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复烤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云南省某复烤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及分析,并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粉尘、噪声是该厂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生产性粉尘作业岗位粉尘超标率为37.2%,烟草总尘浓度在0.2~ 28.8 mg/m3之间,粉尘作业危害岗位占40.3%;噪声作业岗位噪声超标率为33.7%,噪声强度在62.5 ~96.7 dB(A)之间,噪声作业危害岗位占34.3%,噪声作业工人听力异常率为19.5%,打叶工序、复烤工序、出尘房岗位噪声强度较高,听力损害发生率高,听力损害发生率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高,各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烟草粉尘浓度高的作业工人肺部病变增多.结论 生产性粉尘和生产性噪声为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职工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应改善作业环境,完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某氯碱厂PVC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氯碱厂PVC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调查和评价,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唐山市某氯碱厂为调查对象,对该厂PVC生产工艺过程中各工序进行调查.调查以询问、查阅职业卫生档案和现场检测相结合方法.了解PVC生产的工艺流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产品和副产品,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了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开展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PVC生产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调查发现,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电石粉尘和聚氯乙烯粉尘,电石粉尘来自于电石破碎工序,细破工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为2.9.超过了容许的最大超标倍数2.5.聚氯乙烯粉尘存在于PVC仓库和PVC包装工序,粉尘浓度均未超标;生产性噪声存在于烧碱车间、氯乙烯车间、聚合车间和水汽车间的13个工序,对接触噪声超过80 dB(A)的工种计算8 h等效A声级,破碎工序清扫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87 dB(A),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生产性毒物主要有氯乙烯、氯气、氯化氢、硫化氢、磷化氢、硫酸、二氯乙烷和氯化汞,这些生产性毒物在作业环境中的浓度均未超标.[结论]PVC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和生产性有毒物质.该厂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其他聚氯乙烯项目相比,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汽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从而达到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目的。方法按规范要求设置检测点,对粉尘、毒物及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工怍场所粉尘和毒物浓度测定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噪声强度超标严重。结论物理因素对职工的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要注意低浓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生产工人健康的远期影响及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在噪声的防护上加强技术改造,注意个人防护,改善工人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水泥粉尘属于人工无机类粉尘,其化学组成及其生产环境中的浓度,直接决定着对人体的危害性大小,粉尘通过人体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粉尘浓度越高粉尘在空气中飘浮时间越长,被人体吸入机会越多,危害也就越大。如果长期吸入高浓度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称尘肺。为了解我地区生产性水泥与工人健康关系,保护工人的健康利益,我们于1998年8月对林芝地区森工联合总厂水泥分厂水泥尘职业危害进行了流病学调查,并对26名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生产环境中劳动卫生学调查1.1 一般情况 该…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工作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危害性因素,如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生产性粉尘、生产性噪声等,广大企业职工长期接触有害因素和大剂量的化学物质可引起职业中毒,损害身体健康,减损劳动能力,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预防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必须开展职业卫生服务,减少或消除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有害作业场所,企业职工长期接触剂量较大的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尘肺病;生产中纺织机械的噪声强度如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以上,工人经常接触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天然气生产、销售、工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及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以提出改进意见,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首先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确定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检测、评价、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粉尘、毒物浓度测定结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个别岗位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比较严重。结论天然气开采业工人作业环境不容乐观;低浓度毒物对工人健康的远期影响及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噪声的防护上应加强工程技术改造,注意个人防护。改善工人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和改善供热企业作业环境 ,防止职业病发生 ,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也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方法 粉尘测定按GB/T5 74 8— 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规定进行 ,噪声按GBJ87- 19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的要求进行。结果 煤尘和噪声供热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浓度在 0 .2~ 2 .8mg/m3 之间 ,无超标样品。噪声强度在 5 6~ 95dB(A)之间 ,超标作业点占总测定点的 4 3.8%左右。结论 低浓度有害因素对生产工人健康的远期影响及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 ,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噪声的防护上加强技术改造 ,注意个人防护 ,改善工人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纺织机械厂作业环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以及采取和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对该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所得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该行业作业环境粉尘和毒物浓度测定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清砂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7 d B(A),冲压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8 d B(A),噪声强度超标。结论噪声是该行业对职工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还要注意粉尘、噪声、酸、碱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生产工人健康的远期影响及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在噪声的防护上加强技术改造,重点是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识别与评价某熟料水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 水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石灰石粉尘、煤尘、水泥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其中生产性粉尘合格率为78.6%,化学毒物合格率为100.0%,噪声合格率为62.5%。