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1993~2006年期间北京丰台区发生的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年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29起共100例,死亡11例。中毒人数最多的是2002年共27人;在行业分布中以建筑行业和市政行业最高;在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有5起共12人发生在救护人员中。结论缺乏基本的防范措施是造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1996~1999年急性职业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急性职业中毒情况 ,我们对广州市1996~ 1999年 4年间的急性职业中毒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资料来源来源于区卫生防疫站上报的 1996~ 1999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现场调查资料 ,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分析。二、结果1 基本情况 :全市 1996~ 1999年共发生中毒事故 33起 ,其中急性职业中毒人数 2 90例 (男 2 0 1例、女 89例 )。死亡 12例 ,占总例数的 4.14%。中毒者均为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 年龄分布 :有年龄记载的共 2 83例 ,其中 35岁以下者2 5 7例 ,占 90 .81%。3 用工性质 :有用工性质记载的共 2 6 7例 ,…  相似文献   

3.
邹观湘  陈惠文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46-2447
目的分析衡阳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原因,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8年所发生的职业中毒事故的资料,对其中毒类别、中毒原因、经济类型及行业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2-2008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20起,中毒322例,死亡6人;中毒化学物质以砷化氢为主,占40%;中毒原因为某些企业新建、改建项目未经过卫生部门审查,占40%;经济类型以个体、民营为主;行业分布以化工、冶炼为主,分别占50%、45%。结论加强对个、私、民营企业中小冶炼、小化工的职业病防治管理,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从源头控制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省2005至2009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进行分析,为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该省5年的急性职业中毒报告资料,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中毒化学物、中毒的年度、月份分布、死亡情况、行业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发生13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21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总的中毒率为92.40%,总的中毒病死率为6.79%.其中,混合性化学物中毒事故占24.46%,中毒例数占20.3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占16.55%,中毒例数占12.67%;硫化氢中毒事故占7.91%,中毒例数占9.50%;二甲基甲酰胺和光气中毒事故分别占8.63%和2.88%,中毒例数均占6.79%.发生职业中毒事故的行业较集中,主要在化工、轻工、机械等8个行业.结论 该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毒人数、中毒死亡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毒事故发生呈不同月份、不同行业分布,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控制应以化工、机械、轻工等重点行业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防范、控制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加强事故性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我们对本市 1 996~ 1 998年发生的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 :3年期间共发生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7起 30例 ,其中死亡 1 5例。急性中毒病种以硫化氢中毒 1 5例为首位 ,占了 50 % ,其它依次为一氧化碳和甲硫醇中毒。 7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有 5起发生了救援人员中毒死亡 ,共中毒1 9例 ,死亡 7例 ,分别占了职业中毒和死亡总数的 63%和 47% ,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8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4—2008年的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研究其发生原因与规律,为探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职业分布、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数分别为:5、5、4、7、11起,共计32起,平均6.40起/a;共造成163人中毒,死亡16人(9.82%),其中单起事故中毒人数最多为57人,最多死亡人数为2人;致死事故共12起(37.50%),平均每起死亡1.33人;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及其同系物、硫化氢、甲烷等。中毒事故以公用事业、建筑、化工等行业居多,由窒息性气体引发的职业中毒与发生在密闭空间中的中毒事故较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安全教育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是引起朝阳区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密闭空间是朝阳区职业危害监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多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分析,为预防事故和应急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06-2014年参与处理的16起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相关资料,对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行业、有毒化学物质种类和事故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6起事故中,中毒人员64例,死亡15例,中毒死亡率为23.4%。中毒人员分布于建筑、食品、化工及轻工等行业;造成急性中毒事故的化学物为二氧化碳、硫化氢及一氧化碳等;中毒事故集中分布于第二、三季度;所有事故单位均未进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结论 发生中毒的企业大部分缺乏应急救援措施、人员安全培训。应对建筑、食品及化工等行业加强急性中毒的预防及控制,建立应急救援体系,降低中毒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或降低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对我区近年的12起急性职业中毒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区1988~1997年的职业病报表及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登记和大部分中毒现场调查资料,对某些项目不全者,进一步核实补充,使资料完整可靠.  相似文献   

