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在203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不同方案和剂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 a内连续进行抗-HBs和HBsAg携带情况的追踪观察.[结果]5 a内抗-HBs阳性率一直高于90%;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在1~2岁期间下降了48.82%,2~6岁期间保持相对稳定;8例抗-HBs阴转后3~5 a仍未被感染;14例抗-HBs阴转1~2 a后又产生-HBs;无1例成为HBsAg携带者.[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10 a可不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HBsAg新生儿免疫后5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淑娟  肖飞 《职业与健康》2001,17(12):98-99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在203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不同方案和剂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a内连续进行抗-HBsAg携带情况的追踪观察。[结果]5a内抗-HBs阳性率一直高于90%;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在1-2岁期间下降了48.82%,2-6岁期间保持相对稳定;8例抗-HBs阴转后3-5a仍未被感染;14例抗-HBs阴转1-2a后又产生-HBs;无1例成为HBsAg携带者。[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10a可不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3.
对母亲是HBsAg阳性、1986年出生、注射过10μg×3乙肝疫苗的幼儿进行追踪观察。采微量血检测HBsAg和抗-HBs,并加强一针10μg乙肝疫苗,4个月后再检测抗-HBs。检测结果和1986年检测情况进行比较。5年后HBsAg阳性率为4.24%,抗-HBs阳性率为43.64%,加强一针乙肝疫苗后4个月,抗-Hk阳性率90.28%。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免疫儿童中HBsAg阳性者的来源、变化动态及再感染的转归,选取45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平均7.4年的随访。结果首次检查有63例HBsAg阳性,占观察人数的13.8%(63/455);随访中发现6例HBsAg阴转,阴转率为9.3%(6/63),阴转者的S/N值较低(26.7)。原HBsAg阴性者随访中发现7例HBsAg阳转,其中5例变为慢性携带者,占随访后总阳性者的8.1%(5/62)。结果表明:HBsAg阳性率在母亲双阳性免疫儿童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共发现6例阴转和5例阳转,其替换率<10%。并发现HBsAg阴转后5/6例无抗-HBs应答。阳转者中HBsAg阳转前均有低水平的抗-HBs,有1例HBsAg和抗-HBs同时存在。对上述病例的特征进行了讨论,表明对母-婴免疫阻断效果的全面评估至少需要3年。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和免疫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广东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广东省1992~2003年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乙型肝炎发病率和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等资料。结果乙肝疫苗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逐渐完善,1997年、2003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分别为73.6%、93.1%;1993~2003年乙型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80/10万,从1993年的28.85/10万上升至2003年的33.00/10万,其中0~4岁组和5~9岁组分别由17.05/10万、26.10/10万下降至6.36/10万、6.72/10万;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由1992年的16.76%下降至2002年的13.28%,其中1~4岁组和5~9岁组分别由16.76%1、9.14%降至4.86%、6.39%,10~59岁组变化不大。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能显著地降低乙肝发病率和HBsAg携带率;今后在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的同时,应考虑开展对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和重点人群进行乙肝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母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状况与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在邯郸市随机抽取8022名满7月龄--2周岁儿童及其母亲,调查儿童的HepB接种情况,采取试纸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母子HBV标志物携带状况,并检测HBsAg阳性母亲的HBV基因型。结果母亲HBsAg阳性率为2.43%,儿童阳性率为0.45%,HepB保护率为81.48%。143名HBsAg阳性母亲中有127名C型,占97.69%。26对母子名HBsAg均阳性的母亲中,大三阳9名,小三阳5名,HBsAg和HBcAb阳性10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结论母亲HBV基因型中以C型为主。阻断HBsAg阳性的母婴传播应采取联合接种HepB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措施,同时,HBsAg和HBcAb双阳性母亲在母婴传播中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适合广东省农村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的管理模式。方法 1999~ 2 0 0 2年在广东省贫困地区 5个市县进行了以“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扩大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 ,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对接种技术队伍培训 ,规范免疫程序和工作程序 ,建立检查考核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模式的研究。