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学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抗甲亢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TD引起的粒细胞缺乏常发生于用药后1~4个月内,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咽痛、寒战、咳嗽。确诊后,均立即停用ATD,给予抗感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SF)、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例患者因脓毒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余28例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11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根据患者骨髓细胞学增殖细胞与非增殖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成熟障碍型及再生障碍型,再生障碍型患者较成熟障碍型患者恢复时间更长,所需的rh-GSF使用量更大。结论: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绝大部分经抗感染及rh-GSF治疗后,病情可完全恢复;但再生障碍型患者可能对rh-GSF敏感性不如成熟障碍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间胸痛症状出现12 h而入院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178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患者分为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为I组,共9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为Ⅱ组,共83例。采用Spearman检验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肌酐、肌钙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红细胞分布宽度[13.66%vs.13.00%,P0.01]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5.39 vs.3.78,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左心室收缩功能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68,P0.01和r=-0.28,P0.01)。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显示,I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仍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而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无显著相关性(r=-0.15,P=0.16);Ⅱ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均无相关性(分别为r=-0.17,P=0.14和r=-0.15,P=0.18)。结论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随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而降低,且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作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CD-1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术测定36例SLE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并将其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较正常人降低(P<0.02),淋巴细胞PDCD-1表达与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呈低度相关(r=0.343,r=0.335,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耐受平衡,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危重症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因子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2月3日至2月27日收治的19例NCP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me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心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给予抗病毒、抗炎、抗凝等治疗,并全程给予心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NCP危重症患者早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s-CRP、PCT、cTnI、NT-proBNP、D-Dimmer、PT、APTT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发展为危重症时,淋巴细胞计数、Fib降低(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hs-CRP、PCT、D-Dimmer、PT、APTT、INR均升高(P<0.05),极少部分患者cTnI、NT-proBNP无异常。治疗好转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hs-CRP、PCT、D-Dimmer、PT、APTT、INR均降低(P<0.05)。D-Dimmer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76,P=0.01),与LDH(r=0.52,P=0.00)、hs-CRP(r=0.38,P=0.00)、白细胞总数(r=0.62,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r=0.61,P=0.01)、PCT(r=0.44,P=0.01)、CK(r=0.41,P=0.005)、NT-proBNP(r=0.48,P=0.003)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r=0.47,P=0.04)、PCT(r=0.49,P=0.03)与死亡呈正相关。NCP危重症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高,好转患者各项评分明显降低。结论NCP患者危重症时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合并细菌感染增加死亡风险,根据D-二聚体变化给予适量抗凝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适时的抗感染治疗及激素应用和全程的心理疏导对NCP危重症患者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药物,主要有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及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皮疹、白细胞减少、血管炎、药物性肝病等.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易伴发各种感染,可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重视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白细胞分类、神经功能缺损与临床预合的关系。方法 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分类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探讨白细胞分类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和残疾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比值均高于独立生活组,死亡和残疾组各时间点1、7、14 d 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独立生活组(均P<0.05),相关因素分析N/L水平(P=0.02)、NIHSS评分(P=0.015)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白细胞分类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选择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38例COPD患者(观察组)急性期及稳定期外周血白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率,与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与PaO2、PaCO2、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期粒细胞、淋巴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稳定期淋巴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率仍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表达与FEV1%、PaO2呈正相关(r=0.602,r=0.671,P均<0.01),与PaCO2呈负相关(r=-0.427,P<0.01)。结论L-选择素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L-选择素表达率有助于判断COPD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syndecan-1的表达。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上syndecan-1的表达,并分析syndecan-1的表达与多项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将29例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T2DM组)和24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NC组)者纳入研究。在中性粒细胞,T2DM组syndecan-1阳性细胞率(10.372±1.767)%较NC组(3.988±0.673)%升高(P=0.002)。单核细胞T2DM组syndecan-1阳性细胞率(2.221±0.310)%与NC组(2.975±0.5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淋巴细胞T2DM组syndecan-1阳性细胞率(25.093±3.865)%与NC组(19.520±3.2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T2DM组中,中性粒细胞syn-decan-1阳性细胞率与BMI呈正相关(r=0.572,P=0.004)。