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比较区域性动脉灌注和静脉推注中5-氟脲嘧啶(5-FU)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全身静脉给药组和区域性动脉灌注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浆和胰腺组织中的5-FU浓度,并计算穿透指数和治疗优势度。结果静脉推注组胰腺组织中5-FU的最大浓度(Cmax)为8.42ug/g,存留时间为50min;区域性动脉灌注组胰腺组织中5-FU的Cmax为20.00ug/g,存留时间为90min,皆明显高于静脉推注组(P<0.05)。治疗优势度为2.42。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5-FU能提高胰腺组织中5-FU浓度,延长胰腺癌组织和转移灶在5-FU中的暴露时间,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和外周静脉推注中5-氟脲嘧啶(5-Fu)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SD大鼠222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和区域性动脉灌注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浆、胰液和胰腺组织中的5-Fu浓度,并计算穿透指数和治疗优势度.结果区域动脉灌注组胰液和胰腺组织中5-Fu的最大浓度,存留时间90分钟分别为14.33±5.67mg/L,23.47±6.14μg/g,皆明显高于静脉推注组(5.89±1.57mg/L,9.68±2.63μg/g,50分钟)(均P《0.05).治疗优势度为2.56.结论区域动脉灌注5-Fu能明显提高5-Fu在胰液和胰腺组织中的局部浓度,改善ANP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持续静脉滴注5-FU时,口服CF片增效方案中人体对5-FU的耐受性及毒性反应。方法:对确诊为消化道肿疗的20例患者,在静滴和口服恒定剂量CF,同时采用逐级增加持续灌泣5-FU剂量,逐级增加至患者出现较明显的毒性。结果: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静脉炎、口腔炎、恶心呕吐、腹病、腹泻、便秘、骨髓抑制。口腔类、腹泻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少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失眠、肝肾损害。结论:5-FU持续静脉滴注并分次口服CF的增效方案中,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人体最大耐受剂量(MTD)持续灌注5-FU为4.0g/m2的剂量。剂量限制性毒性为口腔炎、腹泻,推荐临床使用本方案中持续滴注5-FU的剂量为3.75g/m2。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术前化疗疗效的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和评价结肠癌术前化疗的方法及作用,作者对本院同期手术治疗的114例结肠癌病例进行了研究。方法:根据术前化疗方法分为:(1)动脉灌注化疗组62例;(2)静脉化疗组19例;(3)5-氟脲嘧啶(5-Fu)保留灌肠组12例;(4)对照组21例。化疗后2~4周行肿瘤切除术,肿瘤标本作病理切片组织学疗效观察。结果:前三组化疗后切除的肿瘤其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及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动脉灌注化疗组高于静脉化疗组和5-Fu保留灌肠组(P<0.05)。40例使用5-Fu动脉灌注化疗组中8例出现化学性肠炎,其中两例出现肠缺血坏死。结论:结肠癌术前化疗以动脉灌注化疗效果最好,应作为首选;5-Fu作为结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疗效不显著而不良反应明显,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比较经腹腔动脉和周围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后体循环周围静脉血及及胰腺、肝脏组织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家兔20只,随机分为腹腔动脉给药组(CA)(N=10)和周围静脉给药组(PV)(n=10),按40mg/kg体重注入5-Fu。注药后定时取颈动脉血及胰腺和肝脏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及组织中的5-Fu浓度。结果:CA组和PV组快速注射大剂量的5-Fu后,血中的药物浓度变化相似。CA给药能提高胰腺的药物浓度,在给药后10、20、30分钟CA组是PV组的57、29、6倍。60分钟时两者相似。60分钟后PV组又比较CA组为快的速度衰减。CA给药和PV给药肝脏的药物浓度变化和胰腺相似。结论:CA给药可在60分钟内提高胰腺、肝脏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胰腺癌化疗效果并预防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在溶栓的同时缓解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以无损伤血管夹夹闭沙土鼠右侧颈总动脉1.5h,放开再灌注1.5h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DF-521、尿激酶(UK)干预,同时设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UK干预组脑组织切片中极易见到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血管中可见大量变形红细胞及碎片,DF-521干预组脑组织切片中未发现任何粘附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模型,并应用重组葡萄球菌激酶(r-Sak)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方法:新西兰兔15只,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监测下,用自体血凝块注入颈内动脉,形成MCA栓塞模型,经颈内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ml,r-Sak0.4mg/kg及尿激酶(UK)4×104IU/kg,以DSA造影及脑梗死范围、行为障碍评分评价溶栓治疗的效果;测定凝血指标及纤维蛋白原(Fg),观察药物对全身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r-Sak组栓塞血管溶通率100%(5/5),UK组溶通率40%(2/5)。