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但是其临床症状、内窥镜所见及活体组织学检查,三者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不一致的。有的内窥镜及活检呈明显的炎症改变,但病人则无症状;有的胃炎症状很重,而病理改变很轻;有的胃镜下见为正常胃,活检可发现慢性炎症;有的胃镜下见浅表性胃炎而组织学可见萎缩性改变。有人观察300例病理证实为萎缩性胃炎者,内窥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22%。萎缩性76.3%。肥厚性1.7%。另一组50例病  相似文献   

2.
关节炎的滑膜活体组织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肤采取膝关节滑膜做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称活检),以前几乎未被应用,但此法简单、完全,疼痛轻微,并可反复进行;门诊病人可就地进行检查。单一关节受累的炎症性关节疾病,原因不清时需进行滑膜活检。当滑液检查和培养未能确诊时,滑膜活检可将需要特殊治疗的结核、其他亚急性感染、绒毛膜结节性滑膜炎等,与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相区别。风湿病样关节炎特征性改变在临床发病后第一周即可出  相似文献   

3.
袁平戈 《肝博士》2007,(2):24-28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以下简称肝活检术)是采取肝组织标本的一种简易手段,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包括通过肝脏穿刺、腹腔镜及外科剖腹术采取的肝脏活体组织标本。虽后二者采取标本准确,但需进行腹腔镜检查及有外科手术机会方可取得活检标本,因而临床上常用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杳。  相似文献   

4.
陆忠华 《肝博士》2013,(4):11-12
大部分人终身携带病毒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无肝病相关症状和体征,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感染者,是慢性HBV感染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近年来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普通人群HBsAg携带率为  相似文献   

5.
6.
我院自1980~1981年对51例疑为上消化道癌患者行胃镜检查,每例均取活体组织并作组织印片。现报告如下。 检查方法每例取活体组织3~6块,先行组织印片后送病理  相似文献   

7.
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是临床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确定诊断、决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991年我院首次开展这项技术,填补了本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我科首次肾穿3例,均获成功。 1 术前护理 1.1思想准备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肾活检对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意义,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嘱其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向  相似文献   

8.
医、药学等领域中,常采用猕猴作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的实验动物模型。以往,研究人员对猴肝脏疾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尸枪病理检查。对自然生活条件下肝活体组织的裣奄,国外有少量报导,国内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9.
有止血障碍的病人禁忌行经肝被膜的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但经肝静脉壁对肝实质穿刺,穿刺孔如出血而是出血在静脉内,故无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法国肝病理生理研究所的D Lebrcc应用此法已进行了2,000例检查,方法是将一根45 cm长,远端弯曲的穿刺针通过由右颈内静脉导入下腔静脉、肝上静脉的导管,针穿刺静脉壁至肝实质抽吸取材,如注射少许对比剂可使针置于最适当的部位。成功率97%,只是对左、右颈内静脉不能穿刺者或下腔静脉和肝上静脉  相似文献   

10.
1资料 我科自2003年5月-2004年5月共做了10例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病人,其中女7例,男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例,平均年龄38岁。  相似文献   

11.
眼前,对癌肿的治疗无疑以早期发现早期切除为最保险。但是癌肿的早期发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对体内各种脏器的癌肿的发现固然困难,即在体表面的如在乳腺内的癌肿发现时往往已不是早期。据日本第30次乳癌研究会,第30次会议(1979年)。从全国收集的10839例乳腺癌中,在比较早期的T_1(国际抗癌协会分类法)阶段即肿癌的直径在2厘米以内的只占全数的27.5%,其他都已超过了直径2厘米以上即T_2价段以上了。  相似文献   

12.
<正> 应用导管式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心肌活检)是1962年榊原、今野等研究改进后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晚近认为这一技术是提供活体心脏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新方法。现已成为某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可靠的依据。自1982年4月至6月,我们应用本法共检查了16例病人(32例次),现将有关资料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为传染病医院,有部分慢性肝病病人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行肝活检术.2000年1月~2005年10月,我病区开展了42例肝活检术,现将肝活检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1929年Arinkin首创骨髓穿刺以来,骨髓检查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简便而安全的诊断方法。但骨髓穿刺尚有其局限性,如易混入过多末梢血液;不能观察到骨髓组织的眞实结构;以及在一些疾病中不易或不能抽到骨髓液,如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骨髓再生不能或骨髓腔中被異常细胞所充满等。1958年Mc-Farland等以Vim-Silverman针行骨髓活体组织检查,其法较之外科活检简易、安全,且取得的标本不含骨皮质,脱钙之时间可缩短,故近年来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我院自1961年开始采用该法,感到此法确实简  相似文献   

15.
1955年Defrancis等首次报告应用针刺胸膜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胸膜活检)的方法诊断胸膜病变。近年来,国内也屡见报道。本文总结了我院1980年以来所行胸膜活检73例97例次的结果及病理组织学所见,并对Vim-  相似文献   

16.
<正> Pianese(1903年)首先创用套管针在腓骨骨骺进行骨髓穿刺术,Ghedini(1908)年在胫骨上三分之一部位进行骨髓环钻术,Seyfarth(1923年)选择胸骨作环钻术,从1929年Arinkin使用骨髓穿刺针抽吸髓液涂片作为血液病的检查方法以来,骨髓活检似乎已由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所代替。但是由于抽吸骨髓往往被窦血所稀释,Berlin用同位素检查稀释度为40~100%,有时干抽或抽出的髓液不能确切地代表骨髓细胞的增殖情况;而骨髓活检组织切片可以观察造血组织的完整结构包括细胞的多寡及其分布、脂肪组织、有无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经心内膜切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方法,及采用自制的心肌活检钳的经验。对心肌活检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及应用范围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加以讨论。认为心内膜—心肌活检是安全、易行的。  相似文献   

18.
胸膜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病状之一,其产生原因众多,如在肺或其他脏器有明显病变时,则甚易确诊,否则要确定其病因甚感困难。过去认为胸腔积液糖定量减少者为结核性胸膜炎,现在认为以此方法来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系不可靠。从胸腔积液中找出肿瘤细胞,虽可决定其病因,但据1950—1952年Leuaen 与 Carr 氏的统计,仅有50%病例  相似文献   

19.
引起胸腔积液的病因甚多,仅通过胸液的常规检查及酶学检查常不易确定诊断。为此,我们从1982年5月开始行针刺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进一步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42例均为1982年5月~1990年5月我院住院病人,经询问病史、体检、胸部 X 线摄片,确定有胸腔积液并经胸水常规检查不能  相似文献   

20.
快速经皮肝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改良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15500)苏子学参照Menghini针原理,改用9号腰椎穿刺针改良快速肝穿刺活检术,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41例,女11例,年龄14~76岁。原发性肝癌6例,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