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甫洛夫斯基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理论总体上的概念分为三个部分,既结构(自然疫源地的各要素)、功能(病原体的保存机制)以及自然疫源地生态系(各生态系统间的关系)。60年的历史该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虫媒动物病为基础发展而来。认为病原体、媒介和宿主动物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不可缺少的三要素,既三位一体学说。疾病的疫源性与病原体在地理生态系中的循环相关;第二个阶段认为并不是在任何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媒介都作为必要要素之一,既非虫媒性传染病类型。但是其疫源性还是与病原体在动物间不间断的循环相关;第三阶段该理…  相似文献   

2.
正鼠疫是由鼠疫杆菌(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1894年耶尔森和北里柴三郎两位生物学家成功分离和鉴定出鼠疫杆菌的存在,建立起了常规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鼠疫杆菌的检测与疾病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逐步出现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1病原学检测鼠疫杆菌的四步检验法,即显微镜涂片检查、分离  相似文献   

3.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动物宿主之间或媒介昆虫与动物宿主之间的传播而长期保存在自然界之中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它们 ,可感染发病的这类疾病。建国以来 ,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证实我省存在有鼠疫、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和斑疹伤寒 9种属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法定报告传染病。还证实存在基孔肯雅、辛德毕斯、森林脑炎、Colti病毒和环状病毒病以及恙虫病、Q热、斑点热、埃立克体病、鹦鹉热、莱姆病等非法定报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我省自然疫源性疾…  相似文献   

4.
人类将鼠疫控制于鼠间或消灭鼠疫自然疫源性,须解决的中心问题是鼠疫菌在自然界中延续机制,即保存机制。拟解决此问题仍须对鼠疫自然疫源地(以下略为疫源地)及其生态因素进行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研究。分类是研究其特殊和一般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这是分类在现时鼠疫研究中的意义所在。综观过去,了解现状,以便从中受到某种启迪为本文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地区,是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人类经济活动的逐渐加剧,使那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已不具备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的条件.本文旨在回顾该地区环境变迁过程的基础上,以大量的调查资料论证疫源性消除的根本原因及依据.  相似文献   

6.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通过跳蚤传播,流行在啮齿动物中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间不同类型的鼠疫,具有特定的地区、宿主、媒介、流行和保存的规律。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染病的鼠、蚤或其他途径,将鼠疫细菌传给人,造成人间鼠疫。我们查阅1948—2005年全国分离到鼠疫菌为依据,发现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节肢动物有58种。特依蚤类分类及分布整理之。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类无需依靠人类即能在自然界中持续流行的传染病,自然疫源地即是指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的区域。旱獭、鼠类、蜱类和蚤类等多种疫源动物和传播媒介广泛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1],历史上该地区曾发生过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如鼠疫、蜱传回归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流行性斑疹伤寒等[2];同时该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通往中亚乃至欧洲的陆地门户纽带,随着国际铁路、航线及海运的陆续开通,自然疫源性疾病跨区域远距离传播的风险居高不下。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多数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类之间的传播流行得到了显著控制。但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流行仍持续稳定存在,而且疫源地范围有不断扩大趋势,且传播给人类的风险居高不下。因此,调查了解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明确其病原体种类、分布,以及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分布特征等,对该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在鼠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鼠疫这一自然疫源性疾病,与地理景观、生态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鼠疫菌存在于自然界是一个生态学问题,即鼠疫菌只是在特定的生态系之中才能长存;每个特定的生态系之中的鼠疫菌都有其特点,即都有独特的生态型;鼠疫自然疫源地有明显的区域性,鼠疫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强度变化。这些特征都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鼠疫防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黄鼠鼠疫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这一为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的循环十分复杂,多少年来人们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至今已初步揭示其长存、流行的一般规律,也掌握了一定的控制鼠疫流行的措施。世界各国虽然在控制鼠疫的方法上各有不同,但防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1]。半个多世纪,在长期稳定控制鼠疫方面未见成功报道,对于鼠疫菌在自然界保存机理的研究始终没有重大突破,但由于人类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尤其是中国松辽平源达乌尔黄鼠鼠疫控制成果的取得[2],将人类控制鼠疫工作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至今…  相似文献   

10.
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地区,是内蒙古 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近半个世纪以 来,随着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人类经济活动的逐渐加剧,使 那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已不具备保存鼠疫自 然疫源性的条件。本文旨在回顾该地区环境变迁过程的基础 上,以大量的调查资料论证疫源性消除的根本原因及依据。 1 疫史及自然概况 于本世纪的1917、1920、1921、1941年,曾于河套平原发生 过人类鼠疫流行。据疫史考证,其中有当地原发性腺鼠疫病 例,说明早年…  相似文献   

