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44例新生儿G-6-PD缺陷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25例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G-6-PD缺陷时感染、早产、低体重、ABO溶血是引起主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其中ABO溶血、早产、低体重是发生核黄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金萍 《广州医药》1999,30(5):64-65
我院近两年来共诊治4D例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氨酶(下称G-6PD)缺乏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叩例中,男对例,女11例,日龄1-5天28例,>s天12例。足月儿里例,早产儿6例,过期产2例CI分钟Apgar氏评分4-7分4例,8-10分36例。40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35-N访的例,<35叽16例)c③血清总明红素,足月儿>2刀.6UInchL,早产儿>256.SUInchL,以未结合肥红素增高为主。实验室检查:除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及血胆红素检测外,外周血象中血红蛋白<1领办L对例,>1七分L19例,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6PD缺陷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疗规律.方法:回顾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12例G6PD缺陷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资料.结果:男11例,女1例,均为足月儿,住院日龄为(8.0±4.7)d,<7d3例,≥7d9例.症状以嗜睡或反应差、发热、抽搐最常见.体征有手足心发黄,颈后仰或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增高及脑性尖叫.血清胆红素峰值(486.25±153.2)μmol/L,9例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9例G6PD活性重度缺陷(<0.3IU/L),其中3例G6PD活性为0.治愈8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G6PD缺陷致胆红素脑病特点为男性足月儿多见,75%入院≥7d,症状以嗜睡或反应差、发热最常见,1/2有抽搐,体征以手足心发黄、颈后仰或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增高常见.9例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多伴有贫血和G6PD活性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碳氧血红蛋白(COHb)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ABO溶血患儿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非溶血性病理性黄疸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C0Hb、总胆红素(STB)峰值水平。  结果  观察组COHb(1.39±0.36)、STB(270.10±63.73)均高于对照组COHb(0.93±0.34)、STB(158.62±2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Hb诊断ABO溶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灵敏度78%,特异度72%。  结论  COHb在新生儿发生ABO溶血早期可见明显升高,可作为新生儿发生ABO溶血性黄疸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碳氧血红蛋白(COHb)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ABO溶血患儿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非溶血性病理性黄疸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C0Hb、总胆红素(STB)峰值水平.结果 观察组COHb(1.3...  相似文献   

6.
7.
我院自实行母婴同室以来 ,重视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采取综合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9~ 2 0 0 0年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 4 10 8人 ,其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88例。其中新生儿ABO溶血症 36例 ,新生儿窒息 2 8例 ,其他 2 4例。血清胆红素最高 392 .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临床分析秦西琳(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儿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G-6PD1989年11月至1996年11月收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血胆)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本发地区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谭艳华 《西部医学》2006,18(2):189-190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酶(G-6-PD)缺陷症遗传分布及临床表现情况。方法对348例新生儿G-6-PD缺陷症患儿进行G-6-PD活性检测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男女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临床表现以黄疸、贫血为主,严重的可产生胆红素脑病。结论G-6-PD缺陷症发生率有性别差异,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干预,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俊  田鸾英  黄璐  常利利  宋艳 《海南医学》2012,23(13):13-14
目的探讨G6PD缺陷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的影响。方法确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7例,分为两组:G6PD缺陷症组37例,G6PD正常组4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双面蓝光光疗,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血红蛋白和治疗后TSB、血红蛋白、总光疗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前TSB分别为(278.43±15.26)μmol/L和(276.68±12.15)μmol/L(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65.58±10.90)g/L和(160.95±9.76)g/L(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后TSB分别为(168.70±9.79)μmol/L和(162.68±12.09)μmol/L(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50.59±7.82)g/L和(153.63±7.80)g/L(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总光疗时间分别为(65.51±16.87)h和(45.00±12.67)h(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7.22±1.60)d和(5.58±1.45)d(P<0.01)。结论 G6PD缺陷症新生儿虽无明显溶血发生,但G6PD缺乏也会延缓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增加光疗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CG)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新生黄疸患儿124例(包括溶血性黄疸组37例、感染性黄疸组46例、生理性黄疸组41例)和健康新生儿6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均相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CG水平,同时检测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三个病患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显著增高(P均<0.001);其中溶血性黄疸和感染性黄疸组血清CG、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5),而溶血性黄疸组与感染性黄疸组相比,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G与TBA成正相关(r=0.764,P<0.001);溶血性黄疸组分别以生理性黄疸和健康新生儿为对照,其CG曲线下面积为0.711和0.995,均明显高于TBA、ALT、AST、GGT指标;且其敏感性也高于其他指标。结论血清CG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的鉴别诊断评价指标之一,其在新生儿肝功能损伤中的诊断效能优于TBA、ALT等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疗效。