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例病理诊断为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肺部病变伴有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全身化疔后效果明显.提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虽然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但可发生全身转移,化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my myofibroblasti ctumor,IMT)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表现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特点.近年WHO提出此命名,已逐渐得到广泛认同。肺IMT是由肌纤维母细胞和多种炎性细胞成分组成的肺内瘤样团块,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报道成人肺IMT伴淋巴结转移病例1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0引言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以往认为是非肿瘤性增生,命名相当混乱,如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纤维黄色瘤等.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1]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性、少数可转移.目前对于该病的病理特点已经有了全新的认知,临床医生在治疗观念上也得到了更新.本文拟通过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伴发脑转移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其组织学诊断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临床病理学明确、生物学上仍有争议的少见病变,由于其组织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文献中的命名繁多,又称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黄色瘤、纤维黄色瘤、组织细胞瘤、浆细胞瘤、假肉瘤样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等[1].近年来,人们广泛认为肌纤维母细胞是这些病变的主要细胞成分,直到1994年WHO在软组织肿瘤分类中才正式将IMT包括在软组织肿瘤中.IMT可发生于多处器官,但多见于肺,占肺部肿块的0.7%[2].本文将对肺IMT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2岁,因"胸闷气喘伴干咳1周"于2009年8月14日入我院.否认家族性肿瘤病史.胸片:右下肺巨大占位.胸部B超:右下肺内大小约8cmx8cm的稍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光斑、后伴淡声影,CDFI示内部可见长条状血流信号.胸部CT:右肺下叶恶性占位并侵犯右下肺动脉及右上、下肺静脉.  相似文献   

6.
左心房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案摘要患者 ,男 ,30岁。因活动后气急、胸闷、咳嗽、伴痰中带血 ,院外检查发现左心房有不规则回声于 2 0 0 1年 3月 1日入我院胸外科诊治。检查 :入院后心脏彩超检查发现 :左心房顶部及外侧壁一 5 5 8cm× 2 1cm絮状回声光团 ,呈分叶状 ,基底部宽 ,活动度小 ,部分肺静脉流出道受阻 ,左房增大 ,二尖瓣轻度返流 ,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入院诊断 :左房粘液瘤。 2 0 0 1年 3月 14日在全麻下行左房肿瘤摘除术 ,术中发现左心房充满鱼肉样组织、质硬 ,与左房壁粘连 ,并向肺静脉内生长。术后病理学检查示 :左心房肿瘤呈灰白色 ,未见明显包…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患者,女,66岁。因发现颈部肿物两年,咽部肿物伴声音嘶哑半年于2006年3月入院。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胃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胃IMTs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肿瘤发生部位以胃体为最常见(5/6),其次为胃底(1/6),无发生在胃窦的病例;肿瘤呈肿块结节型、胃壁增厚型或肿块结节伴邻近胃壁增厚型,瘤体大小不一,呈软组织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瘤体内可出现小的坏死灶,钙化可见但较少见;动态增强扫描除坏死灶无强化外,肿瘤强化均较明显;肿瘤边界大部欠清,胃浆膜层、胃周脂肪间隙可受浸润,尚未发现胃周、腹膜后等淋巴结肿大,亦未发现其他脏器转移等征象。[讨论] 胃IMT的CT征象较多,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目前确诊上仍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与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h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好发于肺脏的真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肺IMT的外科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同济医院胸心外科共收治14例肺IMT患者。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立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1~5年的随访。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1~46岁。9例患者无临床症状。5例表现为咳嗽、咳血及气短等症状。IMT的诊断均通过外科切除后病理检查确立。切除肿瘤大小从1~8cm不等。病理组织学上IMT主要由梭形细胞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切除后无临床复发,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病理组织学上。IMT是以肌纤维母细胞混以各类炎性细胞为特征,其中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IMT的首选方法并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王晓云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0):1189-1189