11.
会宁鼠疫自然疫源地是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为该疫源地的西部边缘区,疫源面积37000ha,占整个疫源面积的12.91%,疫史可追溯到1738年,1962年人间鼠疫为最后一次流行,共发病26人,死亡11人,并从人尸和沙狐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1963年从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及其主要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体内分离到鼠疫杆菌。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在时间分布上仅限于阿拉善黄鼠地面活动的4 ̄8  相似文献   

12.
高共  孙琳 《地方病通报》2005,20(4):29-30
蚤类是保持鼠疫自然疫源性的重要环节.为了研究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征,确定各种蚤在保存和传播鼠疫中的作用,多年来我们结合鼠疫监测对该疫源地蚤类的组成及某些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为进一步制定鼠疫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现已发现12种类型的疫源地,然而,在我国尚存在鼠疫疫源性质尚不明确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鼠疫发生风险大小,临床医生的鼠疫应对能力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我们依托"内地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相关的重点地区和其他鼠疫疫源不明地区的鼠疫疫源性调查研究"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张掖地区蚤类区系构成及种类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蚤类是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之一,由于它们的侵袭、寄生和吸血,可成为传播鼠疫、地方性(鼠型)斑疹伤寒等重要疾病的媒介。因此,了解和调查当地蚤类的种群组成及区域分布,确定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已成为目前防病治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张掖地区的蚤类调查和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有密切的关系[1],动物鼠疫在自然界动物个体间的传播流行主要是借助于吸血节肢动物跳蚤而实现的,虽然有的学者提出了其他感染途径,但形成鼠疫菌栓染疫蚤的传播机理是目前普遍存在和公认的,即所谓典型传播方式。因此,无论是鼠疫疫源调查或动…  相似文献   

15.
蚤类是温血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又是鼠疫的特异性媒介.蚤类在宿主动物种群内的转移或交换,是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动物疾病流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宿主或多宿主疫源地与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之间蚤类的转移或交换,不仅对动物间鼠疫的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对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性质和鼠疫菌的长期保存亦起到补充和巩固的作用.为防制人间鼠疫的发生,除不接触病、死疫源动物外,尤应禁止剥食自毙草食动物(羊、马鹿、狍、兔等)及食肉动物(狐、艾鼬、虎鼬、猞猁等).一旦发生人间鼠疫,应就地扑灭.在处理疫区(点)时,必须同时灭鼠灭蚤,以防止疫蚤的转移和扩散,达到控制疫源蔓延,进而避免发生人间鼠疫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鼠类群落结构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区属中温型荒漠草原区,多为未星植的原始草牧场,鼠害严重,而且几种主要害鼠是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通过1973~1981年的调查,共发现鼠类24种。其中长爪沙鼠是代表种和优势种;达乌尔黄鼠分布较广但数量较少;赤颊黄鼠、子午沙鼠、大沙鼠和黄兔尾鼠等呈局限性分布。集中分布于河谷低地的几种鼠组成的鼠类群落,数量大而稳定,互相接触密切,有多种共同寄生的媒介昆虫,使病原微生物在各种鼠之间传播。在保存和延续鼠疫自然疫源性方面,充分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它们共同栖息的生境已成为鼠疫动物病长期保存的地段,或称之为基础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二连口岸地处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活跃地带的包围之中。随着对外开放扩展,人流物流增加,市区居住人口急剧增多,对鼠疫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通过总结数10年工作经验,根据沙鼠鼠疫流行规律,就当前鼠疫对口岸地区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当前和长远的防治鼠疫策略。1动物鼠疫流行的态势二连口岸地区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系面貌,作为特殊生态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由来已久。虽然从1959年以鼠疫细菌的检出确认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后,动物鼠疫呈现流行与间断的交替,但疫源性是长存的。特别是80年代中期在长爪沙鼠数量剧增的背景下,出现…  相似文献   

18.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它通过媒介昆虫在啮齿动物中流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疫鼠、疫蚤或其它染疫动物将鼠疫传染给人,造成人间鼠疫流行.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甘肃鼠疫疫源不明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提出防控对策。方法以自然地理景观和宿主动物为指标,分别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构成条件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研究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甘南高原疫源不明区应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中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没有发现鼠疫动物病的流行迹象;东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不存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很可能也不存在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甘南高原鼠疫疫源不明区建议采取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控制策略;中部黄土高原鼠疫疫源不明区防控对策主要以防止历史疫区的死灰复燃,以及周边旱獭疫情的传入和波及为主;东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鼠疫防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周边长爪沙鼠疫情的传入和波及。  相似文献   

20.
恢复生态系及生态旅游的鼠疫防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使人类社会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人类开始重视并赴之行动,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上采取了许多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但是,生态系恢复后有一个鼠疫防治问题要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士的重视。1鼠疫生态系统的功能1.1鼠疫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有野生啮齿类贮存宿主和节肢动物媒介,它们与病原微生物(鼠疫菌)连同外界的有机与无机环境(自然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在鼠疫生态系统中鼠疫菌是组成生物群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