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HO建议各国加速获得二线抗疟疾药物,通常为奎宁(quinine),直到含青蒿素(artemisinin)的复方蒿甲醚/苯芴醇(artemether/lumefantrine)(Ⅰ)的供应短缺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向世界各制药公司发出严重警告,禁止青蒿素(artemisinin)(Ⅰ)用作治疗疟疾的单药治疗,指出该药可使病人产生耐药性。 WHO赞成(Ⅰ)用于药物的联合治疗(ACT),这样寄生虫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很小。联合治疗,例如和Norvatis公司的Coartem(artemetherplus lumefantrine,蒿甲醚加苯芴醇)固定剂量联合治疗,治愈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3.
Coartem     
日前美国FDA批准了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Coartem(artemether and lumefantrine)用于成人和体重5kg以上儿童的急性轻症疟疾治疗。研究表明Coartem在氯喹耐药地区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疟疾。但是Coartem并没有被批准用于治疗重症疟疾和预防疟疾,因为重症疟疾不同于急性轻症疟疾,病人可有意识改变、代谢障碍和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具有这些并发症的病人通过口服用药是不恰当的,只有通过静脉给药才能迅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4.
王金玲 《中国医药》2014,(6):914-916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门诊冠心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药物依从性干预以及随访,干预前后发放调查表,评价干预前后生化指标、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血压、咀糖、{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体重指数达标率及生活和行为方式(规律服药、定期测量血压、定期检测血糖、限盐、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改变率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知晓度(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烟酒、家族史、精神因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4.5%(38/51)比42.3%(22/52),58.8%(30/51)比23.1%(12/52),70.6%(36/51)比42.3%(22/52),60.8%(31/51)比36.5%(19/52),64.7%(33/51)比44.2%(23/52),62.8%(32/51)比40.4%(21/52),90.2%(46/51)比73.1%(38/52),58.8%(30/51)比38.5%(20/52);84.3%(43/51)比57.7%(30/52),86.3%(44/51)比38.5%(20/52),78.4%(40/51)比28.8%(15/52),76.5%(39/51)比53.8%(28/52),74.5%(38/51)比50.0%(26/52),80.4%(41/51)比57.7%(30/52),96.1%(49/51)比75.0%(39/52);100.0%(51/51)比76.9%(40/52),100.0%(51/51)比42.3%(22/52),100.0%(5l/51)比71.2%(37/52),100.0%(51/51)比75.0%(39/52),100.0%(51/51)比50.O%(26/52),100.0%(51/51)比57.7%(30/52),100.0%(5l/51)比78.8%(41/52)](均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FLO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0%(15/25)明显比对照组24%(6/25)高( P <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脱发发生率52%(13/25)、36%(9/25)、20%(5/25)、48%(12/25)、24%(6/25)、8%(2/25)、12%(3/25)均明显比对照组96%(24/25)、48%(12/25)、56%(14/25)、68%(17/25)、44%(11/25)、16%(4/25)、40%(10/25)低(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改善率84%(21/25)明显比对照组48%(12/25)高( P <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FLO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改变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电图改变的性别差异。方法对12家社区2009年5月-2011年2月4600例房颤患者心电图改变按性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占96.0%(4416/4600),男性占40.5%(1863/4600),女性占59.5%(2737/4600)(P〈0.01),男、女比为1:1.5;男性低电压5.8%(108/1863)、电轴偏移14.8%(276/1863)和束支传导阻滞25.0%(466/1863)明显多于女性的3.8%(104/2737)、6.6%(180/2737)和15.0%(410/2737)(P〈0.01);女性ST—T改变72.6%(1988/2737)、心室肥大12.5%(342/2737)和QT间期延长5.7%(155/2737)明显多于男性的51.4%(957/1836)、7.3%(136/1836)和2.7%(50/1836)(P〈0.01);心室率〉100次/分、心室率〈60次/分、起搏器、心肌梗死、三度房室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和预激综合征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房颤患者以老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心电图改变存在各自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降低血压和尿酸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2者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5mg,2次/d。12周后观察患者两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对血尿酸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缬沙坦组最高血压由(167±11)/(101±10)mmHg降为(146±17)/(89±9)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9±9)/(92±lo)mmHg降为(133±14)/(83±9)mmHg;依那普利组最高血压由(165±10)/(100±14)mmHg降为(147±15)/(89±7)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9±9)/(91±13)mmHg降为(134±13)/(83±9)mmHg;缬沙坦组血尿酸治疗前后由(446.48±118.55)μmol/L降为(379.52±74.58)μmol/L,依那普利组血尿酸治疗前后为(441.30±112.15)μmol/L和(433.77±113.96)μmol/L。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似,但缬沙坦还有一定的降低尿酸的作用,对于血尿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选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8.
