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CAM-1在缺氧-再氧化引起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是否介导缺氧-再氧化引起的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粘附反应.方法血管内皮细胞(VEC)经缺氧再氧化(H/R)处理后,加入PMN,用计数法检测粘附率,以细胞免疫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1及ICAM-1mRNA表达.结果VEC经H/R处理后,PMN与其粘附率增高1倍(P<0.01),ICAM-1单克隆抗体(mAb)与CD11a/CD18mAb可明显降低粘附率的增高,H/R能增加VEC的ICAM-1及ICAM-1mRNA表达.结论ICAM-1介导H/R后的PMN-VEC间粘附反应.  相似文献   

2.
3.
缺氧对家兔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缺氧所至的兔多形核白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占附与缺氧时间的关系及探讨缺氧所致粘附分子变化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的家兔微血管内皮细胞及体外缺氧模型,测定家兔多形核白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率,运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18一CD54的表达。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粘附率进行性增加,缺氧可明显加强CD18和CD54的表达,CD18和CD54单抗能明显降低粘附率的增加。结论: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以及新型抗炎镇痛药物西乐葆(塞来希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西乐葆灌胃)、实验对照组(安慰剂灌胃)和假手术组.用Longa—Zea氏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2%红四氮唑(TK)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阳性表达及浸润白细胞计数。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不同再灌注时间点ICAM—1表达和浸润白细胞计数: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ICAM—1表达和浸润白细胞计数。结果:(1)实验组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实验对照组,(2)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坏死区周边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增多,并于24小时达高峰;相同再灌注时间点实验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3)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及梗死体积的变化呈现同步性。结论:急性炎症反应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有关.ICAM—1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向脑缺血区浸润过程,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西乐葆可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炎症反应,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舟军  梅冰  杨瑞和 《上海医学》2002,25(12):770-772
目的 研究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Lamson’s法造成兔失血性休克 (血压为 6kPa ,1kPa =7.5mmHg) ,1.5h后再经颈静脉回输所失血液 ,分别于失血前 (对照组 )、失血 1.5h(休克组 )、再灌注 3h后 (再灌注组 )抽血分离中性粒细胞 (PMN) ,并测定其粘附分子CD18。结果 对照组PMNCD18的表达为 ( 1.62± 0 .2 6)× 10 -3A·min-1·μg蛋白 -1,休克组的表达为 ( 1.76± 0 .3 4)×10 -3A·min-1·μg蛋白 -1,再灌注组的表达为 ( 3 .2 4± 0 .2 8)× 10 -3A·min-1·μg蛋白 -1。再灌注组PMNCD18的表达与休克组及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是由PMN粘附分子CD18表达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ICAM-1,VCAM-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探讨二者在正常肝组织,肝海绵状血管瘤和36例不同侵袭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侵袭性的关系。结果:ICAM-1和VCAM-1在正常肝组织无表达,在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仅1例VCAM-1呈弱阳性表达;在36例肝细胞癌中,ICAM-1,VCAM-1分别有25例(69.4%),和23例(63.9%)表达,且多数呈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3.3%和26.7%),高侵袭肝癌组(21例)中分别有18例85.7%)和17例(80.9%),表达ICAM-1和VCAM-1,而非侵袭组仅分别有7例(46.7%)和6例(40.0%),表达,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5),结论:ICAM-1,VCAM-1与肝细胞癌生物恶变及侵袭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或不同时间范围内尿酸盐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of vessels,ECV)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710μmol/L、1070μmol/L、1430μmol/L等不同浓度的尿酸盐刺激,用流式细胞术(FCM)、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结果(1)低浓度及中浓度尿酸盐刺激组细胞ICAM-1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而高浓度尿酸盐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内皮细胞在中浓度尿酸盐刺激下,ICAM-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于8h、16h、24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但其基因表达于48h已开始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表达在48h仍持续升高,呈现出时间依赖关系。结论说明尿酸盐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炎症分子的超表达,这也可能是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ICAM- 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发病中的作用及与妊高征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妊高征 2 5例 ,其中轻度 8例 ,中度 8例 ,重度 9例 ,并与正常妊娠 39例比较 ,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孕产妇临产前及产后 1周血清 VCAM- 1、ICAM- 1的水平。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清VCAM- 1及 ICAM- 1浓度产前显著高于产后 (P<0 .0 1及 0 .0 5 ) ;产前血清 VCAM- 1浓度妊高征患者也显著高于正常孕妇 (P<0 .0 1) ,产后差异无显著性 ;ICAM- 1浓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的血清VCAM- 1、ICAM- 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清 VCAM- 1的升高与妊高征的发生有关 ,VCAM- 1及 ICAM- 1水平高低不能准确反映妊高征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4、5代HUVECs,将细胞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5 cm2的培养皿中,待细胞生长近80%融合时进行干预.按0、1×102、1×103、1×104、1×105个ml浓度的EMPs进行分组及刺激,每组12个样本.在共同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VCAM-1和I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UVECs受EMPs刺激,VCAM-1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EMPs的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均P<0.05).结论:EMPs能上调HUVECs VCAM-1和ICAM-1的表达,EMPs不仅是内皮功能障碍的标记物,还能加重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缺氧复氧对内皮细胞NO生成和脂质过氧化物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缺氧2h后,复氧30min和60min;用硝酸还原酶法和TBA法分别测定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同时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缺氧、缺氧复氧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均明显减少、MDA显著增加;镜下细胞的形状变圆变小,细胞间隙疏松;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NO含量呈进一步减少趋势,MDA继续显著增多,镜下细胞变圆变大,有部分圆形悬浮肿胀细胞,细胞间隙变宽。结论 缺氧、复氧均可损伤内皮细胞,复氧可加重其损伤,并随复氧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12.