9.
1989至2003年全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我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相应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年间全国报告的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发生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92起,年均6.1起,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有40种,平均每起事故中毒14.5例,中毒死亡0.8人;单起事故最多中毒116例,最多中毒死亡7人。氯气的中毒起数、中毒病例数和中毒死亡例数均居前列;(2)中毒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7、8月份,化学工业的生产、检修和清洗岗位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多发。结论(1)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危害严重。(2)刺激性气体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毒物、行业和岗位分布集中趋势明显,要对重点毒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岗位进行预防控制。(3)做好刺激性气体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89至2003年全国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有机溶剂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至2003年15年间收集到的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报告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8起,中毒393例,中毒死亡48人,总中毒率为51.2%,总中毒死亡率为12.2%;平均中毒年龄(30.9±8.8)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0.6±12.0)岁。(2)直接导致中毒的有机溶剂有11种,以苯及其同系物为主。(3)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以制造业、化学工业、建筑、运输与仓储、服务业与商业等行业多发,喷漆和清洗岗位的危险性较高,事故相对集中发生在4~7月份。(4)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或效果不好、没有个人防护设备、缺乏安全教育和没有安全操作规程等。结论作业场所要加强通风,避免劳动者皮肤直接接触有机溶剂,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后保定市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情况。方法搜集1994-2007年保定市发生的中毒事故报告资料和中毒人员个案调查资料,分别统计《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1994-2001)和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2002-2007)2个时期职业中毒事故的数量、时间分布、毒物种类分布、行业分布、中毒场所分布、企业类型、事故原因,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每年发生急性中毒起数由《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的年均2.38起,下降到年均1.67起,事故起数年均下降0.71起。每年发生急性中毒病人数由《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的年均117.82人,下降到年均12.18人,中毒人数年均下降105.64人。《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密闭空间引起的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6.7%,2002年后的6年间未发生密闭空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结论《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保定市的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情况有好转。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九五”期间急性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急性职业中毒多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发生 ,现将我省“九五”期间急性职业中毒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6~ 2 0 0 0年全省市、(州 )职防所、防疫站上报现场事故调查表、职业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职业中毒个案卡。1.2 资料统计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认真查阅上述资料按照文献[1] 要求 ,将上报的各类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2 结果2 .1 急性职业中毒发生情况 “九五”期间全省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73起 ,受累病例 2 0 2例 ,占我省 1984年以来急性职业中毒总病例数 7 1% [2 ]…  相似文献   

13.
10年来我市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13起,死亡16人.现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其规律为提出防止此类事故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1986~1995职业病报告的资料,10年间我市共发生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13起,中毒共106例,其中死亡16例,占中毒人数的15.1%;发生的职业中毒病名有9种(见附表).严重的一起是迈气中毒,中毒43例,其中死亡3例;发生次数最多的是硫化氢中毒,共4起中毒16例,死亡8例;从产业系统分析,乡镇企业最多,共发生7起73例,占10年间发病数的68.87%,其中死亡12例,占总死亡数的75%,从区域看,市中区7起,江油、…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3年急性职业中毒与事故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我省急性职业中毒的特点与发生原因,使有关部门和单位更好地制订防治对策与措施,我们对1996~1998年全省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内容  资料来源于1996~1998年全省急性职业中毒的统计报告。根据其报表的规定,主要内容有患者一般情况、工业系统、中毒物、病种、专业工龄及中毒原因的调查。2 结果21 1996~1998年全省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127例,其中重大中毒事故10起,中毒56人,死亡19人。22 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的工业系统分布见表1。23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种类有:硫化氢33例,一氧化碳24例,苯的…  相似文献   

15.
海上作业渔船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海上作业渔船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原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搜集1980年以来象山县急性职业中毒及渔船硫化氢中毒资料,并走访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专题回顾性调查,对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事故相关因素。结果1980—1990年未发生渔船急性硫化氢中毒,1991—2005年共发生中毒8起,共中毒39人,死亡12人。结论渔船结构差异因素、救护常识缺乏、设施和制度不完善是中毒发生重要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预防控制职业中毒危害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对2002~2003年广西各地上报的急性职业中毒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两年共发生15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其中重大事故8起;造成68人中毒,其中10人死亡;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主要分布在冶金及有色金属、食品加工、化学品生产和运输业中的民营、私营和个体承包企业;造成中毒起数、死亡人数最多的毒物分别是硫化氢、一氧化碳;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缺乏安全教育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结论提示当前要加快对存在、使用有高毒物品的冶金、有色金属、食品加工等行业依法实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特殊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柳州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探索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本市1991-2007年间35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相关资料并分析.结果 1991-2007年间共发生35起中毒事故共中毒107人、死亡44人.1999-2007年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24起、中毒人数81人、死亡人数30人,年平均数分别是1991-1998年间发生的1.9倍、2.7倍和1.8倍;中毒事故以金属冶炼多发(31.4%),高毒类化学毒物引起的事故居首位(68.6%),主要为砷化氢、硫化氢及一氧化碳;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 加强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预防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的重点,同时也应加强硫化氢和砷化氢等高毒类化学毒物中毒事故控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2000-2007年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2000-2007年期间青岛市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共发生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毒120例,死亡15例。2002年、三资企业、皮革制品业发生起数最多,均为14起:造成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最多的是有机溶剂中毒;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结论用人单位对急性职业中毒认识不足,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薄弱是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预防和控制急性化学中毒是化工生产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重点。为此,我们将某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2002~2007年发生的55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为探索切实有效的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材料资料来源于园区2002~2007年急性职业中毒报告事故的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2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中毒事故发生的年份、时间、岗位、毒物分布、中毒对象、中毒原因、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急性刺激性气体损伤是职业病临床最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1988~1998年*本市发生急性刺激性气体损伤事故100起,148例,占同期职业中毒人数的11.*84%,为防止和减少急性刺激性气体损伤事故的继续发生,现进行初步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1988~1998年住院病人登记簿及病案资料。方法:按年份、毒*物种类、产业分布及中毒原因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一般资料1988~1998年本市共发生急性刺激性气体损伤事故100起,148例,其中重度中毒5例,中度中毒10例,轻度中毒93例,刺激反应40例。男107人,女41人。2.2急性刺激性气体损伤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