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IPL)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性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IPL MSCT表现。结果MSCT首次检查即明确诊断正确者15例(19.7%),其余被提示为肺癌诊断者43例(56.6%),结核球19例(25.0%),良性病变12例(15.6%),错构瘤2例(2.6%)。分析76例肺部肺炎性假瘤MSCT表现,发现肿块位于肺的外周、局限性胸膜增厚粘连、病灶边缘多发性空泡征、病灶下缘散在结节征、桃尖征、平直征及均匀强化等征象,对肺炎性假瘤的MSCT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综合分析肺炎性假瘤特征性的MSCT表现,结合其肺内感染病史有利于提高肺部炎性假瘤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42例肺结核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肺结核瘤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结核瘤病例的临床症状、胸片、断层X线片和CT等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并将病灶的影像和表现对照巨体标本的病理发现,寻找重要鉴别诊断征像。结果分叶轮廓,毛刺状外缘,空泡征,卫星病灶,胸膜改变,钙化点为重要征象,其中分叶轮廓、毛刺状外缘以及胸膜改变等尤其需要细致辨认。结论应用这些重要鉴别诊断征象,结合结核瘤阳性化验结果,可帮助鉴别肺结核瘤和肺癌,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X线平片的表现。方法搜集9例经临床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X线平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炎性假瘤的主要X线平片显示为单个类球形致密影,大小2~8cm不等,多介于2~4cm,6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示有小蜂窝状透亮影;1例见有支气管充气征;7例边缘部分清晰整齐;2例边缘模糊似粗长毛刺。结论胸部X线平片动态观察炎性假瘤,应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予以鉴别。X线平片对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患者肺部残留病灶的CT表现及其转归。方法83例临床治愈患者出院1个月后进行X线胸片和CT检查,对肺部有病灶的病例间隔2个月后再次复查X线胸片和CT.对两次随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肺部残留病灶与SARS类型的关系。结果30.1%(25/83)病例肺部存在残留病灶.CT表现包括磨玻璃影6例,网状影5例,片状影3例,索条影2例.磨玻璃影和卜述其他病灶混合影9例,2个月后复查除两例外均有不同程度吸收;SARS重型病例肺部残留病灶比例(36.8%)高于普通型(1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临床治愈SARS患者肺部仔在残留病灶,CT表现以磨玻璃影、网状影为主.SARS重型病例肺部残留病灶比例高于普通型,这些病灶经治疗大部分有不同程度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要点,进一步提高影像学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提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全部病例均做了胸片及CT检查.结果 周围型肺癌主要征象:(1)分叶征;(2)毛刺征;(3)胸膜凹陷征.次要影像学表现为: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空洞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及空泡征等.结论 周围型肺癌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但肺部病变表现较复杂,故要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炎性假瘤的X线与CT表现(附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昭才  梁有禄 《内科》2007,2(5):763-765
目的观察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与CT特征,提高本病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5例经X线与CT检查诊断的肺炎性假瘤,29例经抗炎治疗后病灶全部或基本吸收、消失,6例经病理证实。结果35例肺炎性假瘤发生在两肺下叶共25例;右肺上叶4例;右肺中叶2例,左肺上叶4例。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27例;不规则8例。密度均匀20例;不均匀15例,其中有钙化5例。靠近胸膜处病灶有胸膜反应者20例。结论全面综合分析肺炎性假瘤的X线与CT征象,结合肺感染病史及抗炎治疗动态观察对提高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X线、CT定期复查有助于肺炎性假瘤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15例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术前CT检查资料,分别对病灶形态、大小以及增强前后病灶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表现为类圆形结节型7例,不规则斑块或肿块型8例;病灶最大径范围约10 mm~50 mm,平扫CT值约29~45 Hu,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5例,无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轻中度强化6例。病灶周围的CT表现:病灶边界光滑、清晰4例,毛刺征、血管纠集征及平直征各4例,胸膜牵拉征6例,小支气管充气征5例。结论肺炎性假瘤CT表现形式多样,无明显特异性,需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蕊  高淑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75-1476
目的比较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影像学征象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周围型肺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观察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及螺旋CT图像特征。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 1.共40处病灶,左肺22例,右肺18例,均为单发。直接征象包括肿块、磨玻璃征、空洞。间接征象包括胸膜凹陷、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棘状突起、支气管气象征、空泡征及胸腔积液。2.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空洞、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对周围型肺癌各种征象的显示中显著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内直径〈3em的类圆形病灶,无空洞和钙化,并且没有肺不张、卫星病灶及淋巴结肿大。