常口腔粘膜。结论:该组织瓣解剖恒定,易获取,供区与受区近,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此方法为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50例口腔颌面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对50例口腔颌面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作回顾性分析。方法:1999年5月26日-2000年8月3日期间完成的连续50例游离前臂皮瓣移植,分析所采用组织瓣的设计,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50例前臂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全部或部分坏死,皮瓣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6%,均为静脉血栓,抢救成功率为100%;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没有造成明显的后果,吸烟,饮酒,放疗和年龄(高龄和儿童)等均非影响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游离前壁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制备简便,安全可靠,明显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移植,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褚春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87,(4)
许多年来,临床上应用自体脂肪作游离移植。这些脂肪多取之于腹部的皮下脂肪或臀部。近年来,也开始用颊部脂肪垫移植来修复口腔颌面部的手术缺损。颊脂垫的解剖和血液供应颊部脂肪似乎从胎儿三个月时开始形成,至五个月末停止,多数存留到成年。但个体与个体以及每个个体左、右侧之间颊脂垫的大小都有很大的差异。传统上,颊脂垫被描述为有一个体部和四个突(颊突、内上突、颞突和翼上颌突)。在成人,颊脂垫的主要部分一体部附着上颁骨后面的骨膜上,以颊肌、嚼肌和翼腭凹为周界。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血管吻合游离皮瓣侈植修复颌面部各种缺损畸形的临床报道多为成功的经验体会,而对手术失败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补救方面却很少提及。本文结合我们临床失败病例从上述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前臂桡侧皮瓣一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0例,皮瓣全部成活。现就前臂桡侧皮瓣的制备及应用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关闭前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对36例患者行桡侧前臂皮瓣切取后的供区缺损进行修复。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3.6岁,皮瓣大小为3.0 cm×5.0 cm~4.0 cm×6.0 cm。术后定期随访,对切口愈合、瘢痕增生及前臂外观等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测量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角度,计算腕关节失能指数,并与术前对比,评估腕关节功能恢复状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前臂皮瓣切取后产生的供区创面均采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顺利关闭而无需植皮。其中5例患者术后因切缘张力过大发生缺血性改变,表皮剥脱后色素丧失,但切口愈合未受影响。术后随访6~12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前臂切口均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角度及腕关节失能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能够直接关闭中小型前臂皮瓣切取后供区缺损,术后外观满意且不会对腕关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近10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普及和发展,不仅使颌面部外伤和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得到立即整复,而且更重要的是癌肿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据文献报道应用前臂(桡侧或尺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约在70%~80%左右[1]。足以说明前臂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是最常应用的组织瓣之一。我科从1991年8月~1996年8月应用前臂尺侧游离皮瓣一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2例。皮瓣全部成活,并对其中10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是在手术后3~6个月,观察内容是对手术前后供区小指及无名指的二点触觉和痛觉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面颈部疤痕挛缩形成颏颈粘连,绐修复治疗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以往采用皮肤移植或局部皮瓣的修复方法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作者从1987年开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颏颈粘连,经过较长期的临床观察,效果较为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口腔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而应用肩背部带血管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组织缺损者尚未见报导、现将我科应用此方法对一例舌及口底组织缺修复情况报告如下。 患者覃××,男性,37岁,湖南人,住院号152015,因右侧舌缘溃烂疼痛五月余,在县医院按炎症治疗无好转,又往湖南医学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2002年12月对2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术后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其中7例为携带肌肉的肌皮瓣移植。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瓣,最大12 cm×8 cm,最小5·0 cm×3·5 cm。结果 术后皮瓣20例成活,1例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5·24%。术后19例颌面部外形恢复及张闭口语音功能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1例因皮瓣面积不足,外形恢复欠佳。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蒂长、管径粗、组织量大、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我科自1988年3月以来,采用二级串联皮瓣游离移植,为整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本组4例系晚期恶性肿瘤或复发性肿瘤患者,1例为唇癌手术多次复发,广泛浸润上下全唇及颊部皮肤粘膜;3例系颊粘膜鳞癌浸润颊部皮肤,我们采用广泛手术切除,双前臂皮瓣二级串联游离移植修复。其中最大二级串联皮瓣达16.5×7cm和15×7cm。本组采用的双前臂皮瓣二级串联游离移植,不但使临床医师可以大胆、广泛切除病灶,而且术后功能及外貌的恢复也易为病员所接受。本组4例双前臂皮瓣二级串联游离移植,均系颌面部晚期肿瘤广泛切除术后的同期修复,8个皮瓣100%成活。本文认为,双前臂皮瓣二级串联游离移植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晚期肿瘤切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舌根异位甲状腺罕见,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自1992年至2006年收治6例,4例为副甲状腺,2例迷走型异位甲状腺.迷走型舌根异位甲状腺接受了带蒂移植术,并改良了术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舌癌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恶性度高,局部复发率高,需手术彻底根治。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们对一例舌癌患者进行舌缺损功能性重建,采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舌再造术,患者伴有牙列缺损,咬合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20.
一、临床资料与分析例1 女性,52岁,病案号01345,因左舌侧绿鳞状细胞癌入院。在全麻下行舌癌联合根治,左前臀游离皮瓣移植舌修复术。术后2小时,皮瓣前中1/3交界处外缘皮下出现三处0.5—1.0cm瘀斑,呈暗紫色,毛细血管反映良好。分析:1皮瓣下血肿压迫静脉回流不畅所致。 2、皮瓣与相对牙齿接触压迫所致。例2 男性,42岁,病案号01409,因右颊粘膜鳞状细胞癌入院。在全麻下行右颊癌切除、右颈清、左前臂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正常。术后第三天晨,病人自行去厕所排便,步行回苏醒室。上床即刻发现皮瓣前下缘出现点状瘀血,继而扩展为瘀斑,范围为2×2cm;毛细血管反应差。分析:颈部制动所致的皮瓣供血血管的扭曲,牵拉形成静脉血栓。二、讨论 1、严密观测皮瓣颜色及温度变化。术后72小时,带血管游离皮瓣最易发生危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