两组脑梗死范围均显著缩小,行为障碍改善。UK组Fg明显下降,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r-Sak组则无变化。结论:在所建立的兔MCA栓塞模型上通过早期动脉内溶栓可改善动物行为障碍,缩小脑梗死范围;r-Sak较UK具有更强的溶血栓作用,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不会引起系统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效果 ,对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 2 9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施行旁路手术 ,术中进行无水乙醇癌内注射和选择性胃网膜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 ,术后再进行区域性灌注化疗。结果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治疗组近期疗效为 5 5 .1% ,明显高于周围静脉化疗组的 6 .7%。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组 1/ 2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2 %、6 8.9%、34.5 % ,周围静脉化疗组则分别为 6 3.3%、36 .7%、1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认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是提高中晚期胰腺治疗效果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大鼷的位肝脏隔离灌注技术行不同剂量5-Fu肝脏灌注,观察肝脏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可耐受≤250mg/kg的5-Fu区域灌注,5-Fu剂量为150mg/kg时,肝脏超微结构为可逆性改变。此种变化与灌注液无5-Fu组、全肝血流阻断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允许的剂量范围内行肝 隔离灌注5-Fu并不加重肝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分阶段综合治疗胰头癌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分析减轻黄疸、介入化疗和手术切除“3阶段法”治疗大胰头癌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近1年收治的16例大胰头癌患者,采用上述“3阶段法”治疗。先行胆囊造瘘以缓解黄疸,10d-3个月后进行介入化疗尽量靠近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注入5氟尿嘧啶(5-FU)1-1.5g,丝裂霉素8-14mg、顺铂40-60mg,生长抑素1U。3周后进行手术结果16例肿瘤均得以切除,其中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等不同途径区域灌注化疗时5-FU在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肝脏肿瘤化疗提供参考.方法 经颈静脉注射5-FU或分别经肝动脉及门静脉插管区域灌注,剂量为20 mg/kg体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肝脏组织中5-FU的含量.进一步计算5-FU在肝脏和血浆中的药动学数据和穿透比率及治疗优势度.结果 外周静脉注射时,肝脏组织的药物峰浓度(Cmax)和药物时量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3.79±4.56μg/g,342.20±108.20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36.85±5.96μg/ml,842.00?58.00μg·min/ml.肝动脉灌注5-FU时,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9.58±4.30μg/g,794.60±15.40 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4.39±4.63μg/ml,639.70?33.80μg·min/ml.门静脉灌注时,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821±4.06μg/g,733.60±18.3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1.02±406μg/ml,529.80±111.50μg·min/ml.结论 与外周静脉注射全身化疗比较,区域性肝动脉或门静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肝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在外周血中的分布,可作为临床肝癌化疗的较好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胰腺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4,自引:2,他引:72  
Fu D  Ni Q  Yu X  Zhang Q  Hua Y  Zhang Y  W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371-375