降脂护肝胶囊治疗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降脂护肝胶囊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脂肪肝患者完全随机分为降脂护肝胶囊组和血脂康胶囊组,各95例。降脂护肝胶囊组采用降脂护肝胶囊治疗,血脂康胶囊组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肝功能、血脂和B型超声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降脂护肝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6.8%(92/95),明显高于血脂康胶囊组总有效率[76.8%(7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降脂护肝胶囊组和血脂康胶囊组患者AST、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TC及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降脂护肝胶囊组:(32±13)U/L比(67±30)U/L,(43±12)U/L比(89±31)U/L,(47±19)U/L比(96±42)U/L,(5.1±0.4)mmo]/L比(7.2±1.6)mmol/L,(1.5±0.7)mmol/L比(3.4±2.2)mmo]/L,(3.1±2.1)mmol/L比(3.8±1.6)mmol/L;血脂康胶囊组:(44±16)U/L比(69±30)U/L,(55±15)U/L比(87±31)U/L,(60±22)U/L比(99±46)U/L,(6.3±0.7)mmol/L比(7.5±1.4)mmol/L,(2.9±0.8)mmoL/L比(3.4±2.5)mmo]/L,(3.3±1.9)mmoL/L比(3.6±2.1)mmoL/L],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降脂护肝胶囊组:(1.5±0.6)mmol/L比(1.0±0.7)mmol/L;血脂康胶囊组:(1.2±0.7)mmol/L比(0.9±0.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降脂护肝胶囊组治疗后AST、γ-GT、TC及TG水平均明显低于血脂康胶囊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血脂康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护肝胶囊具有良好的保肝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62株葡萄球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痰液中培养比例为68.7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血液中培养比例为67.4%。16株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4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6々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G(100%)/(95.65%)、利奈唑胺(0%)/(0%)、红霉素(75.0%)/(86.96%)、克林霉素(68.75%)/(80.43%)、替考拉宁(0%)/(0%)、奎奴普丁/达福普丁(O%)/(0%)、利福平(0%)/(0%)、四环素(18.75%)/(52.17%)、苯唑西林(12.5%)/(80.43%)、左氧氟沙星(6.25%)/(13.04%)、复方新诺明(0%)/(52.17%)、氯霉素(12.5%)/(23.91%)、磷霉素(0%)/(17.39%)、万古霉素(0%)/(0%);16株金葡菌中共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7株。结论临床分离的住院儿童感染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实验室加强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儿童患者临床抗感染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葡萄胎的凋亡指数及端粒酶活性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42例葡萄胎及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采用S-P法及Evision法检测PCNA、Ps,、Ki-67、FADD、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142例葡萄胎中PCNA阳性率为14.08%(20/142)、P535.63%(8/142)、Ki-67阳性率5.63%(8/142)、FADD59.15%(84/142)、端粒酶阳性率10.56%(15/142)。5例侵袭性葡萄胎中PCNA阳性率80%(4/5)、Ki-67阳性率80%(4/5)、P53阳性率100%(5/5)、FADD阳性率0%(0/5)、端粒酶阳性率100%(5/5)。3例绒毛膜癌中PCNA阳性率100%(3/3)、P53阳性率100%(3/3)、Ki一67阳性率100%(3/3)、FADD阳性率33.3%(1/3)、端粒酶阳性率66.7%(2/3)。结论低凋亡指数与高端粒酶活性的葡萄胎可能是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高危因素。端粒酶的激活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恶性进展,抑制端粒酶活性能够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发生在卵巢甲状腺类癌病例应用免疫组化Syn,CgA,S-100,CT,Vimtime,Tg,CK,NSE,P63,Ki67,CEA,α—inhibin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女性,例1患者以盆腔包块为主要表现,伴有便秘,血CA199升高,例2患者因手术切除其他肿瘤及附件,送病理活检发现。2例患者巨检肿瘤均为单纯型。镜检肿瘤均由甲状腺组织及类癌组织构成,类癌为梁状与岛状混合型。免疫组化:2例患者类癌细胞Syn(2/2+),CgA(2/2+),NSE(1/2+),Ki67(3%+,5%+),CK(I/2+),S-100(2/2-),CEA(2/2-),P63(2/2-),CT(2/2-),Vimtime(2/2-),Tg(2/2-),α-inhibin(2/2-l甲状腺滤泡Tg(2/2+),CK(2/2+),Vimtime(1/2+),Syn(2/2-),CgA(212-),NSE(2/2-),Ki67(2/2-)。S-100(2/2-),CEA(2/2-),P63(2/2-),CT(2/2-),α-inhibin(2/2~)。