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痢特灵(Furazolidonum,Furaxone)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与人体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以下简称G-6-PD)缺陷有关。作者所在医院今年收菌痢126例,因口服痢特灵引起溶血性贫血24例,  相似文献   

2.
异型血红蛋白病是一种先天性进行性慢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在广西地区常见的异型血红蛋白病有β链地中海贫血(Hb—F、Hb—A_2),α链地中海贫血(Hb—H、Hb—Bart’s H)、Hb 复合 E 等类型。我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 产生自身抗体,这种自身抗体针对自身抗原发生作用,吸附 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细胞破坏,导致溶血性贫血。AIHA涉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84例,随机抽取4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给予口服叶酸,作为对照组。剩余4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泼尼松片,作为研究组。两组均连续服用1疗程(1疗程4周,28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胆红素水平、治疗缓解效果、机体抵抗力。结果研究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治疗缓解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机体抵抗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服用泼尼松片的治疗效果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继发病例成为主要部分,近年来遗传因素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调节失衡及膜蛋白成分改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他淋巴系统疾病、病毒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以及药物也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为主要依据,而抗人球蛋白试验又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一例黄玲(广西桂林中心血站)关键词溶血性贫血;交叉配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使其易被破坏所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它对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均有干扰。笔...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属细胞外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是因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某种自身抗体、结合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清中,使红细胞致敏或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发生的溶血性贫血,其中以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多见。引起免疫性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在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上,使红细胞易被破坏所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根据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的温度,本病可分为温抗体(37℃时起作用)及冷抗体(4℃时可起作用)两型。本病并非少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属细胞外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是因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某种自身抗体、结合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清中,使红细胞致敏或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发生的溶血性贫血,其中以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单明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6A):901-90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属细胞外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是因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某种自身抗体、结合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清中。使红细胞致敏或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发生的溶血性贫血,其中以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血红蛋白H病(简称HbH病)属于α地中海贫血的一种类型,为遣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较β地中海贫血少见。自1955年Rigas氏等首先在华侨中发现本病以来,国内屡有报导,但同时存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简称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自身不完全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清中使红细胞破坏加速的一种溶血性疾患。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可证实不完全抗体的存在。这类贫血过去称为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本病在溶血性贫血中属常见的一型,国外有关本病的报导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  相似文献   

14.
马骢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6):20-23
溶血是指红细胞非自然衰老而提前遭受破坏的过程。因骨髓有相当于正常造血能力6~8倍的代偿潜力,所以发生溶血而骨髓能够代偿时,可以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仅当红细胞破坏多于生成导致的贫血才称为溶血性贫血。1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类溶血性贫血分为先天性(或遗传性)和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泼尼松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骨合成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以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骨钙蛋白(BGP)、碱性磷酸酶(AKP)为参数,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使用泼尼松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骨合成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泼尼松治疗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血清PICP、BGP、AK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泼尼松可抑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的骨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目前发病率每年约(10~20)/10万[1]。发病机理不明,可能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肿瘤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贫血、黄疸、代偿性脾大,诊断可遵循:是否有贫血→是否为溶血性贫血→是否是AIHA→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诊断依靠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沈慧君 《黑龙江医学》2010,34(9):646-64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发生率与SLE病情活动指数(DAI)、脏器损伤指数(SDI)、抗心磷脂(aCL)抗体阳性率、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率及肾脏、神经精神系统受累率的关系。方法分析453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3例SLE患者中,213例(占47%)无贫血,193例(占42%)合并非溶血性贫血,合并溶血性贫血者47例(占10.3%)。溶血性贫血组DAI(17.6分±6.1分)、SDI(1.83分±1.8分)、aCL抗体阳性率(33.8%)、肾脏、神经精神系统受累率(81.7%和32.6%)高于非贫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0.6分±5.3分、1.1分±1.3分、24.7%、43.9%和18.0%)及非溶血性贫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3.7分±4.2分、1.2分±1.0分、24.1%、57.6%和19.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性贫血组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73.4%高于非贫血组(55.7%)及非溶血性贫血组(61.2%),且与非贫血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发生HA者有更高的病情活动度、损伤指数、肾脏、神经精神系统受累率及抗ds-DNA抗体和aCL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自身抗体是指能与自身成分特异性相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是造成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抗体。同种抗体,是指能与同种异体成分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是引起输血反应的抗体,是交叉配血工作的要点。依据自身抗体的作用温度将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分为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游离的自身抗体的影响,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交叉配血变成了非常棘手的工作。能排除自身抗体的干扰,鉴定出同种抗体的特异性,是工作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able transferritin receptor,sTfR)在急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34例不同类型溶血性贫血患儿和12例非贫血对照儿童的血清sTfR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血清sTfR水平为(49.4±19.1) nmol/L,对照组血清sTfR水平为(13.8±3.3) n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类型的溶血性贫血患儿中,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sTfR水平升高最为明显,其中β-地中海贫血患儿最高.血清sTRF水平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呈正相关(r=0.8011,P<0.01).结论 血清sTfR变化可作为红细胞生成评价的指标,检测血清sTfR水平有助于急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Evans综合征,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它主要是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同时破坏血小板和红细胞,引起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的一种病征,成年女性和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下肢皮肤淤点和紫癜。现将临床上确诊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