大约每500张X线胸片中可能有1张(约0.2%)显示SPN,90%的SPN被无意发现,据估计在美国每年发现15万个SPN,其鉴别诊断非常广泛,绝大部分孤立性肺结节是肉芽肿性病变、肺癌及错构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纤支镜病理证实的30例肺结核球和57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结果病灶大小、部位、边缘、密度、周围变化、肺门淋巴结改变等有鉴别价值。结论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在X线征象上有许多不同点,仔细分析其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大伟  甘新莲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23-1725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特征。方法报道肺泡微石症4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3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高密度结节影,呈暴风沙样,病变由上而下逐渐增浓,下肺野多于上肺野,内带多于外带,形成心缘消失征及面纱征。MSCT图像上为双肺多发对称或非对称性分布的沙砾样钙化结节,以中下肺野最为密集,在后胸膜、纵隔心缘旁形成特征性白线征或虚线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及肺间质纤维化。结论 PAM是一种罕见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X线平片是发现本病的基本手段;CT尤其是MS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特征,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特征,所有的病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右肺者12例,左肺10例,4例位于肺门区,其余均位于肺外围;22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14例病灶密度均匀(14/22,占63.63%),其中2例出现轻度分叶(2/22,占9.09%);8例病灶密度欠均匀(8/22,占36.36%),边缘可见点状钙化,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以后均有比较明显的强化,密度值达90~148HU。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结论cT对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增强扫描能更好的显示病变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宿主患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提高该病的早诊、早治率。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8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的47例免疫正常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好发于40~60岁(85.10%)中老年人,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单发结节肿块型(48.94%),多发结节肿块型(19.15%),肺炎型(23.40%),混合型(6.38%)和不典型者(2.13%)。典型CT征象常伴"晕征"、"边缘平直征"、"胸膜凹陷征"、"细小毛刺征""蘑菇兄弟征"和"近端支气管充气征";在单发结节肿块型、多发结节肿块型和肺炎型三者中,"晕征"、"边缘平直征"、"胸膜凹陷症"和"细小毛刺征"多见于前两者,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26%、66.67%、27.27%,P=0.019;82.61%、77.78%、18.18%,P=0.001;56.52%、44.44%、0%,P=0.003;39.13%、33.33%、0%,P=0.037);"近端支气管充气征"多见于后者,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78%、33.33%、81.82%,P=0.029);"蘑菇兄弟征"主要见于多发结节肿块型(77.78%)。与HIV感染等免疫抑制宿主相比较,免疫功能正常宿主肺隐球菌病CT征象伴空洞和胸腔积液者少见。 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其影像学表现与HIV感染等免疫抑制宿主不尽相同,但易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混淆,其中"晕征"、"蘑菇兄弟征"和"近端支气管充气征"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CT诊断与鉴别诊断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96例经CT引导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CT表现为局部肺实变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计数资料行χ^2验。 结果 (1)病变分布:表现为多发肺段和单发肺段,在多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22例(22/36)、肺癌5例(5/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9例(9/15)及机化性肺炎2例(2/17);在单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14例(14/36)、肺癌15例(15/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6例(6/15)及机化性肺炎15例(15/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1,P〈0.01);不同病种病变分布之间进行比较,肺结核及机化性肺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8,P〈0.005)。(2)病变的形态:表现为段性实变和亚段性实变。在段性实变中,肺结核30例(30/36)、肺癌9例(9/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5例(5/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在亚段性实变中,肺结核6例(6/36)、肺癌11例(11/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10例(10/15)及机化性肺炎12例(12/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2,P〈0.01);不同病种病变形态之间进行比较,发现肺结核组分别与肺癌、肺真菌病、机化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936、12.295及14.970,P值均<0.005)。(3)主体病变支气管气像:在主体病变呈现支气管气像的患者中,肺结核31例(31/36)、肺癌12例(12/20)、肺淋巴瘤7例(7/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36,P〈0.01);其中机化性肺炎分别与肺结核、肺真菌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039、8.189,P值均<0.005)。(4)病变强化:在所有患者经过CT增强扫描后发现,肺结核22例(22/36)、肺癌20例(20/20)、肺淋巴瘤8例(8/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14例(14/17)的病灶出现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5,P〈0.01);其中肺结核与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0,P〈0.005)。