L- Tetrahydropalmatine (L- THP) ,a kind of al-kaloid extrac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hizoma corydalis,posseses sedative,analgesic andhypnotic effects.Recently,it has been demonstratedthat L- THPalso had calcium- antagonistic and antiar-rythmic effects.Studies showed that L- THP had aprotective effect on acute focal and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1,2 ] .Many studies provedthat the production of NO wasincreased significantlyduring ischemia- reperfusion.The o…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缺氧复氧刺激对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初步探讨缺氧复氧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30 4分为两组 ,常氧对照组在常氧状态下培养 12~ 18小时 ;缺氧复氧组先在氧浓度低于 1%状态下培养 12~ 14小时 ,再置于常氧状态复氧 0~ 6小时。应用荧光漂白回复技术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进行分析 ,结果用荧光回复率表示。结果 常氧对照组内皮细胞荧光回复率为 34 .4%±16 .5 %;缺氧复氧组经缺氧处理以及复氧 4小时和复氧 6小时处理后 ,其内皮细胞荧光回复率分别为 42 .7%±2 2 .7%、37.8%± 13.2 %和 43.0 %± 16 .2 %,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经复氧 2小时处理后 ,内皮细胞的荧光回复率为 2 5 .0± 7.4%,与常氧对照组和经缺氧、复氧 4小时、复氧 6小时处理组相比 ,差异十分显著(P<0 .0 1)。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 ,单独缺氧 12~ 14小时不影响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 ,而复氧 2小时则能显著抑制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由此提示 ,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参与了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早期反应。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氧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光镜及电镜 ,对急性缺氧状态下大鼠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 (pulmonarysmallarteryendothelialcell,PSAEC)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pulmonarycapillaryendothelialcell,PCEC)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显微分光光度仪对急性缺氧状态下PSAEC的乳酸脱氢酶 (lacticdehydrogenase,LDH)活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 :急性缺氧可引起PSAEC和PCEC发生各种损伤性形态变化 ,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加重 ;与缺氧前相比 ,急性缺氧后各组PSAEC的LDH活性均下降 ,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 ,LDH活性下降得更明显。提示 :急性缺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 ,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与其LDH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对缺氧/氧再灌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 ]i)、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A、B、C、D 4组,A组细胞于常氧状态下(37 ℃,95% 空气, 5%CO2)培养24 h;B组细胞经HHS作用15 min后,在常氧状态下培养24 h;D组细胞先经HHS处理15 min,C、D组细胞在缺氧环境(37 ℃, 95% N2, 5% CO2)中培养8 h,然后在常氧状态下培养16 h.[Ca2 ]i采用Fluo-2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采用罗丹明123(rhodamine123)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存活率则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结果 常氧状态下培养的A、B组细胞[Ca2 ]i、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缺氧/氧再灌状态下,C、D组细胞[Ca2 ]i明显增加(P<0.05), 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均P<0.05). 而D组细胞[Ca2 ]i 较C组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较C组明显增高.结论 HHS可阻止缺氧/氧再灌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钙超载,并减轻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密闭法建立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可行性与稳定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和实验组(进行不同时间(30min、1-4h)的缺氧/复氧处理)。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浓度;AO/EB双染法及A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对照组ROS浓度及细胞凋亡率均较低;而实验组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ROS浓度逐渐增加,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多。不同缺氧时间段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除缺氧30min组外,1-4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厌氧产气袋.缺氧密闭系统建立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稳定、可行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状态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ICAM-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同常氧组相比,低氧1h时eNOS、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无变化.而6、12、24h时eNOS、ICAM-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eNOS mRNA与ICAM-1mRNA的表达变化在同一时间点并不一致。结论低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NOS与ICAM-1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和caspase-3在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10d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h复氧12h,24h和48h,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Trx组,用MTT比色法测定各时点的神经元存活率;底物裂解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组海马神经元复氧12-48h,海马神经元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以复氧24h为最高,而存活率进行性下降;Trx组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曲线与缺氧/复氧组相似,但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较缺氧/复氧组明显提高。结论: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样蛋白酶被激活,参与神经元损伤过程;Trx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建立VEC缺氧损伤模型;实验设为空白对照组、缺氧组、Ang-Ⅱ作用组、缺氧加Ang-Ⅱ作用组等四组。细胞经过Rhodamine 123负载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VEC内Rhodamine 123的荧光强度代表线粒体膜电位。结果VEC分别经过缺氧及Ang-Ⅱ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缺氧与Ang-Ⅱ联合作用可引起VEC线粒体膜电位较单纯缺氧或单纯Ang-Ⅱ作用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缺氧及Ang-Ⅱ可引起VEC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造成VEC损伤。  相似文献   

20.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暴露于 1、 5和 10 μmol/L 联胺作用 8h,或 5 μmol/L 联胺作用 4和 2 4 h,观察其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 :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对照组的 1.4 9、 1.80、 2 .2 4、1.5 3和 2 .4 4倍 (F=16 0 .2 7,P<0 .0 1)。流式细胞仪分析 :实验组荧光抗体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是 32 .9%、 4 3.0 %、5 0 .9%、 36 .0 %和 5 2 .4 % ,高于对照组 (2 1.4 % )。不同浓度组间进行 χ2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0 98.2 3,P<0 .0 0 1;R=- 0 .2 2 8,P<0 .0 0 1) ,或不同时间组间 (χ2 =2 16 7.76 ,P<0 .0 0 1;R=- 0 .192 ,P<0 .0 0 1)。 Western Blot检测 ,实验组积分吸光度值分别是对照组的 1.2 3、 1.75、 1.92、 1.5 6和 1.82倍。结果提示 :联胺诱导 HUVEC表达 ICAM-1蛋白增加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