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疾病之一,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治疗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17例6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0年4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患者17例,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60~65(62.8±2.1)岁。均于胸骨左缘  相似文献   

2.
数年前,病人年龄大于55岁仍是心脏移植术的主要禁忌症之一。Texas心脏病研究所将年龄放宽至60岁以上。 1982年7月至1987年8月间施行的200例心脏移植术中,28例(14%)病人年龄>60(平均62.7±2.0)岁,其中1例达66.4岁。入院时,所有病人的心功能为NYHA Ⅳ级,预期寿命均短于12个月。28例中,缺血性心肌病18例,其它心脏病10例。14例有心脏手术史,其中6例有多次心脏手术史。术前24小时肌酐清除率52.6±14.0(20~76)ml/min。10例病人需用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术前免疫测定显示:24例应答强烈,4例应答较弱。所有病人以环孢霉素和强的松为主要免疫抑制治疗。1985年起,加服硫唑嘌呤,便于减少环孢霉素剂量以防止肾脏毒性反应,定期进行心内膜活检,中度排异反应者追加静脉注射环孢霉素。重度排异反  相似文献   

3.
对32例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下称房缺)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直接缝合缺损,10例行自体心包修补,4例行涤纶补片修补。无手术死亡,术后1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3个月复查心功能均显著改善。本为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年龄不应作为手术禁忌症),尽可能直接缝合缺损,用补片修补时宜选择自体心包。良好的三尖瓣成开形和正确处理心律失常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1987~1991年诊治的801例肺结核病例中,110例60岁以上年龄者短化疗效.年龄60~86岁,平均68.5岁.110例入院时均作“三涂一培”痰菌检查,徐阳52例(47.2%);涂阴58例(52.8%),其中培阳12例.1987~1989年,60例中,涂阳28例用2SHRZ/4HR或2HREZ/4HR方案.涂阴32例用2SHR/7HR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5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48例55岁以上ASD的病例.结果全组48例无手术死亡,无神经系统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年龄不是ASD手术治疗的禁忌证;ASD一经诊断,只要不并发严重的肺血管阻塞性病变,无论有无症状,仍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期有效处理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 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 ASD)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全组 45例 ,年龄 40~ 65 ( 4 9土 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 ASD最大直径 8~ 3 8( 2 7土 7) mm。并发高血压 13例 ,糖尿病 2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 2 9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8例 ,心房纤颤 4例 ,频发房性早搏 9例。所有病例均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 ASD封堵器。 1例大小紧邻的两个 ASD,采用一个封堵器关闭两个缺损。 1例两个 ASD相距较远 ,用两个封堵器分别关闭。术后 48h,1~ 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 TTE)、心电图及 X线检查。结果 :44例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10~ 40 ( 3 1土 7)m m。 1例双孔 ASD(分别 8m m和 16mm) ,分别采用 12 mm和 2 0 mm两个封堵器。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 ,TTE显示 3例 ( 7%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48h TTE显示 2例 ( 4 .4%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月无 1例残余分流。术后右心房、室缩小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适合于 40岁以上继发孔型 ASD的介入治疗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近15年,心脏手术对降低成人缺血与瓣膜心脏病死亡率和病残率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但80岁以上病人手术的结果尚无报道。作者医院于1980年1月至1983年6月间施行心脏手术2065例,其中80~89岁者25例(1.2%)。60%病人有左室肥厚,56%有心衰,72%有心脏扩大,6例(24%)有明显左室功能不全,7例(28%)射血分数为0.4~0.5,平均心功能为3.4级。施行心脏手术的原因;19例(76%)因胸痛、呼吸困难或两者兼有,4例为急性心叽梗死并发症(2例为室缺,2例为显著二尖瓣闭锁不全),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所致晕厥与二尖瓣回流伴心悸各1例。8例施行AVR CAB,7例CAB,4例MVR CAB,6例为其他类型手术。1例87岁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后乳头肌断裂术中死亡。92%病人有术后并发症,一半为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充血性心衰,但正规药物治疗能得到适当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几种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39例60岁以上的老年继发孔型ASD病例。其中43例行经导管房缺封堵术;21例行微创经胸房缺封堵术;55例行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20例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结果:导管封堵组、经胸封堵组、和手术修补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远期随访导管封堵组,1例术后第4年死于脑出血。其余2组术后远期随访无死亡。房缺闭合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右心房、右心室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保守治疗组,随访病例共有8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力衰竭(心衰),1例死于心衰合并尿毒症,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因不详。结论:高龄本身并非老年房间隔缺损手术禁忌,老年患者通过封堵器或手术闭合房缺仍可以重构右心房、右心室,降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心功能。3种闭合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在1980年前很少60岁以上老人作透析治疗,这些病人只能让他们死亡。自临床上广泛使用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后,上述情况大大改变。在英国,过去仅小部分45~55岁的病人能作透析,55岁以上者不作透析,目前由于CAPD便于在家庭施行,老年人作透析的越来越多,作者报告38例60岁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CAPD 3年的经验。本组病例的绝大多数,或由于年纪太老,或由于并发症,不适宜作血液透析。作者用CAPD治疗本组患者疗效较满意,其1年和2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2%和61%,仅2例须转作血透。23例存活者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66例,其中介入治疗组30例,外科手术组36例。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年龄分别为60.8±7.1岁和57.5±6.3岁(P=0.04),ASD最大直径分别为24.9±7.2mm和30.4±11.0mm(P=0.02),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3.3%和100%(P=0.85),介入治疗组操作失败2例。手术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2.6%)。手术组中9例(25.0%)同期行DeVage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分别为3.3%和22.2%(P=0.03)。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术后随访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分别由术前38.0±9.0mm、44.2±8.6mm和44.1±8.2mm、49.0±10.2mm缩小至35.2±10.1mm、36.2±9.0mm和38.2±9.5mm、37.1±11.0mm,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47.1±17.1mmHg(1mmHg=0.133kPa)和55.3±14.6mmHg下降至39.2±14.1mmHg和46.3±12.9mmHg,两组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降幅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49,0.22)。结论介入与手术治疗50岁以上ASD均有较高安全性并能改善右心功能,外科手术因不依赖ASD解剖部位而适应证更广,但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介入治疗组高。对于部分选择性病例介入治疗有望取代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由于护理工作和肺切除技术的进展,现在已能安全为高龄患者行肺切除术。70岁以上高龄患者肺癌手术效果与一些年轻患者近似。作者于1978~1987年间,为33例80岁以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做了开胸手术,其中男26例。90%患者年龄80~85岁(平均82岁),最大92岁。其中腺癌16例,鳞癌12例,原发性退化癌3例,鳞腺癌2例。根据TNM 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老年房间隔缺损患音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6例≥60岁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病程、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一房间隔缺损采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对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均同期手术处理。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出现,但手术前有房颤患者术后房颤未得到改善。结论 老年房间隔缺损有其自身的特点,掌握手术适应证,同期处理合并心内病变,加强术后监护,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逐渐上升~([1]),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深入开展,老年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国内研究显示~([2]),ART能有效延长老年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ART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治疗满一年以上的老年HIV/AIDS病人进行疗效观察,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70岁以上住院病人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率与年龄、性别及有关予后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了死亡原因。作者采用同一时期(1971~1977)收治70岁以上和70岁以下AMI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A组(老年组) 175例符合下述标准:1.70岁以上;2.具备以下二个条件以上者诊断为AMIa.符合心肌损害的长时间胸部不适,b.特征性ECG改变、包括一系列ST—T改变和出现病理性Q波、c.血清磷酸激酶增至正常值二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 心脏移植术受者的入选标准因为供心的严重短缺而倍受关注。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参数。一般认为年龄超过55岁死亡率较高。1984年以前,55岁以上的受者只占受者总  相似文献   

