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扶阳理论及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角度出发,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句意及内涵进行新的阐述与探讨.笔者认为,人体阴阳二气中阳气起主导作用,且阴阳二气在人体的结构为阳在内,阴在外.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深层含义应是春夏之时,要顺自然阳气生长之势,养护人体阳气;秋冬则顺自然阴气收藏之性,调护人体阴气.但笔者认为秋冬调养人体阴气的真正目的 是固藏人体阳气,"藏阳"就是"秋冬养阴"的进一步明确,重视调护阳气才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真实含义,也是《内经》重阳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内经》指导四时养生的重要法则,历代医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综观文献,概括而言,对其认识的主要观点有如下几种。1.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制其阳亢,秋冬阴盛,宜食温热以抑其阴盛。此系从饮食上顺其阳热阴寒的一种方法;2.张介宾提出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基。春夏养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秋冬养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3.高世栻注释的精神,是以春夏顺其生成之气即为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为养阴;4.张志聪解析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当养其内虚之阴。笔者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养”字应作“顺”解。“养阳”、“养阴”,即顺阳、顺  相似文献   

3.
缪晨韵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47-747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重要的调神养生原则,对临床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此观点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探讨如下. 1 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不同见解 1.1 顺时为养:主张这一观点的代表医家主要有马莳、高士拭等人.明代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中日:"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养阳气也;于秋冬而有养收藏之道者,养阴气也."高士拭《素问直解》中云:"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认为春夏宜顺应少阳、太阳之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规律,顺其生长之气;秋冬要适应太阴、少阴之自然变化的规律,顺其收藏之气.  相似文献   

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从情志、饮食、起居阐述笔者的观点,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以顺应阳气的生长收藏为本,注重修养心性,要有恬淡之性,饮食起居要效法天地、顺应四时。  相似文献   

5.
<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经文根据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春夏属阳,故养生养长;秋冬属阴,故养收养藏。提出春应养生气,夏应养长气,秋应养收气,冬应  相似文献   

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经两千多年以来,历代医家认识不一,观点也莫衷一是.其主要观点有四:一是马莳、高世栻为代表,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二是以王冰为代表,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三是以张介宾为代表,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四是以张志聪为代表,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1]182.  相似文献   

7.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因《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有"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的经文,后人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颇多.[1]主要观点有四:一、马莳、高世栻等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二、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温热以抑其盛阴.三、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四、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相似文献   

8.
范占民  路现平  田勇 《河北中医》2009,31(3):454-45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重要原则。然而对于该语句的认识,后世医者有不同见解。主要观点有:①马莳、高世械等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②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③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相似文献   

9.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对认识不一。高世栻认为系按时序调节,"夫四时之太少阴阳者,乃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王冰认为乃互养互制,"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张介宾认为阴阳互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张志聪指出春夏-养内虚之阳,秋冬-养内虚之阴,虽论述角度不同,顺时养生、平衡阴阳宗旨一致。用于指导临床,谴方用药,尤其在疾病防治,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伟 《河南中医》2004,24(9):16-16
《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中有这样一段话 :“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于“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这一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 ,历代医家认识尚不一致 ,其主要观点有五 :一是以马莳、高世木式为代表 ,高世木式注曰 :“圣人春夏养阳 ,使少阳之气生 ,太阳之气长 ,秋冬养阴 ,使太阴 (当作“少阴”)之气收 ,少阴 (当作“太阳”)之气藏”。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 ,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一般认为这种说法最合经旨。二是以王冰为代表 ,认为养 ,即制也 ,春夏阳盛 ,故宜食…  相似文献   

11.
正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阳气渐旺之时,顺应自然以调养阳气,从而达到调整阴阳,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李玉兰工作室根据春夏养阳理论结合前人经验和多年临床体会,总结出独特的小儿三伏贴疗法。1理论基础春夏养阳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指四时阴阳盛衰变化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变化的根本,所以要在春夏季节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  相似文献   

12.
壮乡医话     
<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论》。历来的注家见解有所出入。王冰从阴阳互根的关系,主饮食寒温之说。他认为“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春夏属阳,宜食寒凉之品以养阴气之根;秋冬属阴,宜吃温热而培阳气之根;张志聪则根据季节气候温、热、凉、寒变化的特点,主阴阳内外虚盛之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  相似文献   

13.
历代对<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解释众多.笔者从如何"养"的角度出发,梳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系统理论,提出春夏要利于生长之气,秋冬要利于收藏之气.如何"利于",具体的方法很多,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此思想的提出受到古今医家的高度重视 ,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 ,众说纷纭。笔者拟从各家的观点谈谈自己的见解。从《内经》的历代注家来看 ,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认为春夏之际要适应少阳、太阳之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规律 ,顺其生长 (升浮 )之气 ,宜生宜长 ,养生养长 ,即“春夏养阳” ;秋冬要适应太阴、少阴之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 ,顺其收藏 (沉降 )之气 ,宜收宜藏、养收养藏 ,即“秋冬养阴”。如高士宗…  相似文献   

15.
李雪青  石志敏 《光明中医》2013,28(8):1550-155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虽然对其阐述不同,但基本上以春夏季养生应护持人体阳气、秋冬季养生宜培补人体阴分的观点为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明确提出了四时所宜的起居作息模式:春夏值阳长阴消之时,以阳气生长为主导,春夏养生宜调节作息起居以顺应阳气主动、主散之势。与此相反,秋冬为阴长阳消之时,以阴气收  相似文献   

16.
《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回大地,冰雪消融,阳气升发,万物苏醒,天地自然,生机勃勃,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使新  相似文献   

17.
《内经》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有矣"。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善于养生的人,在春夏摄养阳气、秋冬蓄养阴气,以顺从四时阴阳的根本规律,若违反这个根本规律,就会伤伐生命之本。9月暑气渐退,正是我们调补的最佳时节。  相似文献   

1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为春夏养阳以助生长之能,秋冬养阴以益收藏之本,揭示了顺应四时的养生观,是"治未病"的重要基础。针对夏季以凉茶"清热解署"、冬季以羊肉、参芪虫草"冬令进补"等备受争议的民间盛行的养生方法,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本义,并着重从饮食方面,阐释其在四季养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抗老延年起着重要的作用“春夏养阳”就是要求人们在春夏之季顺从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按照中医理论,阳气是与阴精相对而言的,它是脑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动力,有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明代医家张景岳甚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由此可见,保养阳气对于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重要意义。 夏暑季节,气候炎热,人们多喜贪冷饮凉殊不知过于贪凉,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疾病发生。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环境中的阴阳消…  相似文献   

20.
冬季为何既要养阳,又要养阴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冬天应养阴,因为冬天是阴气最浓、质量最佳的季节,冬天是阴长阳消之际。所以,顺应冬天阴长的天时,应该给人体补阴,尤其是阴虚之体,不要错过冬天这个赋予阴气最好的时机,来平衡自己的阴阳。但是,冬天也要注意养阳。因为冬天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冬天的养生质量关乎着来年的健康;又因为冬天的阳气最宝贵,日照短而弱,太阳很快就偏西;加之冬天天气寒冷,易耗损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天也必须重视养阳,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尤其阳虚的人,更要注重养阳。冬天怎样养阳一、晒太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