2例患者均为I期,例1患者术后行化疗,例2术后未做任何治疗,分别随访57个月及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卵巢甲状腺类癌是-种非常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高度特殊性生殖细胞肿瘤,伴有甲状腺组织分化,一般预后良好,要与小圆形细胞肿瘤鉴别,结合免疫组化,可与之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免疫性肝抗原谱,探讨这些抗体在PBC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68例肝病患者(98例PBC,7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AIH)患者血清AMA),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结果98例PBC患者中AMA、AMA—M2、GP210抗体、SP100抗体、LKM-1抗体、LC-1抗体、SLA/LP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0.8%(89/98)、84.7%(83/98)、32.6%(32/98)、24.4%(24/98)、1%(1/98)、0.0%(0/98)、0.O%(0/98),在70例AIH患者中阳性率分别是18.6%(13/70)、5.7%(4/70)、8.5%(6/70)、14.2%(10/70)、1.4%(1/70)、5.7%(4/70)、2.8%(2/70),其中PBC组与AIH组相比较,其肝抗原谱中抗体水平阳性率均高于AIH组(P〈0.05)。结论PBC患者中可检测到多种抗体,其自免性肝抗原谱对PBC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国内甘露醇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特征,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文献计量学方法、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调查8年国内甘露醇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甘露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1719/25499);3692例甘露醇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54.52%(2013/3692);女性占42.31%(1562/3692)、性别资料不详3.17%(117/3692);不良反应类别主要为肾功能损害占46.18%(1705/3692)、肾功能衰竭占35.70%(1318/3692)、静脉损伤及静脉炎占3.98%(147/3692)、局部血管痉挛占2.90%(107/3692)、神经系统反应占2.63%(97/3692)、代谢紊乱占2.08%(77/3692);这些病例的原发病主要为脑出血占43.69%(1613/3692)、脑损伤占16.06%(593/3692)、脑梗死占14.25%(526/3692)、其他颅内疾病占8.07%(298/3692)、颅内肿瘤占4.47%(165/3692)。  相似文献   

14.
47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光华  刘展 《江西医药》2005,40(11):703-70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预后相关因素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7例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治疗方式;按上述变量分组,分别统计其3年及5年生存率,探讨各变量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3%(26/47)、42.6%(20/47);(2)3年和5年生存牢:Ⅰ、Ⅱ期患者为65.7%(23/35)、51.4%(18/35),Ⅲ、Ⅳ期患者为25.0%(3/12)、16.7%(2/12)(P〈0.01)。肿块直径≤10cm者为80.0%(20/25)、64.0%(16/25),肿块直径〉10cm者为27.3%(6/22)、18.2%(4/22),(P〈0.01)。低度恶性者为82.4%(14/17)、64.7%(11/17),中/高度恶性者为40.0%(12/30)、30.0%(9/30),(P〈0.05)。B细胞型PGI—NHL为63.2%(24/38)、52.6%(20/38)。而T细胞型PGI—NHL为22.2%(2/9)、0.0%(0/9),(P〈0.01)。血清乳酸脱氢酶(Serumlactate dehydrogenase,LDH)≤5001U/L者为70.0%(21/30)、56.7%(17/30),LDH〉5001U/L者为29.4%(5/17)、17.6%(3/17),(P〈0.01)。手术+化疗组为71.0%(22/31)、58.1%(18/31),单纯手术组为25、0%(4/16)、12.5%(2/16),(P〈0.01)。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免疫表型、血清乳酸脱氢酶高低、治疗措施为影响PGI—NHL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341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2009年剖宫产率为44.6%(538/1207),2012年剖宫产率为33.7%(831/2463),2013年1—9月剖宫产率为33.3%(555/1666),2012年剖宫产率与2009年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阴道助产率与2009年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6/2463)比0.6%(7/1207)](P〈0.05)。2012年与2009年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与2012年的剖宫产指征:妊娠并发症、多胎妊娠及瘢痕子宫发生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178/831)比14.9%(80/538)、8.3%(69/831)比2.6%(14/538)、11.9%(99/831)比8.7%(47/538)](P〈0.05),而社会因素、巨大儿、产程异常及其他因素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48/831)比15.6%(84/538)、5.5%(46/831)比7.8%(42/538)、3.5%(29/831)比6.5%(35/538)、5.6%(46/831)比9.5%(51/538)](P〈0.05)。结论加强孕期管理,控制孕期血糖及体质量增长,减少巨大儿发生;减少社会因素刮宫产;提高医护人员胎心监护识别技术及阴道助产技术提升,可促进自然分娩并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Amlodipineandatorvastatincalcium,AAC)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HypertensioncomplicatedwiIhcoronaryheartdisease,HCHD)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共计有108例病患被确诊为HCHD。