患者,女,32岁,2006年7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贫血,在外院行膀胱镜检,发现膀胱左侧壁新生物3cm×3cm,表面坏死、出血。内科止血治疗效果不佳,行膀胱部分切除。病理:膀胱梭形细胞肿瘤。肿瘤细胞侵袭平滑肌,有较多核分裂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形态符合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侧切缘、横切缘阳性。免疫组化:Vimentin(-),CK(+/-),SMA(-),SA(-)。肌红蛋白(-),CD117(-),S-100(-),AE1/AE3(-), Desmin(-)(内对照阳性)。本院病理科会诊后,考虑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加做免疫组化:Desmin(+),Actin(+)。因恶性程度较高,应患者家属要求于2006年8月31日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患者血尿消失,血红蛋白正常,后行盆腔四野放疗及术后辅助性化疗。目前患者健在,未见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5岁,胸骨前包块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个月,无发热,盗汗.2008年10月8日行胸部CT检查示(图1):前纵隔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B超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PET-CT示:前纵隔FDG代谢异常增高,左锁骨E肿大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2008年11月7日行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左锁骨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化:Vim(++),SMA(+++).确诊后给予CAP(环磷酰  相似文献   

13.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51岁,汉族。10余年前发现左大腿外侧皮下一花生米大小肿物,无疼痛不适,未诊治。2002年5月因肿物增大如鹅蛋大小,在外院手术切除,术后未行病理检查。2004年6月在左大腿外侧手术疤痕处肿物复发,缓慢生长,至2007年12月增大至成人拳头大小,到当地县医院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不详。2008年1月再次发现手术疤痕处出现肿物,生长快,2008年5月肿物增大如鹅蛋大小,遂到省级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发现左乳上方肿块2个月,如拇指末节样大小,伴胀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无红肿发热,2个月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查体:左乳上方距乳晕4.0cm处触及一肿块2.5cm×1.5cm×1.0cm大小,与皮肤无粘连,质地中等偏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边界尚清;与胸大肌无粘连,活动度可,无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未触及.于2009年8月12日在局麻下手术切除肿块.术中见肿块无明显包膜,位于乳腺组织内,未侵犯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现状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01-01—2012—12—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7例因患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而入院治疗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7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占同期胸外科手术的0.078%(7/8968)。男3例,女4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8.1岁。有呼吸道症状者3例,其余患者均为体检发现,病变位于左上叶者4倒,左下叶者2例,右下叶者1例。病灶呈周围型3例,中心型3例,浸润生长1例;术前诊断考虑为癌或癌可能性大的5例,考虑为良性病变者1例,术前明确诊断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者1例;本组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楔形切除2例,肺段切除1例,肺叶切除4例,术后病理诊断均未发现肺门淋巴结转移。所有7例均在定期随访中,1例术后9个月发现纵膈、对侧肺及心包的转移,于术后17个月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肺部少见的肿瘤,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手术完全切除是首选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女性,21岁,在我院全麻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中后纵隔"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2年,患者再次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左后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疼痛短暂缓解,3个月后因局部疼痛,行胸部CT提示再次复发,肿瘤生长速度较前明显加快,遂给予放射治疗,纵隔肿块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DT54Gy/28fx/46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稳定,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血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手术控制不好的少数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右侧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放疗后2年,颈左侧肿物2个月于1997年9月7日收入院。患者2年前因右侧鼻塞及少量出血,并右侧头部胀闷不适行手术治疗,术后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放疗。查体:青年男性,一般情况良好,头颅发际及右侧鼻旁沟可见手术瘢痕。鼻镜检查示右侧鼻腔呈术后改变,未见新生物,左侧鼻腔粘膜光滑。颈左侧中部胸锁乳突肌深面可见结节状肿物,大小约12cm×10cm。质地韧,边界清,稍活动。颈右侧临床触诊及颈部超声检查均未查到肿大淋巴结。行颈左侧淋巴结清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女性,21岁,在我院全麻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中后纵隔"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2年,患者再次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左后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疼痛短暂缓解,3个月后因局部疼痛,行胸部CT提示再次复发,肿瘤生长速度较前明显加快,遂给予放射治疗,纵隔肿块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DT 54Gy/28fx/46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稳定,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血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手术控制不好的少数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正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的一种间叶性肿瘤。IMT最常见于肺部,腹腔内罕见,而腹腔内IMT多见于肝脾,胃肠道的发生率更低,关于胃肠道IMT发病率的统计尚未有报道。2013年3月我院收治1例胃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现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2月于2013-03-12入院,伴贫血,恶心,无呕吐,发热,纳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