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syndecan-1的表达增强,其阳性表达率与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基础上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CHB基础上的ACLF患者57例,CHB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20名。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LF患者NLR显著高于HC(P=0.025)和CHB患者(P0.001),且在早期、中期、晚期患者中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ACLF患者NLR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r=-0.812,P0.001),与DBil和MELD分值呈正相关(r=0.594,0.718,P0.001),而与TBil和HBV病毒载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虽然NLR与ALT呈正相关(r=0.454,P0.05),但各个分期之间不再具有相关性。结论 NLR逐渐升高可能表示ACLF患者临床疾病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酸(UA)、尿酸/肌酐比(UA/Cr)、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患者200例,另取同期住院肺功能排除COPD对照组200例。收集及检测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尿酸、肌酐(Cr)、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肺功能、计算尿酸/肌酐比(UA/C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结果 AECOPD与对照组比较,吸烟、中性粒细胞数、NLR、UA、UA/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极重度组患者较轻中度组UA、Cr、UA/Cr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酸及UA/Cr与FEV_1%预测值呈负相关(r=-0.302,P0.001;r=-0.546,P0.001),淋巴细胞与FEV_1%预测值呈正相关(r=0.193,P=0.006);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值,UA/Cr具有最大的AUC值(0.827),其次为尿酸(AUC=0.606)。UA/Cr为4.04作为临床诊断界值时,预测气流受限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3%和88.9%。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UA、UA/Cr升高,UA/Cr对于AE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至2010-09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 530例患者中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入选患者根据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后血流计帧数筛选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者139例为试验组,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232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常规临床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危险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病史、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S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及总胆汁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红细胞(r=0.191,P0.01)、血红蛋白(r=0.184,P0.01)、中性粒细胞(r=0.218,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0.151,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r=-0.138,P0.01)、总胆汁酸(r=-0.172,P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r=0.231,P0.0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r=-0.157,P0.01)、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r=0.121,P0.01)与三支平均血流帧数显著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汁酸(偏回归系数=-0.102,P0.0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偏回归系数=-0.381,P0.01)、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偏回归系数=0.489,P0.01)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总胆汁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纳入体检者中符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415例,记录一般情况、病史,测量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等,检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根据脉压水平分为3组:1组(50 mm Hg≤脉压70 mm Hg)122例;2组(70mm Hg≤脉压90 mm Hg)136例;3组(90 mm Hg≤脉压110 mm Hg)40例。比较3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及百分比(NEU%)、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水平。结果各组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比较,1组、2组、3组呈逐渐降低趋势;各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比较,1组、2组、3组呈逐渐升高趋势;各组NLR比较,1组、2组、3组呈逐渐升高趋势,以上指标2组、3组与1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脉压与淋巴细胞计数(r=-0.137,P=0.018)、淋巴细胞百分比(r=-0.206,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135,P=0.0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r=0.335,P0.001)、NLR(r=0.189,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增加和淋巴细胞减少与脉压增加相关,脉压的增加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NLR可较好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其高水平可能与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及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SAP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和假手术(SO)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1 ml/kg体重)制模,制模后24、48、72 h分别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评估病理变化;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RT-PCR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ANP组胰腺病理评分较(SO)组明显升高(P < 0.05).ANP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较SO组明显降低,随时间延长更明显(P < 0.05).ANP组中性粒细胞survivin mRNA水平均较SO组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更明显(P < 0.05).ANP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分别与胰腺病理评分和survivin mRNA水平呈负相关(r = 0.97,r = 0.99, P < 0.05).结论 ANP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延迟,survivin mRNA高表达,表明survivin在调控SAP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XY  Lin J  Li YM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854-85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对鉴别SLE患者感染和活动的意义。方法  6 5例SLE患者根据细菌学和影像学检查分为感染组 (19例 )和非感染组(46例 )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结果 感染组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率为 (7 8± 2 1)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 (3 2± 1 4 ) %和正常对照组 (3 0± 1 1) % (P <0 0 5 ) ,而非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组SLE患者中 ,活动期和静止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虽然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的SLE患者CD64表达率 [(9 2± 1 6 ) % ]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 [(7 2± 2 2 ) % ],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SLE感染组经抗感染治疗后CD64表达水平下降。