依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病患以硝苯地平药物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以AAC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1.11%(33/54),总有效率为88.89%(48/5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9%(21/54),74.07%(40/54);观察组无效率为11.11%(6/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3%(1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水肿发生率为3.7%(2/54),头晕发生率为1.85%(1/54),关节疼痛发生率为1.85%(1/54),总不良反应率是7.4%(4/54),和对照组的5.56%(3/54),3.7%(2/54),1.85%(1/54),11.11%(6/5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AC是一类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高的降压及抗心绞痛类药物,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环孢素治疗掌跖脓疱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1.25~5mg/(kg·d)]环孢素(cyclosporine)治疗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pustulosis,PPP)的效果。方法:40例患PPP病人,年龄43±s13a(17~70a),随机分为环孢素组和安慰剂组各20例。第1阶段口服环孢素2.5mg/(kg·d)或安慰剂,bid,共4wk。第2阶段进行开放研究,40例病人在12wk内口服环孢素1.25,2.5,3.75,或5mg/(kg·d)。第3阶段为停药后随访8wk以上。结果:经第2阶段1.25mg/(kg·d)治疗,治愈率18%(2/11),有效率36%(4/11),复发率45%(5/11)。经2.5mg/(kg·d)治疗,治愈率67%(14/21),有效率19%(4/21),复发率14%(3/21)。3.75和5mg/(kg·d)的治愈率分别为67%(4/6)和100%(2/2)。结论:环孢素治疗PPP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膀胱癌组来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共159例,包括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a、T1)患者11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4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维生素(Vit)C、Vit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总抗氧化活性(AOA)等。结果膀胱癌组血清VitC、VitE、SOD、GPx、AOA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023±0.006)ms/L比(0.057±0.009)mg/L,(0.082±0.021)mg/L比(0.149±0.012)ms/L,(31±12)kU/L比(201±31)kU/L,(2136±436)U/L比(7674±922)U/L,(0.90±0.04)nmol/L比(1.67±0.29)nmo]/L,均P〈0.01];但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6±4.2)ixmol/L比(3.1±0.9)μmol/L,P〈0.0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VitC、VitE、SOD、GPx均明显高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0.027±0.014)mg/L比(0.012±0.005)ms/L,(0.095±0.019)ms/L比(0.046±0.007)ms/L,(37.1±10.9)kU/L比(14.9±2.7)kU/L,(2422±457)U/L比(1339±264)U/L,均P〈0.01];MDA含量低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8±1.1)μmol/L比(25.8±3.6)μmol/L,P〈0.01];2组A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氧化应激有关,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院10年间经病理证实的6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比分别为:CT,63%(24/38);B超,60%(15/25);胃、十二指肠镜,59%(10/17);结肠镜,18%(2/11);ERCP,100%(7/7);全消化道钡透,25%(2/8);低张小肠灌钡造影,64%(9/14);钡灌肠,20%(1/5);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40%(2/5);胶囊内镜,36%(5/14)。结论 只有熟悉每种检查方法的适应证,选择应用时扬长避短,才能更有效地检出小肠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评价和判断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对其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69.5±7.0)μmol/L、(143.1±14.2)U/L,高于代偿期肝硬化[(44.6±5.8)Ixmol/L、(77.4±8.6)U/L,P〈0.05];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血清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分别为(28.2±3.7)e,/L和(2024.39±211.40)U/L,均低于对照组(36.1±3.7)g/L、(6169.36±607.42)U/L和代偿期肝硬化[(34.7±4.3)g/L(3571.27±310.01)U/L](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ChE低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和代偿期肝硬化前白蛋白(PA)和腺苷脱氨酶(ADA)分别为(0.14±0.04)mg/I。、(16.17±1.94)U/L和(0.21±0.05)mg,/L、(34.20±3.2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和代偿期肝硬化A/G分别为(0.64±0.29)和(I.06±0.30),均低于对照组(1.51±0.21)(P〈0.05),且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化(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分别为(97.4±9.8)肛g/L和(205.7±20.1)斗g/I。,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68.7±7.5)斗g/L和(124.1±11.8)肛g/L和对照组[(52.3±6.1)U/L和(83.8±7.6)U/L],且代偿期肝硬化组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透明质酸(HA)、HI型前胶原(PCⅢ)分别为(211.3±16.4)肛g,/L和(168.1±16.2)U/L,均高于对照组(51.2±5.3)Ixg/L和(79.1±8.0)斗∥L(P〈0.05)。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几项血清学指标对于不同肝硬化程度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