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光镜厦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扭曲的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梭形、上皮样平滑肌细胞HMB45、ACTIN、Desmin均阳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成熟的脂肪细胞S-100阳性。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间叶组织肿瘤,由于其组织形态变化范围大,易造成误诊,上皮样平滑肌细胞HMB45表达呈阳性在诊断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勇  叶红 《肿瘤学杂志》2017,23(10):928-930
摘 要:[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直肠下端2例,齿状线附近1例,肛管肛缘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赘生物及进行性排便困难伴出血。镜下肠黏膜下见肿瘤呈多形性片状,大部分由类圆形细胞构成,核异型,可见核分裂,其中4例患者肿瘤细胞见黑色素沉着。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和MelanA强阳性,LCA、CK和EMA均阴性。[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且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预后较差。诊断需根据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收集45例诊断或疑诊恶黑的无色素性组织,通过光镜观察、抗S-100蛋白、波形纤维蛋白、NSE,角蛋白等抗体作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对诊断进行探讨。45例中35例S-100蛋白及波形纤维蛋白均阳性,确诊恶黑。4例免疫组化确诊的恶黑,透射电镜下仅2例找到异常黑素小体。结果提示:(1)多数无色素性恶黑仅通过普通病理即可作出诊断,部分需依赖于免疫组化,透射电镜;(2)在普通病理观察基础上,S-100蛋白及波形纤维蛋白均阳性,能肯定恶黑诊断,两抗体均阴性能否定恶黑;(3)电镜下找到异常黑素小体能肯定恶黑诊断,但未找到异常黑素小体不能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发病特征和病理诊断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及其与相关抗原表达的关系。结果: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59岁。临床均有便血,脓血便,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病理类型:息肉样型2例,肿瘤型2例,溃疡型4例;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多样性,组织结构多样性,多数瘤细胞含有黑色素颗粒且色素含量分布不对称。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Malen-A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和组织结构呈多样性,瘤细胞含有黑色素,S-100、HMB-45和Malen-A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肛管肛门恶性黑色素瘤颇为少见,但发病隐蔽,预后恶劣,而组织学形态复杂多变,多数病例很少色素形成,往往给临床及病理诊断造成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30例肛管肛门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S-100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组织发生,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8例皮肤恶黑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22列用免疫组化SP法作Keratin、Vimentin、S-100、HMB-45等染色。结果:皮肤原发性恶黑16.18%有明确的外伤史,25%有色素痣史。临床初诊恶黑32例,误诊为其它病变的36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32例,梭型细胞为主型25例,痣细胞样  相似文献   

7.
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病理形态特点及误诊原因,对9例初诊时误诊的黏膜无色素性恶黑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9例中发生于鼻腔2例,宫颈1例,阴道2例,肛管直肠3例,道格拉氏窝1例。初诊分别误诊为浆细胞瘤、淋巴瘤、垂体瘤、鳞癌、平滑肌肉瘤、腺癌,后经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黏膜恶黑比较少见,且形态复杂,经验不足或没有免疫组化标记非常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有无黑色素,36例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被分为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7例,梭形细胞为主型8例,小痣样细胞型2例,混合型9例;黑色素明显者16例,无或黑色素少者20例。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80%、100%和80%。结论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和病理形态复杂,有不同病理类型,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10例病人男女之比为2.3:1,平均年龄57.1岁,主要症状为便血、肛门肿物。4例发生于肛管部,4例发生于齿状线,2例于直肠下端。肉眼见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型。镜下形态多样,主要为上皮细胞,梭形细胞等,8例见黑色素颗粒。肿瘤细胞对S-100及HMB-45抗体呈阳性反应。对该病的组织发生、形态学及病理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20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本组有10例诊断为慢性溃疡.光镜下形态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征,细胞类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透明细胞及瘤巨细胞,瘤细胞排列:上皮样细胞呈实性巢状或片状,有时可呈腺泡状,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透明细胞、瘤巨细胞呈小区成群或分散混合在其它瘤细胞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本瘤S-100蛋白、Vimentin、HMB45阳性率分别为95%、90%、90%,CK阴性.免疫组化的应用对提高本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靠病理学、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发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讨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报道 2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研究 ,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老年 ,临床症状多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肿瘤多位于食管中下段 ,大体形态多呈息肉状 ,Fontana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显示出嗜银性黑色素颗粒 ;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 10 0和HMB45均为阳性。结论 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在中老年患者应想到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最后确诊特别是无色素性恶黑需要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电镜的支持。该肿瘤的组织发生可能来自食管粘膜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2.