17.
与年龄有关的改变几乎累及每一器官系统,并可以降低老年人耐受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能力。本文回顾性研究了1975~1985年间行全髋关节成形术(THA)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 185例90岁以上(90~94岁149例,95~99岁33例,100岁以上3例)病人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远期存活,分析局麻和全身麻醉的优点。 THA:141例,其中男30例、女111例。局麻38例(腰麻28例,硬膜外麻醉10例),全身麻醉103例。两组术前慢性病发生率相似。局麻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心肌梗塞、肺梗塞、脑血管意外或短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29例70~75岁老年病人做了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20例,女9例。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法,除1例外,全部病人术前心功能均属Ⅲ~Ⅳ级,心脏病症状明显,日常活动严重受限。经左心导管、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16例诊断为钙化性  相似文献   

19.
房间隔缺损     
所有婴儿出生时心脏的左右心房存在着一个小洞.于是两个心腔通过这个小小的洞而贯通着。通常来说,这个洞在一年之内会自行闭合.然而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到了成年的时候.这个洞仍然没有关闭。临床上把这个洞称为卵圆孔.这种现象称为卵圆孔未闭。通常它对心脏的功能影响不大。然而,它是导致一些年轻人中风的一个显著的因素。现在一些新的资料表明.它可能和一些老年人的中风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60岁以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患者手术情况分为初次手术组(n=54)和再次手术组(n=32),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随访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且术后结石清除率均为100%。2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一期缝合/T管引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组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结石清除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长)于初次手术组,但仅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P=0.036)。初次手术组术中胆囊动脉损伤1例,予结扎止血;再次手术组术中胃肠道浆膜损伤2例,予浆肌层包埋处理。初次手术组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再次手术组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总随访率为94.19%,其中初次手术组50例,随访率为92.59%;再次组31例,随访率为96.88%。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均无胆道狭窄、胆道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注意提升操作水平,避免术中副损伤,并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和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