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西方整体护理模式的引入,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成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变革.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新时代,社会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逐渐增大,护理服务的范围日趋扩大,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患者来医院就诊,都是抱着驱除病痛、恢复健康的愿望而来的,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同情其疾苦.这就要求门诊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有效的心理观察及护理,多数患者发病急,心前区疼痛难忍,有紧张和恐惧感,对自己的病情没有足够的认识,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反映出的心理特征有焦虑、紧张或不安等。我们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的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浅谈结核病医院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的心理变化较大。作为结核病医院的门诊护士,在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结核病人的这些心理特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结核病医院门诊护理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08-109
目的:总结门诊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特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门诊输液患者根据年龄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本组9286例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非常满意6320例,满意2714例,不满意252例,满意度为97.29%。结论: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护患熟悉时间,增加信任感,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稳定情绪、减少焦虑、顺利实施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妇科门诊接受手术治疗的2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护理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病情特点,在术前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顺利手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手术后的健康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1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析由于每位手术患者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位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护士不仅应具备现代护理技术,而且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患者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职业等不同,其心理需要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认同患者被尊重权护士尊重患者的人格、意志和权利,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虚心听取患者意见。医院门诊许多患者,病情各异,想法和要求差别很大。有的迫切希望能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他看病,有的想找个专家就诊,尤其是年轻女患者,要求女医生为她作某些检查;异地就医的患者,因人生地不熟,或不懂方言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希望给予指点等。医务人员,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医疗制…  相似文献   

8.
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了对躯体的治疗外,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病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病人的手术顺利、术后病情及愈合。针对病人病史较长,发病疼痛较剧烈,患者心理负担重,情绪低落,希望对自己疾病的发展有所了解,疼痛得以缓解,我们及时评估收集资料,掌握患者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反映,给以合宜的解释和引导,使病人能正确面对现实,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手术过程,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手术成功.通过以下几点问题对病人实施了心理护理,从而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了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周海兰 《黑龙江医药》2012,25(5):781-782
门诊是病人就诊的场所,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护理的第一站。口腔门诊病人的就医心理与普通门诊一样,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有不同就医心理,了解口腔科就诊患者就医行为和就医心理,有利于采取有效的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医患矛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患者承受身心双重痛苦,住院更扰乱了原有生活秩序,因此,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主要包括:①恐惧。②急于求成心理和渴望了解病情。③期望值过高。④希望被了解和尊重。⑤担心医疗费用过高。⑥疑虑。⑦此外,有的患者还会有愤怒、悲哀、抑郁、患者角色适应困难等心理反应。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工作中,我体会到做好心理护理应做到:①心理护理要及早进行。②治疗过程中病情好转要及时告知患者,这样让患者看到希望,不但增加治愈疾病的信心,还能让患者增加遵医行为。③心理护理要针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④说理开导。⑤给患者使用特殊仪器时注意的问题。⑥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并表示关心。⑦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⑧帮助患者适应角色。此外,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还可以应用暗示、认知疗法等其他治疗方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一般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门诊静脉注射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5月来我院门诊进行静脉注射的60例病人进行心理观察及护理.根据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引起的紧张,恐惧心理,采取心理疏导、安慰解释等措施.结果 注射前作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疼痛、减少晕针例数.结论 对门诊静脉注射病人施以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患者增强对护士的信赖和安全感,更好的配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提高门诊妇科就医患者的人性化护理,熟练掌握心里护理。方法通过对在我院门诊妇科就医3000例患者进行心态剖析,根据不同的心理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探讨心里护理对门诊妇科患者就医的作用和影响。结果提高了门诊妇科患者对就医服务的满意率,门诊量逐年增加。结论护士应熟练掌握门诊妇科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的心理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疏导,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总结护理方法及对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抗病毒、保肝、抗纤维化及基础护理,并观察其心理状态,并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地心理护理,随访跟踪6个月,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了其心理障碍,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早期肝硬化治愈,中晚期肝硬化得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稳定。结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问题及时的掌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情显著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事业的突飞猛进,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观也随之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门诊工作是医院的第一线,是防病治疗的前哨阵地,我院门诊病人的数量多,病源广泛,病种多样,病情复杂,在长期的门诊、治疗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心理护理与生理功能护理同等重要,在心理护理中,患儿的心理护理和成人患者的心理护理亦同等重要,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杜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08-1309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心理状态。如何对个体作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随即抽取将实施门诊手术的1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实验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结果:160例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实验组在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防止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通过术前心理状态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手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心理护理的目的和意义有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病人的心理需求,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两方面悟出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如何针对老年病人的各种心理需求,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最后,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景和未来充满信心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患者病情向良好的方向转归,预后良好。我们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9.
急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症患者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10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心理护理对于急症患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护理,急症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护理心理学属于护理医学的范畴,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之中,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门诊注射室是医院的服务窗口之一,护理人员是否能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调整、疏导、控制或解除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关乎能否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否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见,护患交流能促进患者生理和情感的平衡,促进了疾病转归与健康的恢复。掌握、提高沟通交流技巧,做好门诊注射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