目的:为了探讨进展期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0条毕格犬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条,实验组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引导下分别置管至腹腔动脉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并注射吉西他滨(45mg/kg),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注射吉西他演(45mg/kg),给药后采集外周静脉血,胰腺,胰周,心,肺和肝肾等组织,测定吉西他滨的血药浓度和组织内匀浆浓度,并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给药2,4,8,h后,实验组吉西他滨西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经剂量校正后的曲线下面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剂量校正后的药物在故事片腐朽 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延长。给药4,8h后,实验组胰腺组织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检查提示;对照组犬肾小球毛细血管及肾小管内见大量红细胞,肺毛细血管及心肌明显瘀血,出血,而实验组无明显病理改变,实验组胰周脂肪中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出血及纤维素样渗出,对照组无此病理改变。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能使吉西他滨在胰腺内浓度明显提高,体内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对全身其他重要脏器的毒作用较小,适用于胰腺癌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皮经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盒系统在手术不能切除胰头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手术无法切除的胰头癌 12 6例 ,分为两组。A组 :88例采用经皮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 ,术后经药盒化疗。B组直接静脉给药全身化疗。化疗方案 :采用FMA方案 ,7d为一周期 ,间隔 1~ 2m重复下一周期。结果 :A组共行局部药盒系统化疗 2~ 10次 ,平均 7 6次。完全缓解 (CR) 4例 ,部分缓解 (PR) 49例 ,有效率 (CR +PR) 60 2 % ;生存期 3~ 3 4m ,中位生存时间 13 5m。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CR病例 ,PR10例 ,有效率 2 7 3 %。生存期 1~ 13m。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CR病例 ,PR10例 ,有效率 2 7 3 %。生存期 1~ 13m中位生存期 6 2m ,两组对比在有效率和生存期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临床症状方面 ,A组中 5 6例病人表现为顽固性疼痛 ,化疗 2~ 3w后 2 7例疼痛完全消失 ,2 2例不同程度缓解 ,占 87 5 %。B组疼痛 3 2例 ,化疗后疼痛完全消失 4例 ,缓解 6例 ,占 3 1 2 %。化疗的毒副作用。A组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和骨髓损害。 2 5例在化疗中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庆和白细胞降低 ,占 2 8 3 % ,均不影响继续化疗。B组 3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 ,1例死亡 ,肝肾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发生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普外科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直肠癌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及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吴茱萸热熨足三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0.02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5天,治疗组腹胀分级评分与呕吐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长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整体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促进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效缓解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状态,预防并发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观察卡培他滨或周剂量5-FU/亚叶酸钙(CF)联合周剂量紫杉醇、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患者分A、B两组,A组采用卡培他滨口服+PTX+L-OHP深静脉输注方案(卡培他滨1200mg/m~2/d第(1~14)天;PTX 60 mg/m~2,静脉输注3h,第(1、8、15)天:L-OHP60 mg/m~2,静脉输注2h,第1、8、15天),B组采用高剂量CF/5-FU+PTX+L-OHP深静脉输注方案(CF 200 mg/m2,静滴2h,第(1、8、15)天;5-FU 300 mg/m2,静脉推注,第(1、8、15)天;5-FU 1 000 mg/m~2,静滴22h第(1、8、15)天;PTX 60 mg/m~2,静脉输注3h,第(1、8、15)天:L-OHP 60mg/m~2,静脉输注2h,第(1、8、15天),化疗方案以每4周为1周期,重复2周期以上评定疗效。结果:全组40例,均可评价疗效,无治疗相关死亡,总有效率为72.5%(29/40),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12.5%(5/40),部分缓解率为60.0%(24/40),一年生存率28.6%(10/35),主要毒副反应为为骨髓抑制和轻度胃肠反应。其中A组20例,总有效率为85.0%(17/20),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16.7%(2/20),部分缓解率为75.0%(15/20)。一年生存率41.2%(7/17)。中位生存期11月。B组20例,总有效率为60.0%(12/20),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15.0%(3/20),部分缓解率为45.0%(9/20)。