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化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措施和方法,筛选出最有效最简便剂量验证模式,提高调强放疗质量保证( QA)和质量控制( QC)的水平。方法:经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按误差控制标准筛选病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患者的放疗反应和肿瘤大小变化。结果:观察组出现放疗反应较少,放疗前后肿瘤体积缩小,调强疗效明显。结论:在肿瘤调强放疗中同时验证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实现调强放疗剂量的全面质量控制,保证调强的疗效,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所致急、慢性放射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为有效指导放射性口腔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并分析了40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和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TBI)患者,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结果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在累积剂量30Gy时出现急性口腔黏膜改变者28例,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为70/。TBI患者在照射剂量7~8Gy时出现口腔溃疡者20例,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为50/。结论急、慢性放射性口腔炎累积阈剂量分别为20~30Gy和50~60Gy,并根据患者情况决定继续或暂停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亚芬在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73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即应用比亚芬,对照组不予应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Ⅲ级及以上发生率为8.10%(3/37),对照组为30.56%(11/36),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Gy照射剂量之前,对照组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24例,观察组出现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比亚芬可以有效预防鼻咽癌患者严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出现,二维平面电离室矩阵已不能满足剂量验证的要求,Delta4三维剂量验证系统是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理想的验证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亚芬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程放射治疗的52例头颈及胸部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即给予比亚芬涂搽,对照组采用其他皮肤保护剂和放疗知识宣教.结果 当放射剂量小于40 gy时发生2级以上皮炎,治疗组30%(9/27),对照组84%(21/25).治疗组放疗过程发生轻度放射性皮炎,对照组发生中至重度放射性皮炎.结论 比亚芬能有效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肿瘤是临床中5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以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为主。头颈部肿瘤远处转移发生率低,对放射治疗敏感。放射治疗作为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其带来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超过70%的患者需要放射治疗,但是由于头颈部皮肤薄弱和放疗剂量较大,在放疗区域很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和黏膜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灼热、红斑、溃疡以及水泡等。这种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预后。目前,临床上主要加强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反应患者的的防治与护理,加强放射性治疗前的防治措施,以减轻放射性治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皮肤反应,同时提高放射性治疗后的护理,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恢复。因此,本文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反应患者的防治与护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1],其中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X(γ)射线全身放射治疗中的剂量控制方法,减少全身放疗照射剂量误差。材料与方法:全身放疗前,用电离室和半导体剂量仪针对每个患者进行模拟剂量测量,并与实时监测剂量比较,计算照射剂量误差。结果:通过每次全身放疗前的模拟剂量测量,实际照射剂量与模拟测量剂量的误差控制在5%之内。讨论:为了有效控制X(γ)射线全身放射治疗中的照射剂量误差,每次在对患者进行全身放疗前,必须在水等效体模中模拟患者不同监测部位的体厚和实际测量环境,用电离室和半导体剂量仪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9.
<正>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照射部位放射性损伤时有发生,其中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电离辐射作用局部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物效应,损伤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剂量大小、强度、射线性质、照射部位、年龄、机体的机能状态、个体对射线反应的差异等因素。严重的皮肤损伤可以延缓治疗进程,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甚至迫使放疗中断,影响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1]。  相似文献   

10.
