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结核杆菌感染模型,小鼠抗结核含药血清制备体系,建立抗结核药物筛选的巨噬细胞模型评价体系.方法按常规方法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一定比例感染结核杆菌,建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利用已知及新研发的抗结核中西药物制备小鼠含药血清,与小鼠巨噬细胞结核杆菌感染模型共培养,破胞溶解后转种罗氏培养基,通过生长情况对比,建立巨噬细胞结核杆菌感染模型抗结核药物筛选的评价体系.结果成功构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结核杆菌感染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利福平、猫爪草、欣痨宁等抗结核中西药物的含药血清进行抗结核效应评价,与现有资料报道相一致.结论巨噬细胞结核杆菌感染模型对抗结核药物筛选的评价体系可用于各种抗结核药物的筛选,弥补了抗结核药物筛选的体外MIC法及体内抗结核活性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郑雪豹  李琰华 《浙江医学》2024,46(3):332-336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尿酸水平升高,少部分患者可进展为痛风,还与肾脏损害、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的诱发风险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非药物治疗降低尿酸的能力有限,药物治疗仍是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不同降尿酸药物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心血管的影响存在差异,故本文对降尿酸药物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心血管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药物合理选择及进一步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乙肝表面抗原中草药的筛选(体外及树鼠句动物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具有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活性的中草药.方法:体外试验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动物实验采用本室自己建立的乙型肝炎树鼠句感染模型.结果:通过体外试验,从200种常用中草药中筛选出具有较明显抑制HBsA活性的5种药物,它们分别是珍珠草(叶下珠)、桑椹子、五倍子、丹参和仙茅,这5种药物可使HBsAg滴度从1∶327 68降至1∶16.进一步在树鼠句体内进行抗乙肝病毒抑制试验,仅有珍珠草和五倍子有清除HBsAg的作用.结论: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均表明珍珠草及五倍子有较强抗HBsAg作用,值得进一步作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药物膜通透性是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药研发初期对药物膜通透性进行筛选是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的有效途径。体外评价方法因具有快速、简单等特点已成为药物膜通透性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两相分配法、色谱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测定法、光学传感器测定法以及平行人工膜通透性测定法等体外测定方法在药物膜通透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抗乙肝表面抗原中草药的筛选(体外及树Ju动物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具有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HBsAg)活性的中草药,方法:体外试验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动物实验采用本室自己建立的乙型肝炎树Ju感染模型,结果:通过体外试验,从200种常用中草药中筛选出具有较明显抑制HBsAg活性的5种药物,它们分别是珍珠草(叶下珠)、桑椹子,五倍子,丹参和仙茅,这5种药物可使HBsAg滴度从1:32768降至1:16。进一步在树Ju体内进行抗乙肝病毒抑制试验,仅有珍珠草和五倍子有清除HBsAg的作用。结论:体实验及动物实验均表明珍珠草及五倍子有较强抗HBsAg作用,值得进一步作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可筛选对单胺氧化酶(MAO)有抑制作用药物的体外模型,并用其评价26种中药注射剂对MAO的影响。方法 以5-羟色胺(5-HT)和苄胺分别作为MAO-A和MAO-B的反应底物,分别采用氯吉兰和司来吉兰为阳性对照,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苄胺的代谢产物苯甲醛,评价药物对MAO的抑制效果。结果 体外实验模型筛选出24种中药注射剂对MAO-B有抑制作用,而对MAO-A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筛选出的中药注射剂中所含主要组分与文献报道相一致,研究方法可行,可用于大规模体外筛选MAO-A和MAO-B的抑制药物,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此类制剂并为临床MAO抑制剂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拟通过建立急性小鼠与慢性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并采用阳性药验证两种模型的可治愈性,为抗高尿酸药物的研发提供模型工具。方法急性痛风模型小鼠采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联合皮下注射氧嗪酸钾的方法造模,造模后半小时阳性组给予别嘌醇片,造模后2 h测定血尿酸、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及肝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慢性痛风大鼠每天灌胃腺嘌呤及乙胺丁醇盐酸盐造模,阳性组每天给予别嘌醇片,连续21 d后检测血尿酸、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肝XOD活性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急、慢性痛风模型动物血尿酸、血肌酐均显著升高(P0. 05),慢性痛风大鼠还可见血清尿素氮及肝XOD活性显著升高(P0. 05),肾小管间质损伤及尿酸盐结晶加重,评分显著升高(P0. 05)。阳性药别嘌醇可显著降低急、慢性高尿酸动物的血尿酸值,降低慢性高尿酸动物的血肌酐值、肝XOD活性,改善肾损伤及减少尿酸盐结晶(P0. 05)。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建立急、慢性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药物药效学观察。  相似文献   

