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寒冷季节,我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更加艰巨,其中部分危重患儿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各地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力度,相继建立了ICU和抢救室,并配备了呼吸机等设备。但对于普通儿科医师和广大基层人员来说,对呼吸机的使用知识以及其在儿童的使用特点仍缺乏深入了解。为此,本刊特邀请部分急诊和重症医学专家进行呼吸机临床使用的专题笔谈。其目的是帮助临床一线的广大医师尽快熟悉和掌握呼吸机在儿童的使用,使呼吸机在抗击甲流的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的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氧合和最小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无创机械通气应慎用于ARDS。小潮气量通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降低ARDS死亡率,以驱动压为导向设置潮气量更合理。建议根据静态压力-容积曲线采用低位转折点法来确定理想的呼气末正压(PEEP),不支持常规使用高水平PEEP。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可用于拯救重症ARDS。机械通气中保持ARDS患者自主呼吸很重要,可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和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等辅助通气模式。不推荐补充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吸入一氧化氮或支气管扩张剂、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首次被描述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认为ARDS是肺持续损伤及其终末期的表现。1994年以来对ARDS诊断定义得到了共识,使肺损伤得以精确分类、临床研究更加规范。ARDS的死亡率已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频通气(HFV)治疗重症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30例ARDS患儿的平均胎龄(38±3)周,出生体重为(3.3±0.7)kg,PaO2/FiO2≤75 mmHg,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者,其中10例患儿在吸氧浓度FiO2≥0.8,动脉血氧饱和度在4 h内<0.9者改为HFV治疗.结果显示10例患儿用HFV治疗后2 h内动脉血氧饱和度均≥0.9.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较用常频通气(CMV)组显著改善,氧合指数(OI)较用CMV组明显下降,至8 h后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对重症ARDS用CMV治疗效果差者可尝试改用HFV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直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最为重要的疾病之一.本文介绍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柏林定义,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非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注意避免各种易患因素、加强营养支持、注意坚持保守补液、探制输血指征及防止输血相关性肺损伤;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吸入一氧化氮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方面近年的进展作了简要介绍;提出在重症ARDS中应坚持俯卧位通气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12月收住PICU,符合1994年欧美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确诊为ARDS的患儿27例,分为治疗组12例,采用PHV通气,维持PaCO2在45~55mmHg(1mmHg=0.133kPa)之间;对照组15例,常规通气方式。监测机械通气24、48h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值和氧合指数(PaO2/FiO2,OI),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死亡例数。结果 (1)治疗24、48h后,治疗组PIP、PEEP、MA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I、pH及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显著高(P〈0.01)。(2)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5例发生气漏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25%比26.7%,P〉0.05)。结论 PIV法治疗ARDS较传统通气方式可减低并发症、缩短通气时间,病死率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进行性、炎性肺损伤过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高达30% ~ 60%.近年来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在其诊断、治疗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该文着重就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967年Ashbaugh首先提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 0多年来对ARDS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ARDS仍是急诊和危重病患者最严重的致命并发症之一 ,病死率高达 3 0 %~ 60 %。机械通气是ARDS最重要的支持和治疗手段 ,应用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显得尤有必要。一、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肺容积明显降低是ARD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 10年前意大利著名学者Gattinoni首先通过CT扫描揭示了ARDS患者肺容积明显减少的特征 ,且注意到严重者 78%~80 %的肺泡塌陷 ,仅有 2 0 %~ 3 0 %肺泡参与通…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危重症之一,目前病死率仍较高.其诊断和治疗存在颇多争议.最基本的治疗策略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当基本治疗策略无法维持机体足够氧合时则应采取挽救性治疗措施,包括肺复张、高呼气末正压通气、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吸入一氧化氮、GC或体外生命支持技术.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因不一,发病机制各有所异,病情进展过程中肺力学的改变存在个体差异。顺应性、压力、容量等的变化与病因、病情轻重、年龄等密切相关。正确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是提高ARDS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在ARDS机械通气治疗中必须高度注意患儿肺力学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四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是成人及儿童危重病之一。从理论上推测危重足月新生儿更易发生ARDS ,但少见报道。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1 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 4例足月新生儿ARDS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对象 :选择胎龄 >37周、有青紫、呼吸困难需机械通气治疗的足月新生儿 38例 ,经严格筛选 ,符合新生儿ARDS诊断的共 4例。 3例顺产 ,1例剖宫产 ,1例胎儿宫内窘迫伴羊水Ⅲ度混浊。临床资料见表 1。2 方法 :(1 )诊断参照标准 :1 994年美国和…  相似文献   

