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上述干预性治疗病例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3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6足。评价方式:对比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Peri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与健侧对比);功能评价采用张铁良等的标准进行评分。结果:随访15月(中位数),根据评价标准,两种方法在术后及随访中较术前效果显著。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切口皮缘表浅坏死l足,针道感染1足,腓骨肌腱鞘炎1足。结论:SandersⅡ~Ⅳ型的跟骨骨折,采用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克氏针内固定操作更加简便、经济、创伤小,软组织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6例,男40例,女6例;年龄20 ~77岁,中位数42.5岁;左侧20例,右侧23例,双侧3例;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6足,Ⅳ型14足.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 ~10 d,中位数8.5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患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6例49足,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12例14足(SandersⅢ型2足、Ⅳ型12足),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4例35足(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4足、Ⅳ型2足).术后切口皮缘坏死3例,均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经换药后切口愈合.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中位数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2周,中位数10.5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无钢板、空心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足跟部增宽6足,其中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Ⅲ型l足、Ⅳ型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Ⅱ型1足、Ⅲ型2足),行走时疼痛,经热敷等物理治疗后疼痛缓解.参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优8足、良4足、可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组,优12足、良15足、可6足、差2足.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但应注意预防切口感染;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进行治疗。比较2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3个月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中部宽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方法比较,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缩短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微创撬拨法配合术后活血消肿汤内服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组采用微创闭合撬拨复位法配合术后口服活血消肿汤。术后根据CR片的测量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定临床效果,并比较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在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中部宽度的CR片测量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差异显著。结论:微创闭合撬拨复位配合术后中药口服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具有更短的住院时间和更低的住院费用,且手术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治疗不同类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5例闭合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来院治疗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撬拨组59例和钢板组56例。撬拨组采用顶压手法结合多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Kerr评分标准评价2组患者术后6个月跟骨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在913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2周。撬拨组发生针道感染2例,退针5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情况发生;钢板组发生切口皮缘坏死18例,腓肠神经损伤5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SandersⅡ型骨折中,2组的舌状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治疗优良率均在70%以上;SandersⅢ型骨折中,2组对舌状骨折的疗效相近,而对关节压缩骨折,钢板组疗效优于撬拨组。撬拨组SandersⅡ、Ⅲ型舌状骨折在疼痛评分、行走能力评分和Kerr总分方面优于关节压缩骨折(P均<0.05);SandersⅢ型关节压缩骨折,钢板组在工作能力评分、行走能力评分上优于撬拨组(P均<0.05)。结论 SandersⅢ型中的关节压缩骨折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顶压手法结合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中的舌状骨折、关节压缩骨折及SandersⅢ型中的舌状骨折具有微创操作、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功能恢复快及软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37例41足,术后随访10~20个月。结果 41足最终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骨折愈后Bhler角平均为36.2°,Gissane角平均为127.5°。按照Maryland系统评分平均为82.4分,优11足,良19足,可7足,差4足,优良率73%。Ⅲ型优良率为76%,Ⅳ型为69%。结论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固定可靠,愈后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7年6月收治的49例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经皮撬拨复位固定组(A组)28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组)21例。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A组25例足外形正常,踝关节活动良好,Bohler角正常或稍缩小。3例Bohler角明显缩小,其中1例足外形欠佳,优良率89.3%。B组19例足外行正常,踝关节活动良好,Bohler角正常或稍缩小。2例Bohler角明显缩小。优良率90.5%.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结论:跟骨骨折经皮撬拨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以较好恢复Bohler角,恢复患足功能,但经皮撬拨复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经济负担小,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撬拨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跟骨粉碎性骨折64例(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切开复位组(32例)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撬拨复位组(32例)实施撬拨复位固定治疗。对比2组足部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改善情况。结果撬拨复位组术后优良率75.00%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组术后3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较切开复位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应用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能显著纠正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足跟功能;而撬拨复位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2种术式各具优势,临床应结合跟骨粉碎性骨折类型选择合适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74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则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术后患者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及宽度的改善程度,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随访1年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的足部功能优良率高达91.9%,高于术前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及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65.32±9.77)min,伤口愈合时间为(6.22±1.16)d,术中出血量(25.69±6.23)mL.