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CT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在FCT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增强扫描已成为常用技术。CT增强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由于非离子型价格昂贵、来源有限,故只能选择使用离子型造影剂。目前常用60%-70%泛影葡胺,因其浓度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及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即使存注射碘造影剂前过敏实验结果为阴性者,  相似文献   

2.
朱来亮 《健康天地》2010,4(8):106-106
含碘造影剂是目前最常用的造影剂,一般认为,含碘造影剂的安全系数较高,机体对其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使用含碘造影剂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就拟对含碘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爱华 《现代保健》2014,(24):86-88
目的:探讨碘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0例需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照组),56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护理(观察组),包括心理护理、静脉注药护理、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周身发热189例(33.39%),感喉部烧灼紧束10例(1.77%),12例(2.12%)出现轻度恶心、呕吐,12例(2.12%)扫描结束后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荨麻疹样皮疹,10例(1.77%)患者发生渗漏,其中2例渗漏严重,导致扫描失败;其余注射顺利,全部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周身发热15例(44.12%),感喉部灼烧紧束3例(8.82%),3例(8.82%)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4例(11.76%)扫描结束后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荨麻疹样皮疹,2例(5.88%)患者扫描结束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4例(11.76%)患者发生渗漏,均较严重致扫描失败;2例(5.88%)患者出现轻度耳、喉头水肿。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时采取精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利于CT增强扫描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CT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静脉快速注射碘造影剂的一种检查技术,可发现平扫时漏检的病灶,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有利于病变的定性和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多数患者检查前易出现自疑、恐惧等心理变化,因此通过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副作用的护理干预和处理方法的探讨,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确保增强扫描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黄琴红 《工企医刊》2009,22(3):18-19
CT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后再进行扫描,增加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我院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做CT增强扫描231人次,出现不良反应11人次,其中轻度反应9人次,中度反应2人次,无重度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进行CT增强扫描时,加强对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取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本院收治实施CT增强扫描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护理方法分为常规组(n=45)和干预组(n=45),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扫描护理,对所有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4.4%及不良心理发生率8.9%与常规组22.2%、33.3%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CT增强扫描中实施护理干预可预防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1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做CT增强检查者597例(男性295例,女性3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8例,对照组2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记录患者造影检查中不良反应情况、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中、重度不良反应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331、0.096,P>0.05),但是在轻度不良反应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61,P<0.01),经过相应的优质护理及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好转(t=15.858,P<0.01);观察组患者心率异常率(10.40%)与对照组(22.0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39,P<0.01),观察组患者血压异常率(8.39%)与对照组(12.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54,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4.531,P<0.01).结论 放射性检查及治疗前的护理直接关系医疗工作的质量,护理在放射科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5年5月以来,应用泛影葡胺溶液增强扫描的320例,其中男191例,女129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45岁。发生不良反应者19例,其中出现面部潮红、全身烧灼感、口干、鼻塞、喷嚏10例;头痛、颈部抵抗感1例;头晕、恶心、面部烧灼感6例;头晕、心慌、胸闷、全身荨麻疹5例;口舌发麻、腹痛、全身荨麻疹1例;注药完毕扫描中出现发热、心慌、荨麻疹、抽搐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漏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也相应增多.为此,对造影剂外漏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保证高质量CT照片的需要,更是医疗安全之需要.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做CT增强扫描458例,特别重视对造影剂外漏的预防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晓青 《现代医院》2010,10(7):105-106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2008年期间患者静脉滴注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针对是否空腹,心理因素,静脉滴注的速度、浓度、时间等因素的总结,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达到了预防或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防止药源性疾病,为医师和药师合理用药提出合理建议。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收集11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1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18.2%),病情稳定6例(54.5%),进展3例(27.3%).不良反应:痤疮样皮疹4例(36.4%),腹泻3例(27.3%),胃肠道反应5例(45.5%),轻度肝功能损害2例(18.2%).[结论]吉非替尼在部分放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能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减轻用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总结护理对策。方法调查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30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3个月后出现的常见问题,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在使用胰岛素泵3个月后,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高血糖、异常低血糖、对胶布过敏、胰岛素渗漏、输注障碍、皮肤感染、输注部位疼痛、焦虑抑郁情绪等不良反应,其中,输注障碍、异常低血糖、异常高血糖发生率最高,其发生率分别为26.7%、16.7%、13.3%。结论通过了解胰岛素泵使用中发生的常见问题,适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保证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稳可信不良反应的表现,通过护理干预措施防止受损皮肤黏膜感染,促进受损皮肤和黏膜修复,使体温恢复正常,保护血管,减轻疼痛,促进舒适。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皮肤、口腔的保护,控制体温,营养支持,药物的安全应用,静脉输液的管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13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无合并其他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感染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加重病人的不适,影响病情的转归,应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不适,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阿奇霉素注射液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本院近1年来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所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为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86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门诊和病房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反应比男性高;不同剂量,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剂量小的组发生率低.结论 在使用阿奇霉素注射液的过程中,应向患者做好必要的解释和心理护理,应做好预防措施,责任护士应加强巡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做好患者不良反应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病人应用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08年5月因复发性流产接受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的临床资料60例.结果 1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点滴免疫球蛋白可能出现头痛、低热、红疹、心悸、气促等反应,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儿童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的安全性及医院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9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房、门诊第一类疫苗的接种登记资料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登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4年1月~2009年11月医院接种158315剂次,疫苗反应133例,其中一般反应125例,发生率为78.95/10万剂次,占疫苗反应的93.98%,主要以发热和局部红肿硬结为特点。异常反应8例,发生率为5.05/10万剂次,占6.02%,以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性疾病为主。偶合症1例,实施差错1例。[结论]第一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疫苗安全可靠。医院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护理纠纷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淼  李光昭 《现代医院》2001,1(1):39-40
护理纠纷成因包括护士和病人两方面因素。护士方面因素有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技术操作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及时;缺乏交流技巧;护理文件记录不准确。病人方面因素有: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缺乏医学知识;不配合治疗护理;自我意识强化;对医疗服务不信任。护理纠纷的防范对策:加强安全知识及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热情服务,谨言慎行;慎写护理文件等,以确保护理安全,防止护理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及分析。方法对512例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治疗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护理观察,治疗完成后继续进行电话随访2周~6年,平均25个月,记录治疗中、治疗后患者的各种反应和不适,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立即通知其回院检查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通过对512例治疗患者全程护理观察,其中52例出现不良反应(10.16%):51例系轻微不良反应,其中36例系原过敏症状加剧,15例出现新的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表现皮肤、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反应,1例严重过敏反应(0.2%),表现为过敏性紫癜。4~13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28岁组和29~50岁组,但14~28岁与29~50岁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过敏原为单品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二类和三类或以上品种者,二类品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三类或以上品种者。第2和3周发生不良反应者占不良反应人数的73.08%。结论通过观察和回访发现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出现不良反应与年龄有关,儿童易患;与过敏原种类多寡有关,过敏原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机率越高;不良反应多出现在第2、3周。  相似文献   

20.
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稚梅  梁素琴 《现代医院》2010,10(10):113-115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医院2年来发生的6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及与不同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仪器设备、低年资护士有关。结论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建立专科技术指引,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减少护理不良事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