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0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血液流变学资料,并与30例正常人及55例脑血栓形成病例的血液流变学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9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有显著及非常显著性意义。脑出血与脑血栓组比,除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血小板吸附率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外,另6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从而表明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致病因素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HS)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对98例妊高征患者与5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全血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ESR、FIB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全血低切、全血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ESR、HCT、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结论常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PHS患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各证型的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与中医分型联系.方法 :对40例肿瘤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凝组、血瘀组、热毒组、正虚组4组.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 :正虚组患者M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ηb)包括全血高切粘度(ηh)、全血低切粘度(ηl)、血浆粘度(η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明显降低,血沉(ESR)明显增快(P均<0.01).血瘀组患者MAR增高,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有改变.痰凝组与热毒组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MA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中医证型病理实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进行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主要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167例来源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对照组135例来自正常体检人员。抽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但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下降(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食道癌根治术中持续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与吸入异氟醚麻醉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探索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围麻醉手术期改善微循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36 例ASA分级为I-II级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开胸)的患者,术前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无肺部疾患;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合并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分为A、B、C3组,A、B两组分别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8 mg/(kg·h),C组吸入异氟醚,吸入浓度1%~2%.3组患者均用瑞芬太尼0.2 μg/(kg·min)和维库溴铵 0.03 mg·kg-1维持镇痛和肌松.所有患者于颈内静脉穿刺后(T1)(麻醉前),切皮后60 分钟(T2)、120 分钟(T3)、180 分钟(T4)抽取中心静脉血各12 mL检测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述各时间点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髙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统计学处理:应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两两比较的q检验,与常值比较应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取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组内比较:A组患者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和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在T2、T3、T4均比T1显著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T4比T1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髙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T3、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切粘度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T4比T1显著降低(P<0.05);C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髙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T2、T3、T4均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低切粘度和全血低切还原粘度T3、T4比T1显著降低(P<0.05),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略有增高,但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术中持续输注4 mg/(kg·h)丙泊酚可以有效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2)术中持续输注4 mg/(kg·h)丙泊酚在维持麻醉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并且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持续输注8 mg/(kg·h)更有宜,因此建议丙泊酚输注速度为4 mg/(kg·h);(3)食道癌患者术前均为高粘血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的血液流变学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98例原发性高血压和60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血细胞比容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瑞  延红 《实用医技》2008,15(2):185-18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98例原发性高血压和60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血细胞比客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液流变联合检测在脑梗塞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脑梗塞患者与58例正常人,分别测定HbA1c,和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并比较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脑梗塞组患者与正常组患者相比,HbA1c和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受试者,P<0.05,血浆粘度也高于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浆粘度较治疗前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的HbA1c含量与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循环障碍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脑梗塞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进行联合检测,能更加有效提示脑梗塞的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8842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血压水平将其分为三组,正常血压组5221例,血压正常高值组1787例,高血压组1834例。分别测定乓总胆固醇(F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和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的TC、TG、LDL—C、GLU、全血高切粘度(μbH)、全血中切粘度(μbM)、全血低切粘度(μbL)、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低于正常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和变形指数(TK)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TC、TG、LDL—C、GLU、血浆粘度、ERI、TK均高于正常高值组,HDL—C、μbH、μbM、μbL、HCT、EA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仅高血压患者存在高粘血症,在血压正常高值阶段就已经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低切相对粘度与正常组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提示治疗过程中,可采用抗凝、活血化淤方法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并将血液流变学指标作为监测病程、判断预后、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纳入观察组)及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45例(纳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粘度仪和无创伤监测仪监测两组孕妇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全血粘度(包括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搏量(SV)、心搏指数(SI)及血管顺应性(AC)等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孕妇血液流变学结合血液动力学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根据上述参数变化合理用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动力学情况,对预防及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4例躁狂症患者与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躁狂症患者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而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高粘滞血症及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液流变学及血浆蛋白的变化。方法173例绝经后女性按年龄不同分为A、B、C组,64例正常行经女性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蛋白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切变率为1s-1、5s-1、10s-1、30s-1、200s-1)、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低切)、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01);全血粘度60s-1、全血还原粘度(中切),红细胞电泳指数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全血粘度150s-1、全血还原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性指数虽有增高,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着性改变,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蛋白比值则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低。因此我们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可以作为绝经后女性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的病人,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按出血量、有无合并脑梗塞、有无合并高血压、病情等分组分析。结果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正常值。纤维蛋白原指标在病程长、合并脑梗塞、病情轻时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全血还原粘度在出血量少组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在合并高血压病组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病程、病情、出血量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门诊生殖中心治疗的150 名复发性流产患者为观察组 ,同期正常妊娠女性150名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数值 ,包括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低切 ;全血黏度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后血流变学指标复常率、妊娠超过5个月人数比例、血 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增长与孕周相符率、B超显示与孕周相符率.结果: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低切 ;血黏度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 ,以及血小板聚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妊娠后血流变学指标复常人率、妊娠超过5个月人数比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增长与孕周相符率、B超显示与孕周相符率都显著的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 ).结论:通过对自然流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以及血小板聚集检测 ,对复发性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排除年龄、体重及病程等因素影响后,通过锥板式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78例糖尿病患者与8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分析其异常特点.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粘度等几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脂增高的同时,多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改善血液流变状态从而改善微循环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40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脑梗塞血液流变学规律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除全血还原粘度以外,全血粘度(高切、低切、中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13项指标,脑梗塞组均增高或明显增高。结论:提示高稠、高粘、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改变.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脂变化.结果 观察组男女患者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男女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有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测定变化.  相似文献   

19.
9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丽英  谢勇  王莹莹  郑冰冰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41-1641,164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排除年龄、体重及病程等因素影响后,通过压力传感式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90例糖尿病患者与86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分析其异常特点。结果 糖尿病病人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粘度5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改善血液流变状态从而改善微循环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21例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过程中血液流变学(hemorrheology)动态观察发现:(1)全血低切比粘度和还原粘度、全血高切比粘度和还原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在AMI发生后1~3天升高提示预后不良。(2)血浆粘度改变对预后影响不大。表明动态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判断A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