13.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治疗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10例足月新生儿ARDS机械通气的时机、时间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和并发症.结果 10例患儿中7例治愈,1例好转,2例死亡.开始用呼吸机时间最短于发病后2h,最长于发病后48h,平均(17.0±13.9)h,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8.1±23.9)h.呼吸机参数最高值吸气峰压(PIP) (2.45±0.35)kPa[(25.00±3.56)cmH2O],平均气道压(MAP) (1.08±0.26)kPa[(11.05±2.69)cmH2O],FiO20.67±0.15, 最高PIP持续时间(28.3±5.8)h,最高FiO2持续时间(9.1±8.9)h.合并气胸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多脏器损害3例.结论 ARDS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应用较低的呼吸机参数,可避免缺氧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NICU中的常见病症,病死率高。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是重症NRDS的主要治疗手段,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方式。我们自2002年以来应用HFOV治疗早产儿NRDS,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小儿常见危重症,病死率较高.高频振荡通气具有肺保护、改善氧合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等作用,被认为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理想通气模式.该文就国内外关于高频振荡通气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进展及地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高频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高频通气(HFV)治疗重症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30例ARDS患儿的平均胎龄(38±3)周,出生体重为(3.3±0.7)kg,PBO2/FiO2≤75mmHg,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者,其中10例患儿在吸氧浓度FiO2≥0.8,动脉血氧饱和度在4 h内<0.9者改为HFv治疗。结果显示:10例患儿用HFV治疗后2 h内动脉血氧饱和度均≥0.9。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较用常频通气(CMV)组显著改善,氧合指数(01)较用CMV组明显下降,至8 h后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对重症ARDS用CMV治疗效果差者可尝试改用HFV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收集关于HFOV与CMV比较治疗儿童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7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将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试验,共24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在院内病死率或30 d病死率、气压伤发生率、平均通气时间和氧合指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CMV,HFOV提高了PaO_2/FiO_2比值(治疗后24 h、48 h、72 h分别提高了17%、24%、31%),改善了患儿氧合。结论与CMV相比,HFOV并没有降低ARDS患儿的病死率,但可显著改善氧合状态。最终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价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常频和高频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行机械通气的NRDS早产儿,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和高频机械通气(HFOV)组,记录两组的血气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慢性肺疾病(CLD)、肺气漏(PAL)、III-IV级颅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HFOV组患儿氧合迅速改善,24 h内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F=4.23、5.09、4.37,P均<0.05).24 h时HFOV组吸入氧浓度与CM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81,P<0.05).CMV组治愈27例,死亡3例;HFOV组治愈24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91,P>0.05).CMV组并发CLD 1例、PAL 2例、IV级IVH 2例、PVL 1例;HFOV组并发CLD、PAL、III级IVH、IV级IVH 、PVL各1例.两组CLD、PAL、IVH、PV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015、0.015、0.241、0.007,P均>0.05).CMV组机械通气时间(86.5±20.5) h,HFOV组(60.5±16.5) h,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641,P<0.01).CMV组住院时间(34.5±8.5) d,HFOV组(28.5 ±6.5)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15,P<0.05).结论 肺保护通气策略的CMV和HFOV治疗NRDS是有效和安全的,HFOV能迅速改善氧合,缩短上机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前神经肌肉阻滞剂在ICU应用较广,其中25% ~ 55%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机械通气患者接受该药作为辅助治疗,但至今神经肌肉阻滞剂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仍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对神经肌肉阻滞剂在ARDS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