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nxiety disorder,CHDAD)、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CHDDD)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7月31日有关CHDAD、CHDDD中医证候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收集文献一般资料及病例辨证分型,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统计文献中各中医证侯和病位、病性类证素的频次及频率,运用χ2检验分析CHDAD、CHDDD的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及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41篇文献,总病例数3357例。CHDAD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气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胆经郁热证,CHDDD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其中CHDAD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明显多于CHDDD,而CHDDD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显著多于CHDAD(P < 0.001),心血瘀阻在二者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 > 0.05)。CHDAD常见病位证素依次是心、肝、脾、胆,CHDDD常见病位证素依次是肝、心、肾、脾;其中CHDAD脾、胆病位证素多于CHDDD,而CHDDD肝、肾、心病位证素多于CHDAD(P < 0.005)。CHDAD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气滞、血瘀、火(热)、气虚,CHDDD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滞、气虚、痰;其中CHDAD火(热)、气滞病性证素明显多于CHDDD,而CHDDD血瘀、痰、气虚证素多于CHDAD(P < 0.001)。结论 气滞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核心病机,其中CHDAD气滞偏重,多兼有脾虚,CHDDD血瘀明显,多兼有气虚,故临床治疗应以解郁活血为法,依据兼加证素的不同各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证素分析探讨复发性流产(RSA)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将 2019 年 9 月—2021 年 3 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的 RS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证素辨证方法研究其病位、病性证素, 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 RSA 患者 329 例, RSA 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肾、胞宫、肝、脾, 21 岁≤年龄<28岁组、28 岁≤年龄<35 岁组、35 岁≤年龄<42 岁组 RSA 患者最主要病位证素均为肾; 流产 2 次 RSA 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也为肾; 而流产 3 次和>3 次 RSA 患者的最主要病位证素为胞宫。RSA 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气虚、血瘀、湿、阳虚、热、气滞、血虚。年龄和流产次数不同, 病性证素改变, 21 岁≤年龄<28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热;28 岁≤年龄<35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湿;35 岁≤年龄<42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流产 2 次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 流产 3 次和>3 次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血瘀。[结论] RSA 的中医证型为肾虚证、湿热瘀阻证、脾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气血两虚证。其主要的病位为肾、胞宫、肝、脾。随着流产次数增多, 病位则以胞宫为主, 与年龄无关。RSA 主要的病因为气虚、血瘀、湿、阳虚、热、气滞、血虚。年龄不同, 病因也不同, 21~28 岁RSA 的主要病因为热, 28~35 岁 RSA 的主要病因为湿, 35~42 岁 RSA 的主要病因为气虚。随着流产次数增多, 血瘀成为各年龄段 RSA 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证素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化理论和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中医证素辨证软件系统得出主要证素分布情况,通过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分析证素组合情况。结果 肾和肝是本病的主要病位证素;阴虚、热、阳虚、气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性证素,且以虚实夹杂为主;肝阴虚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是本病最常见的证型。结论 临床可通过调补肝肾、益气养阴、滋阴清热等治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及结合临床判定相应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结果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因素主要有痰浊、血瘀、气虚、气滞、阴虚,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结合专家组意见,判定证候名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阻滞证、痰浊壅盛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诊断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基于潜在类别结合隐结构分析的血脂异常中医常见证候,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多中心采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1019例诊断为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Mplus 8.3和Lantern 5.0软件,运用潜在类别和隐结构模型法分析法,对比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候、症状特征。结果 本研究选择发生率>10%的症状、体征,纳入显在变量指标34个,得到3个较为理想的数据拟合模型(BIC=37734.732)。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分为3类共6种主要病性证候要素:痰浊、气虚、血瘀、湿热、阴虚、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以脾、肺、心、肝为主。