江定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12-613,620
目的探讨原发于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malignantmelanomainesophagus,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2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镜检查均见食管腔内有息肉样肿物,镜检示肿瘤实质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多形性等,可见散在的瘤巨细胞,部分瘤细胞有黑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B45(+)、S-100(+)和Vim(+),CK、CD45和NSE均(-)。结论PMME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IM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A 56-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complaining of hematochezia. She was preoperatively diagnosed with poorly-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f anorectum with metastases in the lung and mesorectal lymph nodes, and underwent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the rectum.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he rectal tumor showed positive for vimentin and c-kit, and negative for AE1/AE3, S-100, a-SMA, LCA and CD34, which was compatible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Regardless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imatinib mesylate, multiple metastases in the brain, bone, adrenal glands and inguinal lymph node proceeded in a short term. An excisional biopsy of the inguinal lymph node was performed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he specimen showed positive for S-100, melan-A, HMB45 and tyrosinase. Therefore, we concluded that amelanotic anorectal melanoma (AMM) metastasized to the lymph node, and rechecked the immuno histochemistry of the anorectal tumor. The anorectal tumor showed positive for melan-A, HMB45 and tyrosinase, but negative for S-100. As far as we know, there are few reports of AMM with S-100 negative and c-kit positive. In such cases, making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AMM and GIST of the anorectal region can be very confusing.  相似文献   

14.
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D56,CD95(Fas),Ki-67,p53,bcl-2,HMB45和S-100在恶性黑色素瘤(恶黑)中的表达,以提高黏膜无色素性恶黑的病理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并为临床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标记技术,对48例黏膜无色素性恶黑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 HMB45与S-100的阳性率分别是100 %和85.4 %(41/48)。CD56的阳性率为91.6 %(44/48),在转移灶与原发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95的阳性率为85.4 %(41/48),其中在11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阳性率达100 %。Ki-67与p53阳性率分别为79.2 %(38/48)和58.3 %(28/48),Ki-67的阳性分布与CD95基本一致。bcl-2的阳性率为39.6 %(19/48)。p53和bcl-2在恶黑中的表达阳性率与CD9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56在恶黑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CD95(Fas)与Ki-67的表达对判断恶黑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可疑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37例中16例HMB45、S-100和Vimentin阳性,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21例HMB45阴性,阴性者中7例cytokeratin和CEA、EMA阳性,诊断为癌;8例LCA阳性,诊断为淋巴瘤,6例Vimentin等阳性,诊断为肉瘤。结论HMB45和S-100是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性标记物,前者更具特异性。HMB45联合其它相关抗体可以作为无色素性恶黑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CK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CK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对18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CK、Vimentin、S-100、HMB45的检测。结果 在18例恶黑中CK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18);其中原发性恶黑16例,CK和Vimentin的表达率分别为63%(10/16)、100%(16/16);CPK与S-100,CK与HMB45两项均呈阳性表达者各占50%(8/16),以上四项抗体均为阳性的表达率为44%(7/16);两例转移性恶黑四项抗体均为阳性表达,占100%(2/2)。结论 CK在原发性和转移性恶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片,以提高临床和病理诊断率,方法 收集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除脉络膜外)68例,其中原发于鼻腔和口腔黏膜33例,头颈部皮肤3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52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6例为活检(咬取、切除)标本。复习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42例进行S-100、HMB45和NS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在68例中,手术切除者52例,其中有13例行补充放疖1例进行了化疗单纯放疗0例;抿绝治疗6例,在获得随诊的56例中,存活5年以上者12例,其中头颈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9例,占75.0%;鼻腔及口腔黏膜者3例外中25.0%。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生于鼻腔和口腔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明显比发生在头颈部皮肤的差。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对全部病例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光镜下的细胞形态的多样性,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均未找到黑色素颗粒为主要特点,免疫组化染色S-100蛋白、HMB45及Vimentin的阳性率分别100.0%、80.0%和70.0%.结论 10例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学诊断比较困难,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