结论 该熟料水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为粉尘和噪声,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水泥生产过程中粉尘、噪声、有害气体,不良气象条件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我们于1990年11月对大理州水泥厂70年代设计建造的7万吨水泥生产线(简称老线)及80年代设计扩建的7万吨生产线(简称新线)进行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评价,比较分析两条生产线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噪声强度的变化,作为评价防护效果的指标。 1 概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乳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的方法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生产性噪声。9个粉尘作业岗位中有4个作业岗位的超限倍数超标,最大值为5.69。108个噪声测定点中有12个不合格,合格率为88.9%。化学有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轻,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仍需加强职工的职业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生产环境劳动条件的优劣、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性质、种类、浓度(强度)及分布状况与作业工人健康密切相关[1]。为摸清黑龙江省工矿企业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污染程度,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危害及职业中毒突发事件提供依据。现将2007年黑龙江省某市工矿企业生产作业场所环境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雷管生产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要求,对该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作业工人健康体检.结果 高温、生产性有毒物质合格率100%;煤尘、噪声各有一个点时间加权浓度(强度)超标,但短时间浓度未达到最大超限倍数;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为31.59%(236/747),检出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修船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3年连续5年对该造船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并结合2012年和2013年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修船厂主要职业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锰及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系物和噪声。结果显示电焊烟尘和砂轮磨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Mn O2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定点采样检测超标率达67.44%,个体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达7.55 mg/m3,远高于国家标准限值(0.15 mg/m3)。噪声作业岗位中70.03%的工人(76/107)每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85d B(A)]标准。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中,二甲苯超标率为50%,最高浓度达233mg/m3。健康体检结果显示,2012年血常规异常率高于2013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1);结论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以及噪声是该造船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重视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全市水泥制造业职业危害情况,以便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1998年对全市6家大型水泥厂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1 对象和方法1998年对全市6家大型水泥厂的有关作业环境进行调查,对厂内从事粉尘作业或在噪声强度78dB以上环境作业或在高温环境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工人进行体检.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噪声强度以及温度测试均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进行,使用的ND_2精密声级计经计量所鉴定,NX_6活塞发生器定期校正,FC-Ⅲ型粉尘采样器和WHY-01型数字点温计用前随时校正.均按操作规范使用.作业工人体检按《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害作业人员健康检查表”的内容进行.尘肺拍片用200mAX线机;听力测定用JC-IB型电听力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聚氨酯材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方法对某建厂刚1年的聚氨酯材料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及定量分级。结果各岗位(检测点)毒物、粉尘和噪声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人健康检查结果表明,目前尚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异常反应和体征。结论虽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均未超标,且工人体检结果亦无阳性发现,但该厂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原料较多,还应注意加强对毒物的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防止发生职业危害事故。  相似文献   

17.
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水泥生产的粉尘作业对工人的危害程度,给职业卫生管理和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某市水泥厂进行了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 方法 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要求,测定粉尘浓度、粉尘游离SiO_2含量,每工种选择有代表性工人2名,测定每种肺通气量及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市水泥生产行业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大小,为今后劳动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切实保护接触有害因素工人的身体健康,我们于1999年3月对海阳市水泥厂进行了有害因素的调查与危害程度评估。1 对象与方法1.1 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划分与统计 选择具有粉尘、化学毒物、物理性有害因素作业的生产车间11个,对室内外固定或流动作业点有害因素进行划分和统计。1.2 职业危害作业点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监测 采用武汉分析仪器厂FC—2B型粉尘采样器,进行粉尘浓度测定;用武汉冶金环保所YA—2型肺通气量仪进行接尘时间肺总气量测定;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生产性粉尘与噪声的危害特征,识别粉尘和噪声危害的关键控制岗位。方法采用工程分析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定量分级法,对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生产性粉尘与生产性噪声危害调查、识别及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生产性粉尘有石灰石粉尘、矽尘、电焊烟尘、石膏粉尘4种,接尘岗位超标率为60%,危害作业分级:Ⅲ级(20%),Ⅱ级(27%),Ⅰ级(33%),0级(20%)。瞬时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的检测点占60%,超标噪声主要以低、中频声压级为主,原料岗位噪声超标。该项目生产中粉尘的关键控制岗位为水泥包装、配料、装车、石膏破碎和煤预均化;噪声关键控制岗位为原辅料破碎和风机。结论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粉尘种类较多,超标严重,作业危害程度高,瞬时噪声强度大,应根据粉尘与噪声的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和控制汽车行业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按GB/T5748-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和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的要求对某厂毒物、粉尘及噪声进行了测定.结果电焊尘和噪声是汽车制造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浓度在2.0~38.4 mg/m3之间,超标数占测定数11.32%,噪声强度在72~98 dB(A)之间,超标作业点占总测定点的43.94%,超标作业点存在于每一个车间和工段;毒物检测浓度除苯有4份样品超标外,余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因此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由毒物危害向物理因素转移,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噪声的防护上要加强技术改造,改善工人作业环境,注意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