结果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实施前的 6 3 9%提高到 84 1%和 88 7%。试点县 1~ 2岁儿童实施前HBsAg携带率和抗 HBs阳性率分别为 5 2 %、4 5 4 % ;实施后HBsAg携带率和抗 HBs阳性率分别为 1 2 %、78 3%。试点前后HB 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8 93,P <0 0 5 ) ,抗 HBs阳性率差异也有显著性 (χ2 =73 5 2 ,P <0 0 5 )。结论 该接种管理模式对提高接种率 ,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可以在广东省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乙型肝炎不同流行区最佳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比较在乙型肝炎不同流行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成本效益,探讨最佳免疫策略。方法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综合权重评分法,筛选高中低流行区最佳免疫策略。结果隆安、上海和济南三地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均获明显的经济效益;定义的不同流行区均以低剂量免疫策略(10μg×3方案)的效益成本比值最大,高、中、低流行区分别为49.91、54.53、37.68;具有较高免疫保护率的高剂量免疫策略可获最大净效益;权重综合评分分析显示,低剂量免疫策略为最佳乙型肝炎免疫策略。结论建议经济较落后地区实行低剂量免疫策略,期望获得较大效益成本比;经济发达地区实施高剂量免疫策略,以获较大净效益并明显降低人群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1992年以来,江苏省将新生儿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徐州市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不断上升,并一直维持较高的接种水平.乙肝疫苗免疫后,群体观察发现,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由原来的10%降至1%~2%[1-3].为了解近4a来徐州市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情况,找出影响接种率的原因,以便能够确保新生儿童乙肝疫苗的全程及时合格接种,笔者于2002年12月对徐州市1998~2001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接种小学生抗体反应比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国产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批国产、2批进口酵母乙肝疫苗和4批国产仓鼠卵巢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对550名小学生进行了1年免疫效果观察。结果未发现所有接种对象出现严重副反应。完成3针免疫后1个月时,接种各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90%以上,其后开始缓慢下降。除两组外,2批国产酵母疫苗组免疫后7个月时抗体滴度显著低于进口酵母疫苗和国产CHO疫苗组,但在第一针免疫后1年时,与Merck公司疫苗和CHO疫苗差异无显著性。除Amgen公司酵母疫苗外,其他各批疫苗抗体滴度峰值均出现在免疫后7个月。2批国产酵母及2批同年CHO疫苗不同批号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国产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好,对小学生免疫效果达到进口基因重组疫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将624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是0、1、6月龄单用乙肝疫苗免疫,每次20μg;另一组是出生时先注射HBIG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肝疫苗,每次20μg。两组婴儿分别于1、3、6、12、18、24月龄及以后每岁静脉采血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同时随访,平均随访6.34±1.71年。结果显示有89例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其中82%在6月龄前初次出现HBsAg阳性,主要是宫内感染。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其慢性HBV感染率高于单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用疫苗,24.5%和10.7%,P<0.005;HBIG+疫苗,10.6%和3.8%,P<0.05),而且在6月龄内初现HBsAg阳性的婴儿中,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慢性化率也高于单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单用疫苗,68%和40%,P<0.025)。同单用疫苗相比较,HBIG联合免疫组使1岁时的慢性HBV感染率由17.6%降为5.0%;总慢性HBV感染率双阳性组由24.5%降至10.6%(P<0.005),单阳性组由10.7%降至3.8%(P<0.025)。双阳性母亲婴儿中初现HBsAg阳性婴儿的慢性化率也降低了,而出生时HBsAg阴性、1~6月初现HBsAg阳性的婴儿,慢性化率由40.9%降至0(P=0.0315)。出生时HBsAg阳性的婴儿,1月龄HBsAg阴转率由26.4%提高至58.8%(P<0.025)。说明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仍呈慢性HBV感染者,主要始于宫内感染;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更易形成慢性HBV感染。单用疫苗对产时感染的阻断不完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对宫内感染的慢性化也有一定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效果 ,寻求加强免疫时机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于 1996~ 1999年连续 4年对 1~ 5岁儿童免疫后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 :5岁以下儿童抗 -HBs阳性率为 78 6 6 %~80 5 6 % ,抗 -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 3 41%~ 3 5 1% ,未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不同地区儿童免疫后效果较一致 ;母亲HBsAg阳性儿童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效果理想 ,儿童HBsAg携带率主要为宫内感染或出生后早期感染。据此建议对该类儿童应在出生后 1~ 2年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3.