一年生存率16.7%(3/18)。结论:卡培他滨或周剂量5-FU/CF联合周剂量紫杉醇、奥沙利铂晚期胃癌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是治疗晚期胃癌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而卡培他滨(A组)组疗效似优于周剂量5-FU/CF(B组),但因例数较少,统计学无显著差异(0.10>p>0.05),有待进一步观察。一年生存率:卡培他滨(A组)优于周剂量5-FU/CF(B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寒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手术术后出现4级全身寒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曲马多组(B组)及对照组(C组)。当寒颤持续5 min未自行缓解时,A、B、C组分别于5 min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4μg/kg、曲马多1 mg/kg及等量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1 min、5 min、10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寒颤程度及Ramsay镇静评分值;记录A、B两组患者寒颤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及给药60 min后的寒颤复发率;记录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在给药5 min及10 min后Ramsay镇静评分值比B组及C组明显增高(P<0.05)。A组患者在给药5 min后寒颤治疗有效率比B组明显高(P<0.01),但在给药10 min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A组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而B组寒颤复发率比A组明显增高(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注0.4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治疗全麻术后寒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晚期胰腺癌行区域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区域化疗的疗效。方法:经手术探查不能切除的胰腺癌42例,选择最佳动脉给药途径,注入5-FU1000mg,术后每周经泵注入1次5-FU,6周为1疗程,1000mg/次。结果:化疗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中位生存时间平均达8.2个月;血清CA19-9浓度较术前下降。结论:采用区域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毒副作用小,能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舌动脉介入灌注与经周围静脉给药两种途径抗癌药物在血和组织中浓度的不同变化。方法选4只杂种健康犬,分为两组,一组先静脉给予氟尿嘧啶(Fu)和卡铂(CBP)各75 mg,于给药后10 min、20 min、30 min、1 h、2 h、3 h、5 h、3 d、5 d、8 d静脉取血,于给药后10 min、20 min3、0 min3、d、5 d8、d行舌及颊组织活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组织中药物浓度;3周后行DSA超选择性舌动脉介入灌注抗癌药物栓塞,同上检测血、组织中药物浓度。另一组先行动脉给药,再行静脉给药,余同前组。结果DSA超选择性舌动脉介入灌注抗癌药物栓塞后,血药浓度的衰减比静脉给药变慢,而舌组织中药物浓度显著增加,给药后10、203、0 min舌组织中Fu浓度是静脉用药组的25、20、4倍,颊组织中药物浓度是静脉用药组的25、44、25倍,差异有显著性(F=4.81~52.02,t=2.82~9.75,P<0.01、0.05)。结论术前DSA动脉介入灌注抗癌药物栓塞,能减缓血药浓度的衰减,增加组织中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化疗药物通过动脉及静脉途径注射后血浆及组织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40只带瘤裸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为动脉组,另4组为静脉组,带瘤裸大鼠分别经动脉及静脉注射吉西他滨及顺铂。于注射后5、10、20、40、80、120、360、720 min采血液标本,注射后10、40、120、720 min取组织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肿瘤组织中吉西他滨浓度,ICP-MS法测定血浆及肿瘤组织中的铂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动脉及静脉注射两种药物后,血浆及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出现规律性变化,其变化过程均可用两室模型来描述。动脉注射两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静脉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同,动脉组注射药物后,血浆药物峰浓度[吉西他滨:(20.84±10.11)μg/mL,顺铂:(15.13±7.12)μg/mL]均低于静脉组[吉西他滨:(28.96±7.02)μg/mL,顺铂:(21.64±9.72)μg/mL],靶组织内药物峰浓度[吉西他滨:(20.18±9.43)μg/mL,顺铂:(6.98±0.31)μg/mL]均高于静脉组[吉西他滨:(18.19±10.30)μg/mL,顺铂:(3.04±0.11)μg/mL],靶组织内药物曲线下面积[吉西他滨:(2641±411)μg/(min·mL),顺铂:(6025±870)μg/(min·mL)]均明显高于静脉组[吉西他滨:(1663±568)μg/(min·mL),顺铂:(1780±883)μg/(min·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动脉注射吉西他滨和顺铂较静脉注射有不同程度的优势,这种优势与药物的药理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