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立式分娩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在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经阴道产的600例产妇列为入组对象。每组300例,观察组即采用直立式分娩方式,对照组采用仰卧截石位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新生儿情况。结果:根据测量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总产程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会阴侧剪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直立式分娩有利于自然分娩,保障了新生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产妇分娩中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入院宣教,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孕期患病、产时配合、新生儿阿氏评分及孕妇孕期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时配合、新生儿阿氏评分及孕妇孕期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具有直观、易懂、易掌握等特点,对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结局和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腹式深呼吸指导及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娩中疼痛情况,患儿宫内窘迫情况;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分娩中及分娩后疼痛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宫内窘迫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中给予腹式深呼吸及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减少患儿宫内窘迫,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产妇精神状态(焦虑和抑郁)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探讨焦虑和抑郁发生的社会相关因素。为产前、产时实施心理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90例健康产妇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OS)评定精神状态。所有产妇以产科常规、家属陪伴进行分娩而不进行干预,观察其分娩方式;按分娩方式分为正常产组、产钳助产组和剖宫产组。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及卡方趋势检验。结果190例产妇中存在心理障碍的占59.47%,其中焦虑发生率为20.52%,抑郁发生率为24.74%,焦虑并抑郁发生率为14.21%,剖宫产组、产钳助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组,而且焦虑和抑郁的发生随年龄增大、学历增高而增加。未参加母婴宣教的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参加母婴宣教的孕妇。结论焦虑和抑郁状态是增加手术助产率的一个显著因素,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参加母婴宣教等社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初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2组产妇进产室后均给予常规护理缓解紧张情绪,对照组使用自然分娩的方式,采用长腹式呼吸镇痛法缓解疼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镇痛法。观察2组产妇的Wong-Bakcr脸评分、VAS评分,评估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评定疗效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Wong-Bakcr脸评分(5.54±1.27)分、VAS评分(5.21±1.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01±1.02)分、(7.85±1.23)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显著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镇痛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成功妊娠后的入院待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入院待娩的84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顺产、剖宫产、胎吸、产钳分娩)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产妇所占比例。结果 2组顺产、剖宫产、胎吸、产钳分娩情况及分娩时间、出血量、输血产妇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CRM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金标准术式,且不会增加产妇的剖宫产率,基本上不会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护理措施以保证母婴安全。方法:对收治的28例高危妊娠产妇进行了产前和产时的护理观察。结果:37例平安分娩,新生儿死亡1例,无产妇死亡。结论:加强产前检查,提供良好的产前护理和加强入院后的护理及加强产妇产程的监护、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孕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腹产率上升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前孕检和产前宣教,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的对于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妇剖腹产率及剖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剖腹产率为50.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选择剖腹产各原因所占比重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以及产前健康宣传等措施能够影响孕妇在选择分娩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剖腹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分娩预演对促进初产妇分娩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初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实施产前分娩预演宣教,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管理,未进行产前分娩预演宣教,收集相关数据后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综合满意度及对助产士的护理依从性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综合满意度及对助产士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产前分娩预演的宣教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综合满意度,提高患者对助产士的护理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高危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高危产妇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30例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统计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科意外事件、对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顺产率更高,阴道助产与剖宫产率更低。观察组分娩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更低。观察组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高危产妇分娩质量,减少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准备、健康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分娩后采用全程优质护理自评量表(SAS)评定产妇的全程优质护理状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42天产妇的分娩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自然分娩产妇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按摩水道穴对产妇分娩后首次排尿和预防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1000名产妇,根据其是否曾有过分娩经历和是否接受了水道穴按摩分成4组:初娩组,初娩+穴位按摩组,经娩组,经娩+穴位按摩组。未接受穴位按摩的两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自然排尿或后期必要时采用导管排尿;而两组接受穴位按摩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按摩刺激水道穴。记录并分析各组产妇分娩后首次排尿参数、时间、排尿后残余尿量、排尿时的舒适感、尿潴留的发生率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水道穴按摩可缩短初娩产妇、经娩产妇分娩后首次排尿时间,减少初娩产妇、经娩产妇产后尿滞留量,降低初娩产妇、经娩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初娩产妇、经娩产妇首次排尿的舒畅感。结论:水道穴快速按摩刺激在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排尿问题和尿潴留并发症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管理对提高分娩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在医院进娩的500名产妇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引入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分娩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优质接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能够适应产妇的身心需要,提高优质接产率和产妇护理满意度,提升分娩室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评分管理对产妇临床分娩方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4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120例和对照组6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对产妇分娩方式进行评估指导,并实施相关分娩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分级评分管理方案对产妇进行分级管理,实施分娩风险告知及相关分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顺产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3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P0.05);观察组顺产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风险分级评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从而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褥期育儿知识宣教对产妇育儿知识认知及幼儿发育的影响。方法:126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育儿知识依靠传统家庭模式及个人经验获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性育儿知识宣教,比较两组孕妇育儿知识水平及幼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育儿知识认知总分10.2±1.9分,高于对照组的6.9±2.2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发病率为16.9%,低于对照组的发病率33.3%(P0.05):观察组体格发育、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褥期育儿知识宣教能提高孕妇育儿知识认知水平及婴幼儿整体发育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分娩疼痛会导致孕妇交感神经兴奋,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等物质的释放增加,导致产程延长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等不良后果。患者自控硬膜外麻醉(PCEA)是一种较为有效而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但在分娩镇痛实施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与护理。现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9月采用PCEA分娩镇痛的86例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在产妇自然分娩中的临床效果.以更好的保证母婴健康。方法选择待产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由专人实施"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轮斑制度,由助产士按照常规方法处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产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和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采用全程责任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产科质量,对母要的安全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月~2011年9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东门社区的产妇280例,其中在专人负责定期通知到门诊孕妇学校健康知识教育一直到分娩的140例产妇为实验组,未接受孕妇学校健康知识教育的140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教育。结果:通过两组对比观察,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与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该院接收的94名初产妇,入选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利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性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产后健康宣教。对照不同护理模式对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与产后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优良率为93.6%,相比较对照组产妇的80.9%,观察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比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子宫进入盆腔、恶心恶露和住院时间,观察组产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结束后,加强产后健康宣教,在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改善产妇情绪状态,有助于产后康复,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初产顺产者在分娩过程中以自由体位、分娩减痛法联合分娩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广宁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568例入院待产并为初产的孕妇,按孕妇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一般组(自由体位分娩)、观察组(自由体位、分娩减痛法),两组人数均为284例,观察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评估分娩过程中产妇疼痛感,记录产妇分娩结局,同时对产后5 min新生儿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2%,明显低于一般组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疼痛程度较一般组低,新生儿评分高于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用时以及分娩出血量均较一般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初次顺产孕妇行自由分娩体位、分娩减痛法联合,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