另纳入患者的89个症状、体征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17个隐性变量;根据潜在类别、专家组意见,对隐性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7个因变量、综合聚类为5个证候,包括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气虚证、湿热内盛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基于潜在类别和隐结构模型分析发现血脂异常的中医常见证候为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气虚证、湿热内盛证。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从显性变量中推导出隐性知识,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中医治疗血脂异常的新药研发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中医药辨治该病提供思路及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胰腺癌患者234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位、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刻下症等信息,运用EXCEL及SPSS软件统计分析各证候频率及有无肝转移、病位、临床分期对证候的影响,探讨胰腺癌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 ①234例胰腺癌患者基本证候占比依次为气滞证(70.94%)、气虚证(60.26%)、血瘀证(59.83%)、血虚证(30.34%)、阴虚证(25.21%)、热毒证(16.24%)、阳虚证(15.38%)、痰湿证(13.25%);②基本证候常组合出现,其中3种证候组合(38.46%)、2种证候组合(26.07%)最为多见,多虚实夹杂;③胰腺癌常见症状(>10%)依次为腹痛、腹胀、乏力、纳差、眠差、体重下降、后背疼痛、大便干、便溏、口干、口苦、恶心;④胰腺癌肝转移较之无肝转移患者气虚证、血虚证的分布较多见(P<0.05);胰头癌患者出现热毒证的频率较胰体尾癌患者低(P<0.05),余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候分布显示气虚证、血虚证在Ⅳ期患者中多见(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以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血虚证为主,多虚实夹杂,病位虽在胰腺,但与脾胃、肝关系密切,其辨治应重视扶正与调气,应以调理中焦气机、疏泄肝气与补益脾胃法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取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通过临床调查获取的8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127个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对获取的症状组合进行诠释,提取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共获取44个症状组合,经初步分析、诠释发现存在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肾阳虚、脾气虚、肾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肝、肾、脾、心、胆、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热(火)、气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湿、痰等。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sis cyst,OEC)腹腔镜下剔除术后复发的中医证素变化特点。方法选择60例OEC患者,将其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 a的证候进行调查登记,填写四诊资料采集量表,运用"证素辨证"方法,计算、分析各时间点中医证素特征。结果胞宫、肝、肾是OEC的主要病位证素。术前病性证素中血瘀占100%,其次是气滞占50%,气虚占33.33%,其它证素出现频率少。术前至术后1 a病性证素变化显示:血瘀、气滞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51.67%、15.00%;而气虚呈上升趋势,升幅为8.34%;其它证素无明显变化。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病性证素在术前与术后1 a比较,血瘀、气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术后血瘀、气滞为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OEC腹腔镜下剔除术后血瘀、气滞为复发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2.
刘鑫  谭旭仪  邝高艳  卢敏 《中医药导报》2023,(3):106-109+113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证素,明确其病位、病性证素,分析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326例,收集临床证素,采用WF文峰-Ⅲ中医辅助诊疗软件分析病位、病性证素,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法探讨其证素分布和组合规律。结果:326例KOA患者中男125例,女201例,年龄(61.59±9.32)岁;K-L分级:Ⅰ级52例,Ⅱ级130例,Ⅲ级85例,Ⅳ级59例。KOA病位证素有筋骨、肾、肝、脾、心、肺;其中Ⅰ、Ⅱ、Ⅲ、Ⅳ级患者证素筋骨的频率高于75%;Ⅲ、Ⅳ级患者证素肾、肝、脾的频率明显高于Ⅰ、Ⅱ级。KOA实证病性证素包括痹、血瘀、气滞、湿、寒、风、热、痰、毒;其中Ⅲ、Ⅳ级患者证素痹的频率高于Ⅰ、Ⅱ级;Ⅳ级患者证素血瘀的频率最高;Ⅲ级患者证素寒的频率最高,其次为Ⅰ、Ⅱ级;Ⅱ级患者证素气滞的频率最高;Ⅰ级患者证素湿的频率最高,其次为Ⅲ、Ⅱ级。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组成了KOA虚证的病性证素,Ⅲ、Ⅳ级患者证素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的频率高于Ⅰ、Ⅱ级。聚类分析可将证素归纳为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风湿热痹证、肝肾亏虚证4个基本证型及不同的兼证。结论:KOA早期证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姜惠中教授诊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学术思想及辨治规律。方法 采用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挖掘系统中关联规则及层次聚类方法分析姜惠中教授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治疗的PCOS医案,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及辨治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162例,共381诊次。涉及中医疾病11种、证型12种、症状144个。证型拆分得到4个实性证素(气滞、痰湿、血瘀、火热)、3个虚性证素(阳虚、阴虚、气虚)及3个病位证素(肝、肾、脾)。高频症状分层聚类后得到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血瘀证、肝郁痰阻证4个证型的核心症状组合。共有处方381张,涉及150味中药,首见甘温类、肝经药,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得到药对14对、角药6对。通过对高频药物分层聚类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体现了滋补肝肾、温补肾阳、补肾疏肝、行气化瘀、化痰利湿的治法。结论 姜教授治疗PCOS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认为PCOS核心病机为肾虚肝郁,治疗以补肾疏肝为主,辅以健脾、祛痰、化瘀。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25-1827