详细地论述了放射治疗中绝对剂量测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目的是确保放疗达到WHO有关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而提高患者的肿瘤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对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 0年来诊治的 18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者的临床特点 ;依据WS/T 188-1999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对其局部损伤进行了剂量估算。结果  1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 8~ 76岁 ,放射作业工龄 6~ 46a ,其中放射科医生 2人 ,骨科医生 16人 ,从接触射线到出现皮肤损伤的时间在 5~ 2 0a ,平均 14 3a。 18例中Ⅰ度损伤 1例 ,Ⅱ度损伤 5例 ,Ⅲ度损伤12例 ,Ⅲ度损伤者中有 3例发展为放射性皮肤癌。估算局部受照剂量 :Ⅱ度损伤者局部受照剂量为 64~ 83Gy ,Ⅲ度损伤者局部受照剂量为 10 3~ 2 0 4Gy。结论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一定的潜伏期 ,损伤愈重 ,潜伏期愈短 ,并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慢性溃疡在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皮肤蕈痒霉菌病全身电子线照射的技术实施及剂量测定。方法 选用PRECISE ELEKTA公司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线,对皮肤蕈痒霉菌病患者行全身电子线照射,采用双机架角照射技术,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中用瑞典IBA多通道半导体探头剂量仪进行剂量监测。结果 采用双机架角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全身皮肤表面剂量分布比较均匀,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且放疗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结论 皮肤蕈痒霉菌病全身电子线双机架角照射技术及剂量测定方法,临床便于实施,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电离辐射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放射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部分放疗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防护和物理剂量知识,致使放疗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损伤,为减少放射事故发生,现将我们在剂量监督中发现的多起因设备因素所致患者皮肤放射损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主要方法。在整个放射治疗中 ,病人除肿瘤部位接受大剂量照射外 ,身体的其余部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剂量照射。长时间放射治疗可能引起放射反应和损伤 ,尤其对于那些位于肿瘤周围或附近在放疗中又很难遮蔽的重要器官 ,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是放疗中的主要矛盾。为了对病人的治疗和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便在满足临床治疗的前提下 ,使病人正常部位的受照剂量控制到最低水平 ,我们对本院进口的 2台美国verian医用直线加速器 (CL -180 0和 6 / 10 0 )在治疗中病人的体表吸收剂量进行了调查 ,以便了解病人…  相似文献   

15.
肿瘤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当局部照射剂量过大时,可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轻者红斑及毛囊角化性丘疹,重者放射性溃疡。这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有时常因这类并发症严重而不得不终止放疗,从而延误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利用模拟定位机和挡铅技术实现适形放疗的方法,通过采用透明人形头模和半导体剂量仪对照射野进行剂量验证,证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其目的是在未配备MLC(多叶准直器)的中小规模放疗单位中推广开展适形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放射治疗是用电离辐射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剂量计算是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核心内容。本文阐述了肿瘤放疗的发展史,对剂量计算中的各种计算方法及剂量优化问题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并介绍了其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亚芬乳膏预防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需要做肛门,会阴区或腹股沟区放疗的患者随机分2组。43倒在第一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涂抹为研究组,39例只做常规放射治疗宣教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结果皮肤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87.2%和25.6%。轻度放射反应(1+2级)对照组为69.2%(27/39),研究组为23.3%(10/43):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对照组为85.2%(29/34)出现于照射4f)GY以前,研究组为34.4%(4/11)。结论比亚芬能有效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对患者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调强放疗中胸壁未放置补偿膜的复发率,探讨补偿膜放置的必要性。方法 以2013年 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1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调强放疗病例为研究对象,术后放疗全程胸壁未放置补偿膜,分析放疗后胸壁复发率。结果 住院记录、门诊记录、本市居民健康系统、电话等方式随访至2021年6月31日,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48.9个月。放疗后出现胸壁复发为3例,其中1例单纯胸壁复发、2例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胸壁复发率为1.4%。3例出现胸壁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其中2例患者TNM分期为N3、HER2阳性,1例患者为三阴性,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时均伴有远处转移。218例患者中,5例出现Ⅰ度放射性皮肤反应,3例出现Ⅱ度放射性皮肤反应,未出现Ⅲ度或Ⅳ度放射性皮肤反应;218例病例胸壁皮肤均未出现Ⅲ/Ⅳ度急性放射性损伤。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适型/调强放射治疗,在系统的全身治疗情况下,如果治疗前肿瘤没有侵犯皮肤,胸壁放疗时可考虑不放置补偿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分组,将173例需要放射治疗的病人分为2个组:实验组79例,在每次放射治疗前半小时放疗区皮肤涂抹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94例做空白对照组,由厂家提供不含任何药物成分的防护剂基质作为对比剂,使用方式同实验组。结果 皮肤反应发生率:轻度放射反应实验组为87.3%,对照组为61.7%。重度放射反应实验组为5.1%,对照组为37.2%,出现于照射50Gy以前实验组为44.3%,对照组79.8%。结论 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提高皮肤的射线耐受量,对病人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