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更好,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切口并发症轻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使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法治疗Sanders 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分析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更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 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使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取得满意成效,其能稳定骨折块,支撑关节面,提升跟骨高度以及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角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并发症发病率和患肩功能的恢复程度,并对PHILOS或LPHP板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因肱骨近端骨折而手术治疗的根据Neer分型划分为2、3或4级的111例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1年并进行牛津肩关节评分(OSS)、疼痛程度VAS评分评估及记录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结果:92例患者完成术后0.5~1年的随访(83%,92/111),平均年龄为68岁(20~97岁),其中男女比例1:5(18:74),平均的牛津大学肩评分为16.37分(范围:11~54分),0~10的VAS评分测定的疼痛程度平均得分为3.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1.3%(38/92):出血(1.1%)、肱骨头/大结节对合不良(3.3%);慢性疼痛(6.5%),肱骨头缺血性坏死(AVN)(0%);复位丢失和螺钉切出(4.3%);钢板断裂(3.3%);肩峰下撞击(11.9%);肩周炎(4.3%);肩袖撕裂(1.1%);感染(1.1%)。24例患者因上述并发症而行2次手术。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可靠,虽然其并发症和再手术率较高,但二者的发生率仍稍低于现有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建富  陈海龙  刘华 《陕西中医》2011,32(2):215-21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 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eo les骨折165例。结果:优良率97.58%。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eo les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固,恢复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06年6月~2008年9月,共35例(36足)跟骨骨折病人行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I型7例(7足),II型19例(20足),III型9例(9足)。其中合并足部软组织撕脱伤5例(5足)。对所有病例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其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3足,良17足,可6足,优良率83.3%。讨论:利用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不破坏骨折血运,对骨折愈合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散熏洗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活血止痛散熏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对2组患者术后治疗10天、20天、30天、40天疼痛程度及足部肿胀程度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3.65%,对照组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足部肿胀程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观察组术后第20天、30天、40天VAS评分及足部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散熏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关节周围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锁定钢板经皮固定治疗胫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胫骨中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切开复位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锁定钢板经皮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0%,研究组有效率为9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4天、第8天、第15天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锁定钢板经皮固定治疗胫骨中段骨折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闭合复位并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广西中医药》2001,24(4):28-29
目的 :介绍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髁上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后 ,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闭合复位4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复位成功后经内、外髁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 :46例均经0.5~3年随访 ,平均13个月。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 ,优秀率80.5% ,良率达13.1% ,尚可率为6.4% ,无差病例。结论 :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可作为儿童新鲜髁上骨折明显移位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粉碎性Colles骨折手法治疗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粉碎性Colles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治疗情况,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临床处理的64例粉碎性Colles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患者,观察2年后的疗效,采用《骨折疗效标准草案》进行评价。结果:优32例,良20例,尚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1.25%。X线片测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复位丢失。结论:虽然存在复位的丢失,但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可行,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相似文献   

18.
徐斌  张华 《西部中医药》2012,25(5):66-67
目的:探讨过伸手法在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复位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手术时配合过伸复位手法,对比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成角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椎体高度恢复至(38.1±1.7)mm,术后1年恢复至(37.5±1.2)mm,与治疗前[(12.0±1.2)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得到良好矫正,术后6个月为(2.8±0.6)°,术后1年为(3.6±0.6)°,与治疗前[(24.6±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3例恢复到B级;B级9例恢复到C级,3例恢复到D级;C级6例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D级7例恢复到E级。结论:在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应用过伸复位手法,有助于椎体高度Cobb角的恢复及矫正,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三踝骨折,观察其临床治疗优势及效果。方法:62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外洗等治疗;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疼痛发生率、并发症、术后踝-后足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27±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12.10±2.71)d(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8%(3/31)、6.4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38.71%(12/31)、29.03%(9/31)(P<0.05)。观察组踝-后足术后愈合优良率为83.87%(26/31),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21/31)(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及外洗等治疗,其可加速患者骨折愈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所有入选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对症处理后行手术切开复位,然后采用钢板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组于术后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对照组术后口服伤科接骨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并随访3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平均肿痛消失时间及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程度评分在第4周、6周和8周时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补阳还五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肿痛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