161例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良好。接种20μg疫苗的婴儿抗-HBs阳转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1:448.9;接种10μg疫苗的婴儿抗-HBs阳转率为97.3%,滴度为1:217.8。母亲的HBV感染状态与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有密切关系。母亲单独抗-HBs阳性的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抗-HBs应答最佳(阳转率为100.0%,几何平均滴度1:670.4),依次为母亲HBV感染标记全阴性的婴儿(100.0%,1:376.4)。母亲抗-HBs和抗-HBc共阳性的婴儿(100.0%,1:218.2);而母亲为HBsAg阳性或单独抗-HBc阳性的婴儿的抗-HBs应答较差(75.0%,1:40.3;或100.0%,1:28.5)。本次研究提示机体的遗传特征以及母体HBV传染性强弱对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状况和转归,为乙肝免疫策略提供依据.选择湘潭市和正定县现场829例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平均10~11年的随访.结果首次检查有6例HBsAg阳性,7例抗-HBc阳性,均发生在农村现场,在那里首针免疫时间为101天.据此推测,上述感染很可能是发生在免疫之前.在随访中共发现17例执-HBc阳转,其中6例变为持续阳性。抗-HBc阳转者的持续阳性率为0.72%(6/829).随访中未发现任何HBsAg阳转者.这表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在乙肝疫苗免疫后HBV再感染的机率很低(0.72%),而且多为一过性(11/17).对此种再感染的性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北京市现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利用北京市1999~2004年部分区对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进行HepB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血清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杭体(抗-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所监测的727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2.5%。母亲[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者HBsAg阳性率高于母亲单阳性者。抗-HBc阳性率为6.1%,母亲单阳性者和母亲双阳性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为85.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90.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且母亲单阳性者抗-HBs阳性率高于母亲双阳性者。HepB保护率为92.2%(95%CI:90.3%~94.1%),其中对母亲单阳性者的保护率为93.4%(95%CI:92.3%~94.5%),对母亲双阳性者的保护率为89.3%(95%CI:87.2%~91.4%)。结论北京市现行HepB免疫策略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免疫保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规律接种效果.方法 选择130例患者,根据是否规律接种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孕妇在孕28周及预产期前1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新生儿按照体重使用0.5ml、kg,145 IU/ml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并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μg,对照组则因为各种原因,在总计母体2次注射,新生儿4次注射中存在1次以上的未注射,在新生儿12月龄和18月龄分别检测小儿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情况,并统计两组抗体滴度.结果 12月和18月龄时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12月龄和18月龄乙肝表面抗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规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新生儿出生后实施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能较好的达到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大规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疫苗大规模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于2000年4-6月对本市部分乡镇2528名2-4岁儿童采用整群随抽样方法进行HBsAg,HbsAb,HBcAb检测。结果 新生儿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b阳性率达80.1%,HBsAg感染率由7.4%下降到2.0%,其保护率为73.0%,高于全国部分城市郊区的58.1%,但各乡(镇)之间的免疫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别。结论 要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必须加强对乡(镇)防保医生的业务培训和督促检查,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月龄~15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抗体(抗-HBs)阳性率,评价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儿童免疫基金(GAVI)项目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二级抽样的方法,从全疆67个县共抽取8月龄~15岁人群4 633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HBsAg及抗-HBs。结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月龄~15岁人群HBsAg阳性率2.29%[95%可信区间CI为1.9%~2.8%],单抗-HBs阳性率45.65%(95%CI为44.2%~47.1%)。不同民族人群HBsAg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9.146,χ2=755.694,P均<0.01)。GAVI项目干预后,8月龄~2岁儿童HBsAg阳性率从项目前的2.74%降到项目后的为0.82%,下降了70.1%;单抗-HBs从项目实施前的41.75%提高到项目实施后的64.72%,上升了55.0%。结论GAVI项目启动后取得显著效果。为保证GAVI项目的顺利开展,应提高第1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大力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接种乙肝疫苗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