目的:分析挖掘血瘀证的疾病、兼夹证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中2007年1月—2013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研究的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证素进行规范化整理的基础上,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509篇,中医疾病排序前10位的依次为胸痹、中风、消渴、癥积、水肿、眩晕、心悸、心痛、胃脘痛、头痛;西医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高血压、心力衰竭、盆腔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肺恶性肿瘤。中医证型依次为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瘀血阻络、心血瘀阻、湿热瘀阻、肾虚血瘀、阴虚血瘀、瘀阻胃络等。病位证素依次为心、肝、经络、脾、肾、胃、肺、筋骨、胞宫、大肠。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气滞、热、湿、阴虚、阳虚、外风、寒。结论:基于中医文献,利用频数统计总结的血瘀证在中西医疾病、兼夹证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基本上反映了血瘀证主要病机,能为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近15年的文献报道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医药治疗UC的相关文献,对其病性、病位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UC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脾>肾>肝>胃>肠;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阳虚>气滞(郁)>湿热>寒湿>血瘀>寒>热>血虚>阴虚,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常见证型有25个,其中气滞血瘀、大肠湿热、脾肾阳虚、脾胃气虚、肝郁脾虚频次居前5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在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采集4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其证候要素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经指标聚类分析方法,将82个症状条目聚为28类,经因子分析,得到24个公因子,初步提取出病位证素4个:胞宫、肝、肾、脾;病性证素10个: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经动态样品聚类分析发现聚为6类时最符合临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第1~6类分别命名为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其中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36.2%)。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位在胞宫,与肝、肾、脾相关,病性虚实夹杂,主要证素为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自建库以来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探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有效病例1620例,证型经规范处理后整理为18个,主要证型为脾虚痰湿证。共提取证素13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和痰,关联分析显示脾—湿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 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气虚、脾、痰、湿是常见证素,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应注重从脾论治,需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宫腔局部征象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住院IUA患者,观察宫腔镜下宫腔微观征象,采用证素辨证分析IUA患者证素分布特点,研究IUA宫腔局部征象与中医证素的关系。结果164例IUA患者病位证素按频数高低依次为胞宫、肾、脾、肝、胃,病性证素按频数高低依次为血瘀、气滞、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痰、热、湿、动血、寒。IUA子宫内膜不同颜色、子宫内膜血管不同颜色与形态患者的证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腔粘连程度不同分级上,肝、脾、肾、血瘀、气滞、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证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颜色、子宫内膜血管颜色及形态、粘连程度等局部征象与中医证素有关,可为IUA局部望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分期证候要素(证素)动态演变规律。方法 制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临床调查表》,动态采集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3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危险窗期、稳定期中医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以证素为节点,以不同分期的证素与证素间的复杂关系为边,借助PyCharm(JetBrains PyCharm Edition 2018.2.3)开发工具采用Python编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行复杂网络建模,构建COPD不同分期复杂网络,分析不同分期证素演变规律。结果 共纳入303例COPD患者,完成303例;急性加重期提取病性证素11个,危险窗期提取病性证素10个,稳定期提取病性证素8个;根据病性证素复杂网络中心性、边权重,发现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病性证素网络核心节点分别为痰、热、气虚;气虚、痰、湿;气虚、阴虚,血瘀。结论 从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病性证素由实到虚,痰热逐渐转变为痰湿并逐渐减弱或消失;气虚贯穿于始终,转变为气阴两虚,兼夹血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型研究,探究不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499例糖尿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为不同证候组。结果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证候虚实夹杂,多以虚证为主证,其中气虚证最多(占34.4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0.26%)、阴阳两虚证(19.44%)和阴虚证(15.83%),以实证为兼证,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滞。结论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气虚兼痰湿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