将CD64表达率分别与抗ds DNA、补体C3 、血沉和C 反应蛋白、SLE活动指数评分和荧光抗核抗体进行相关性比较 (r =0 10 4 ,P =0 4 0 9;r =- 0 12 5 ,P =0 32 2 ;r =- 0 138,P =0 2 74 ;r =0 2 2 8,P =0 0 6 8;r =0 2 0 4 ,P =0 310 ;r =- 0 2 13,P =0 0 89)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可帮助鉴别SLE患者的感染和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CR)在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肺结核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就诊患者,抽取确诊肺结核患者(TB)和细菌性肺炎患者(CAP)各100例纳入研究,对其入院时血常规检测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TB患者的NLCR水平显著低于细菌性CAP患者(4.95±3.12 vs 14.14±3.04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NLCR水平与中性粒细胞(r=0.846,P=0.01)、CRP(r=0.594,P=0.01)及白细胞总数(r=0.751,P=0.01)成正相关,与淋巴细胞(r=-0.618,P=0.01)呈负相关。诊断结核性的临界值是NLCR7(敏感度为90.8%,特异度为82.3%,准确度为87.4%,阳性预测值为86.3%,阴性预测值为89.1%)。NLC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3)显著高于CRP(AUC=0.82),P0.01。结论 NLCR可以区分结核性与细菌性CAP,能作为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LE合并IgG降低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合并IgG降低(<7 g/L)的初诊患者35例, 纳入同期IgG升高或正常的SLE住院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SLE合并IgG降低组患者水肿发生率(31.4%与2.6%, χ2=11.00, P=0.001)、白细胞计数[(5.8±0.9)×109/L与(4.2±0.3)×109/L, t=2.49, P=0.015]、中性粒细胞[(4.10±0.48)×109/L与(2.65±0.25)×109/L, t=2.75, P=0.008]、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4.18±0.65与2.71±0.24, t=2.18, P=0.032)、中性粒细胞和血清白蛋白比值(0.186±0.025与0.071±0.068, t=4.58, P<0.001)、血尿素氮和血清白蛋白比值(0.550 6±0.079 4与0.048 7±0.002 4, t=6.59, 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周围血中性粒细胞60000SSA抗原第230~241表位表达水平的检测,并与相关的临床指标分析比较,初步探讨这一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人工合成的60000SSA抗原第230~241表位(E230~241)寡肽,从课题组已成功构建的SSA噬菌体单链可变区(scFv)抗体库中筛选得相应的scFv单抗,用其标记18例伴粒细胞减少的SLE患者和10名正常人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仪比较检测E230~241的表达程度,分析其与中性粒细胞计数、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总病程、病情活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比较重症和轻症SLE患者间这一表达程度的差别。结果SLE组患者E230~24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20±12vs7±5,P=0.001),且表达程度与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86,P=0.002),与SLEDAI呈正相关(r=0.665,P=0.003),与病情活动时间呈正相关(r=0.571,P=0.013),与总病程无显著相关性(r=0.114,P=0.651);重症患者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病情相对较轻者(31±10vs12±8,P=0.001)。结论SLE患者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增强表达E230~241,可能是其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并可能参与SLE其他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预后营养指数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Ⅲb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9例,根据首次化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营养指数,分为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组(2.97)和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组(≥2.97),低预后营养指数组(45.95)和高预后营养指数组(≥45.95)。分析潜在的预后因素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预后营养指数、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转移部位数、化疗次数、化疗方案等。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无进展生存期:P=0.015,总生存期:P=0.018),预后营养指数(无进展生存期:P=0.012,总生存期:P=0.006)、年龄(无进展生存期:P0.001,总生存期:P0.001)及化疗次数(无进展生存期:P0.001,总生存期:P0.001)是影响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2.97及预后营养指数45.95预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或总生存期较短。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预后营养指数均是预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高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及低的预后营养指数与患者预后差相关。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7,(1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NK细胞亚群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50例肝癌住院患者(原发性肝癌10例,继发性肝癌30例,合并其他肝脏疾病1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10例合并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合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合并其他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继发性肝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9.18±2.11)%比(35.68±0.56)%,P0.05],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1.45±1.69)%比(15.78±0.72)%,P0.01],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合并其他肝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细胞损伤者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损伤者[(45.90±5.96)%比(30.93±1.76)%,P0.05],CD4~+T淋巴细胞比例与ALT、AST均呈高度正相关(r=0.941、r=0.903,均P0.01),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者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者[(27.00±4.63)%比(34.01±7.98)%,P0.05],CD8~+T细胞比例与STB、PT均呈显著负相关(r=-0.596、r=-0.577,均P0.05)。继发性肝癌患者肝细胞损伤者CD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未损伤者[(23.22±3.28)%比(33.24±2.29)%,P0.05],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损伤者[(34.70±4.26)%比(25.84±1.99)%,P0.05],CD4~+/CD8~+比值与ALT、AST均呈显著负相关(r=-0.470、r=-0.424,均P0.05),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者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者[(35.64±2.84)%比(25.56±2.57)%,P0.05],CD4~+/CD8~+比值与STB、PT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0、r=0.481,均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机体免疫平衡状态的维持对于保护肝癌患者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诱导痰细胞计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AECOPD患者共37例,进行痰诱导并给予细胞分类计数,同时统计患者实验室检测、肺功能等指标。结果:成功对37例患者进行了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型及混合型患者的血嗜酸粒细胞总数均较中性粒细胞为主型高[(0.46±0.08)vs.(0.15±0.03)×10~9/L,P=0.000]及[(0.46±0.14)vs.(0.15±0.03)×10~9/L,P=0.002]。另外,痰中性粒细胞与FEV1%存在负相关(r=-0.377,P=0.025),而痰嗜酸粒细胞与患者吸药后改善率呈负相关(r=-0.411,P=0.007)。结论:AECOPD患者的诱导痰细胞分类不全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型;痰嗜酸粒细胞及混合型为主的患者,血嗜酸粒细胞总数较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患者高,具有一致性;而不论中性粒细胞或是嗜酸粒细胞,均对肺功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