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牙科吸唾管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2009年1月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的118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口腔感染、颜面部皮肤破损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式牙科吸唾管持续吸引人工气道患者口腔分泌物,可降低肺部感染、口腔感染、颜面部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李丹  张烨  黄英  钟小辉  朱霞 《医疗装备》2022,(21):156-158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且口腔分泌物较多的48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采用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气管导管脱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包括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次数、每日擦拭分泌物或吸痰次数)、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气管导管脱管、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次数、每日擦拭分泌物或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吸痰,能够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脱管、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可冲洗气管导管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在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对照组32例采用普通气管套管护理。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8.75%,住院时间为(20.5±5.8)d,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15.6±6.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28.4±7.9)d、(19.2±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冲洗气管导管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使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68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一个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观察组采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下方气囊用于充气,上方气囊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以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7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运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运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吸痰前后HR、SpO2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吸痰后HR加快,SpO2明显下降;平均操作时间、痰液喷出情况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交叉感染及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清洁效果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病人84例,按照随机分组试验组41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拭法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先冲洗后口腔擦拭再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口腔清洁、口臭、口腔炎和VAP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口腔清洁明显改善,发生口臭、口腔炎和VAP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口腔擦拭法和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法,可提高病人口腔清洁,降低口臭、口腔炎和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并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实施医院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研究中收集实验数据,比较两组的不同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实验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36.67%、13.33%,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0.31±2.981 vs 6.98±2.178)、ICU留治时间(14.98±3.474 vs 10.12±1.4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留治时间。  相似文献   

8.
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方法 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发生气管黏膜损伤例数及声门下吸引效果。结果试验组无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对照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10例,发生率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平均引流量为(45±5.75)ml,对照组平均引流量(44±4.6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有效,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益口含漱液对机械通气(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细菌学的影响,探讨有效预防VAP的措施.方法 对ICU收治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3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162例,对照组应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应用益口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均4次/d,疗程10 d;插管后每天进行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分泌物细菌学检查,比较两组VAP发生、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口腔护理前后口腔细菌培养菌株数.结果 VAP发生率:<4 d对照组23.4%、试验组14.8%,4~10 d对照组27.2%,试验组1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V时间:对照组(14.2±2.37)d,试验组(8.96±1.09)d,住ICU时间:对照组(15.62±3.06)d,试验组(10.65±2.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前后口腔内细菌培养病原菌检出数,试验组护理前55株、护理后30株,对照组护理前68株、护理后53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益口含漱液对气管插管MV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预期接受机械通气>48 h者分为综合护理预防组(A组)、常规气管导管组(B组),A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置予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气管导管且每隔2h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胸部护理+使用超过幽门的鼻十二指肠管作鼻饲,B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常规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组B组,A组与B组VAP发生率为34.1%和66.7%,早发性VAP发生率为7.3%和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伟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78-1779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配对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时持续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时停止机械通气。观察两组行机械通气5d、1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5d、1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方法能降低和延迟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后给予集束化护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以及肺部感染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能够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红芹 《工企医刊》2011,24(3):32-34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监护指标(SPO2,心率,收缩压)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密闭式吸痰48例)和对照组(开放式吸痰32例).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5 min、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后5 min监护指标(SPO2,心率,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前5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莱芜市人民医院救治的9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678,t=5.9103;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178,x2=10.2424,x2=5.9905;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全麻手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外科行全麻手术的25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125例,术中空气采用空气克菌片消毒、气管插管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拔管前麻醉师用较细吸痰管深部(26~28 cm)充分吸痰,对照组125例,术中无空气消毒措施,气管插管前患者不漱口,拔除气管插管之前常规吸痰,吸痰深度约24~25 cm;观察两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2.8%,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麻手术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需求满足式护理对提高胸外科机械通气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及舒适度的价值。方法将纳入本院胸外科机械通气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唱歌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了需求满足式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情况、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日吸痰次数与日湿化液滴入量分别为6.67%、(2.68±1.27)次/d、(185.73±56.89)mL/d,均优于对照组的17.14%、(5.41±2.17)次/d、(113.56±43.75)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73±0.25)分、(8.86±0.3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42±0.27)分、(8.45±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需求满足式护理可优化胸外科机械通气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舒适度与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进式拔管法和传统拔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1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1例行机械通气病情好转准备拔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7例采用改进式拔管法.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拔管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9(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病情稳定后拔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改进式拔管法(实验组)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病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