8.
萜类中药有效成分大多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敏、抗炎等药理作用。在新药的研发和剂型的选择中,溶解性和渗透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并不清楚萜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性及渗透性。溶解性和渗透性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研究萜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并对其进行BCS分类。本综述主要是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所发表的关于萜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渗透性的文献进行研究以及对评价BCS分类的方法进行总结。目前评价BCS分类方法有体内和体外两种,体内一般是指大鼠的肠灌流;体外目前应用较多的是PAMPA模型、Caco-2细胞模型、MDCK细胞模型。本综述对萜类中药有效成分的BCS分类方法进行展望,和为后期萜类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药剂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模型药物的剂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艾滋病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新的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但大量抗HIV药物的应用也导致了耐药性问题的出现。因此,建立高通量快速的抗HIV药物筛选平台对研究新的抗HIV药物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抗HIV药物研究中常用的体外和体内筛选模型,重点阐述了体外以病毒复制特异性功能活动或特定结构作为靶点的筛选系统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症状,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是研究痛风防治新策略、药物研发和评价的基础。就常用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进行了梳理,将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分为药物性模型和基因敲除模型。前者造模主要用到尿酸合成前体物质腺嘌呤等嘌呤类物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和尿酸分泌抑制剂乙胺丁醇等药物;后者主要涉及到尿酸酶Uox和转运体ABCG2基因的敲除。与药物造成的高尿酸动物模型相比,Uox基因敲除大鼠和小鼠是以后高尿酸血症动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36-637
目的观察买麻藤等四种中草药及别嘌醇、苯溴马龙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为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4只小鼠分成8组,除空白组外,对其余7组分别采取氧嗪酸钾加次黄嘌呤构建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给予每组相应药物,然后分别测定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血尿酸值。结果小鼠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买麻藤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是抑制XOD活性,从而减少体内尿酸的生成;苍术、金钱草、萆薢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是促尿酸排泄从而降低体内尿酸蓄积。  相似文献   

12.
李覃  曹波  高颖  王伟  陈虹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12):1056-1059
【目的】建立-种可靠的体外筛选模型评价药物的免疫抑制活性。【方法】在以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小鼠耳廓接触性超敏反应(contacthypersensitivity,CHS)模型的基础上,体外培养模型小鼠脾脏T细胞,首先分析细胞增殖活性,进而采用RT—PCR分析核因子IFN-γ、IL-4、T—bet、GATA-3的mRNA表达,最后通过三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进行验证。【结果】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在体外能维持-定时程的高反应性,IFN-γ/IL-4与T—bet/GATA-3比值均明显增加,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偏移,同时,环孢素、地塞米松、霉酚酸酯均能显著抑制T细胞的体外增殖。【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种简单的可用于筛选免疫制剂的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递送入脑是脑靶向治疗的策略之一,纳米药物载体脑靶向特性的评价是相关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光学成像、药代动力学、行为学检测等方法,以及脑摄取参数等体内外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为系统评价纳米药物脑靶向特性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降尿酸复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及氧化应激的作用,并检测对肾脏炎症状态影响。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以氧嗪酸钾灌胃造模,同时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西药组与中药组以成人10倍剂量分别灌胃别嘌呤醇、降尿酸复方,连续7周。实验结束取样,检测大鼠血尿酸(UA)、尿尿酸(UUA)及肾功能;检测血清及肾组织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IL-1β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两药物组的U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的随机UUA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西药组无明显改善(P0.05)。两药物组血清NO、CAT、GSH-PX、SOD活力均显著提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且在血清GSH-PX水平上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两药物组肾脏组织匀浆GSH-PX、SOD活力显著提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而NO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西药组CAT水平明显提高(P0.05),但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肾组织中NLRP3和IL-1β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调。结论:降尿酸复方能够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减轻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和肾内氧化应激,调节NLRP3炎性体表达。  相似文献   

15.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及评价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陈压西综述郭树华审校中图分类号R512·6目前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筛选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模型,前者主要有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等;后者主要为细胞培养系统,常用的有原代鸭肝细胞培养、HBVD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鼠剪尾出血模型在凝血药物体内评价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传统鼠尾出血模型实验过程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对小鼠剪尾模型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可快速准确检测鼠尾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方法.并利用商品化凝血酶药物苏灵验证了该方法在凝血药物药效学评价中的有效性,对鼠尾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小鼠凝血时间指标的敏感性比较也显示了此模型的优越性.结果 优化后的鼠尾出血模型可对小鼠出血量进行低至微升级的精确检测,通过一定时间间隔的出血量来确定出血终点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实验中的人为误差.该模型操作简便、易于使用,可以敏感且有效模拟体外创伤的动物模型,在评价凝血药物的药效中发挥作用.结论 小鼠剪尾出血模型可以敏感反应凝血药物的体内作用,可作为凝血药物初步筛选和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受体结合方法在活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学、电生理和药理学研究表明,很多活性药物通过直接与受体反应产生疗效。疗效强弱与药物和受体结合位点的亲和力大小有关。高度相关性提示这些结合位点是药物体内活性的生化作用点。正因如此对这些结合位点的亲和力可用于分析活性化合物[1]:①可预示其体内活性。此种筛选不可能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如果药物以高亲和力结合,它一定是有活性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如果它不结合则肯定无效。在一些情况下,通过筛选化合物与几种受体或同一受体几种亚型的亲和力情况;②可判断潜在的边缘效应;③也允许体外测定详细的构效关系,进而明确定位药物活性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药物体外筛选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作为抗骨质疏松药物体外药效评价的细胞模型,对抗骨质疏松药物体外筛选试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和探讨.结果与结论 应用多种细胞模型、采用多种检测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更充分、深入的说明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有望发现更好的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由于缺乏能再现病毒自然感染过程的体外研究模型,这为深入研究病毒致病机制、宿主-病毒之间相互作用等带来了巨大挑战,严重阻碍了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开发。类器官技术能在体外构建模拟体内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验模型,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潜力的病毒感染研究模型。文章就类器官在病毒体外培养、宿主-病毒相互作用、病毒致病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筛选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痛风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当今世界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目前治疗痛风的药物倍受关注,主要包括以嘌呤代谢关键酶为靶点的降尿酸药物、以肾小管尿酸转运体为靶点的降尿酸药物、黄嘌呤氧化还原酶和肾小管尿酸转运体的双重抑制剂及尿酸氧化酶等4种类型。本文概括了痛风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