(5)主体病变的周围病变:在肺结核34例(34/36)、肺癌2例(2/20)、肺淋巴瘤6例(6/8)、肺真菌病15例(15/15)及机化性肺炎11例(11/17)的主体病变外周出现周围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7,P〈0.01);其中肺癌组与肺结核、机化性肺炎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933、7.968,P值均<0.005)。(6)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与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相比较,5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在50.0%~80.6%之间。 结论 局限性肺实变的病变分布、形态、支气管气像、主体病变外周围病灶及病变主体强化等CT影像特点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易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球的CT所见,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避免误诊。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肺瘤医院术前经CT检查诊断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肺结核球患者的影像学特点。 结果 33例患者33处病灶均表现为结节或团块影;病灶直径为0.9~5.7 cm,平均(3.04±0.15)cm。发生于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25例;病灶内部发生空洞7例(21.2%,7/33),钙化10例(30.3%,10/33);病变边缘多发小毛刺8例(24.2%,8/33),长索条影10例(30.3%,10/33);同一肺野内可见卫星灶8例(24.2%,8/33),其他肺野可见钙化及粒状影4例(12.1%,4/33);胸腔积液1例(3.0%,1/33)。病变CT增强扫描表现:28例行增强扫描,其中不均匀强化占35.7%(10/28),蜂窝状强化占32.1%(9/28);28例中17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强化部分CT值较平扫增加值为7~58 HU,平均(24.1±1.8)HU。 结论 肺结核球CT及临床表现多样,蜂窝状强化、长索条影、卫星病灶有助于判断,同时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才能降低不典型肺结核球的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肺病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证实的16例MAC肺病患者和15例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的CT表现、常见病变的分布特点进行四格表x2检验.由于患者总例数<40例,用确切概率法计算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中肺实变影(28/31)、支气管扩张(28/31)、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及树芽征(28/31)的影像学表现多见.MAC肺病患者上叶发病优势(10/16)高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2/15)(确切概率法,P<0.01).MAC肺病患者以空洞型为主(11/16),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以结节支气管扩张型为主(11/15)(确切概率法,P<0.05).MAC肺病患者肺实变、空洞病变、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及树芽征累及肺区范围(分别为55/96,33/96,68/96)多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分别为26/90,18/90,48/90)(确切概率法,P值分别为<0.01、<0.01、<0.05).MAC肺病患者于右肺中叶(11/16)及左肺舌叶(12/16)出现肺实变者多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均为4/15)(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有一定相似性,但亦有各自一定的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检查、普通CT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21例肺血管瘤患者(其中12例手术证实)的影像资料,采取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血管瘤的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比对。结果发现带有长条索的分叶状包块,其条索与肺门血管相连为其重要的共有征象。在各种影像检查手段中,CT检查可清晰显示分叶状包块有较粗的条索状结构与肺门血管相连,增强扫描其密度变化与肺血管相似,CTA可显示病灶呈囊状充盈,并直接显示引入与导出的血管影,如病变区听诊有血管性杂音则更具诊断特征。但肿块无引流血管或较小的结节伴有钙化就易误诊为其它良性肿瘤或结核球。结论可根据影像检查的特征性征象对肺血管瘤做出较准确诊断。如果平片或普通CT扫描发现双肺肿块有索条状影与肺门相连,应进行无创的CTA进行检查,以利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56层螺旋CT检查肺撕裂伤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146例肺撕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中,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分别为48例、26例、80例,左肺上叶、下叶分别为54例、64例。共累计224个病灶,其中肺周边区及胸膜下的病灶占78.57%(176个病灶),肺中心区域的病灶占21.43%(48个病灶),病灶位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肺周边区及胸膜下病灶累及一个肺叶、两个肺叶的数量远远多于肺中心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气液囊组的人数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气液囊组的病灶数也远远多于气囊组和血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血肿组患者的病灶大小明显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56层螺旋CT用于肺撕裂伤检查及诊断效果较佳,对此病症的救治极具参考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部CT平扫在临床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110例肺栓塞(PE)CT平扫的患者,依据肺部梗塞面积的大小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影像学分类:大面积和次大面积共70例,非大面积40例。结果研究组的CT征象中,无梗死性肺部炎症病变的改变清楚,对于那些经典的楔形影、马赛克征等的影象学征象却表现不明。大面积和次大面积的肺栓塞与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CT表观征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梗塞和非梗塞的病理变化在临床CT征象上表现相似,两者比较无特异性CT征象,两者容易误诊,甚至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