方法将121例确诊HDN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常规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400mg/kg·d,2 ̄3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值、日均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值分别为(153.42±45.21)μmol/L和(56.49±24.05)μmol/L,均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23.51±11.19)h,累计光疗时间(3.01±0.89)h,均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IVIG能有效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大大缩短光疗时间,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HDN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毛秀英  李宝东  袁江 《医学综述》2007,13(23):1874-1875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确定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40例晚发母乳性黄疸(LBMJ)患儿、40例生理性黄疸患儿、42例正常新生儿血清TBA及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同时测定生理性黄疸组黄疸消退前后TBA及总胆红素(TBIL);晚发母乳性黄疸(LBMJ)组不停母乳光疗前后TBA及TBIL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血清TBA为(9.2±5.5)μmol/L,生理性黄疸组血清TBA为(9.8±4.8)μmol/L,LBMJ组血清TBA为(31.4±12.8)μmol/L。LBMJ组与对照组及生理性黄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生理性黄疸组黄疸消退后TBA仍高,与TBIL产生分离现象。③LBMJ组不停母乳光疗TBA及TBIL均显著降低。结论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LBMJ组不停母乳光疗治疗结果显示光疗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不停母乳光疗可用于作为治疗LBMJ方案。  相似文献   

15.
母乳性黄疸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以期早诊断和治疗。方法: 72例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21 μmol/L者70例,其中总胆红素>342 μmol/L者22例,在光疗及茵栀黄、思密达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暂停母乳48~72 h。总胆红素221~342 μmol/L者48例,在光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继续母乳喂养。结果: 58例(80.6%)患儿在3天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原来水平的50%。结论: 母乳性黄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干预可加速黄疸消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ABO-HDN病例92例,均为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或B型。早期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即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诊HDN患儿即刻开始IVIG治疗;晚期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后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诊HDN患儿给予IVIG治疗;其余治疗无差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高峰值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01),而两组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高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IG治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下降(P>0.05),而早期治疗组Hb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01)。早期治疗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治疗组(P<0.001)。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能避免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继续进展,有效阻断溶血过程。在HDN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早期应用IVIG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姜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31-13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胆红素脑病时血清、脑脊液胆红素含量与病情评估。方法选取2006-2010年新生儿黄疸368例,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胆红素含量,比较两组患儿不同体液中胆红素浓度。结果胆红素脑病组血清及脑脊液中胆红素含量较病理性黄疸组明显升高(P〈0.05),其含量高低同病情呈正相关(P〈0.01),血清与脑脊液胆红素比值与病情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及脑脊液胆红素可以作为胆红素脑病较敏感的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培菲康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患者41例,显效率为80.4%,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28例,显效率为54.9%,有效率为7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结局,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陆蓓  王静  罗小丽 《四川医学》2011,32(3):342-344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自2009年1月~2009年4月,经头颅彩超、头颅CT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不仅与早产和低氧有关,而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孕妇健康状况也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对存在颅内出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尽早行头颅彩超、头颅CT检查。及时发现颅内出血,早期治疗,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感染新生儿临床数据,认识新生儿RV感染的特点,以早期发现、避免误诊,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防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扩散。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102例1岁以内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比较2组患儿的体温、发热天数、呕吐及腹泻次数、血气分析中的碱剩余(base excess,BE);并将新生儿组中以“败血症?”收入院的患儿与同期确诊严重细菌感染的新生儿进行分析,比较其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WBC)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 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比较,2组患儿大多均有发热,但新生儿多为低热,发热时间短,而婴儿多为高热,发热时间相对较长,且新生儿呕吐及腹泻次数均较婴儿少,血气分析BE值下降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组中以“败血症?”收入院的患儿与同期确诊严重细菌感染的新生儿比较,2组患儿病初WBC总数及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病24 h后复查则严重细菌感染组WBC总数及CRP值较轮状病毒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尤以CRP值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新生儿RV感染与婴儿比较多表现为短程低热,典型消化道症状轻微,部分新生儿有精神减弱、纳奶少、皮肤发花、末梢循环略差等败血症样表现,常以“新生儿败血症?”收入院,易误诊,与严重细菌感染新生儿不同之处为热程24 h后白细胞总数及CRP值无进行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