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禽戏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在我院就诊或体检中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定时随访,五禽戏运动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未作任何干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1年随访及评价.结果观察五禽戏运动方式对提高骨密度及预防骨质疏松症性骨折方面比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结论五禽戏运动干预对改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骨密度值,减少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健康护理对改善老年人运动机能,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的意义,探讨合理的有效的老年人健康护理的干预模式.方法:通过调查,经过半实验的研究,观察老人在健康护理干预后的各项运动机能进行评比.结果:社区健康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的健康指标有显著的改善,干预效果明显,护理干预作用巨大.结论:社区健康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的运动机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建华  朱涛 《中原医刊》1999,26(12):17-17
采用随机对照组的方法,比较29例脑出血早期康复干预患者的近期预后和31例非康复患者的近期预后,采用MAS法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发现早期康复干预组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病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丽 《吉林医学》2011,32(15):3140-314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康复期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80例中风康复期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即48 h后立即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中风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童康复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儿童康复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运动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评定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提高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梅红 《求医问药》2014,(20):8-9
目的 :探讨分析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南京阅江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社区康复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为社区康复组患者进行适宜社区康复培训,教会其简易的康复治疗技术,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后及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前,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5.72±15.43)分,BI评分为(30.72±21.43)分;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5.29±16.14)分,BI评分为(33.76±18.98)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1个月后,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8.29±18.14)分,BI评分为(35.56±19.88)分;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6.87±17.54)分,BI评分为(35.31±19.91)分。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3个月后,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为(51.29±18.76)分,BI评分为(45.76±20.73)分;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5.63±19.09)分,BI评分为(36.75±21.81)分。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河源某社区330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入户调查。并将符合研究要求的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65人,对干预组病人进行3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为测评工具,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人际、敌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②心理干预后,抑郁、焦虑、躯体化分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强迫症状、恐怖、人际关系、敌对分值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值均高于常模。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普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荆瑞荣 《大家健康》2013,(8):176-17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机体的衰老,身体各项功能直线下降,并且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也逐渐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因而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基层护理工作中发现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旨在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兆凤  孟景滨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36-1238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社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社区干预组在康复中采取家庭康复干预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社区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用FMA,与入组时比较,t=2.256,P<0.05;与对照组比较,t=2.319,P<0.05.用MBI量表与入组时比较,t=2.123,P<0.05;与对照组比较,t=2.345,P<0.05.结论 社区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使得社会对老年人健康干预的需求快速增长。运动游戏是老年人健康干预领域的重要新兴方式之一,在老年人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国外对运动游戏的研究较为完善,国内对运动游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对运动游戏的类型、交互形式、干预内容、应用现状及应用效果等的报道。运动游戏适合在老年人中普及,应加快推进运动游戏在我国老年人健康干预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运动功能与中药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机体很多疾病能引起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又会导致很多疾病甚至成为疾病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研究肠道运动功能成为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课题,并且研究方法已经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到单个细胞和遗传基因的分子阶段,因而对肠道运动功能的生理复杂性和有关疾病的紧密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孙娇 《中国伤残医学》2014,(20):201-20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行为方式的影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对周营镇11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2010年5月),干预后(2011年5月)发放老年人遵医行为调查表和老年人健康行为调查表,比较护理干预前后老年人的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前后110例老年人遵医行为,健康行为调查中的偏甜饮食与每一年参加全体体检的人数没有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所有项目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向老年人普及老年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中国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为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截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全国调查数据》中全国社区7767名老年人口学资料和认知功能数据,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 7767名调查对象,年龄60~103(68.57±7.15)岁;不同的性别、年龄段、教育水平、户口、婚姻状态、吸烟、饮酒、创伤事件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心理状态因素有:教育水平、体力活动、年龄、性别、户口、婚姻状况;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即时记忆因素有:教育水平、年龄、体力活动、户口、婚姻状况;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延时记忆因素有:教育水平、年龄、体力活动、户口、婚姻状况、吸烟。结论中国社区应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北京市西城区2 342名60~75 岁社区老年人按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观察其自然变化,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理领域[(15.4±2.0)分 比(14.7±2.3)分]、心理领域[(15.4±1.4)分比(14.7±1.6)分]、独立性领域[(15.5±1.9)分 比(14.7±2.2)分]、社会关系领域[(15.1±1.3)分比(14.5±1.5)分]、环境领域[(15.5±1.4)分 比(13.7±1.6)分]和总的生存质量评分[(14.9±1.9)分比(14.1±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方法训练,干预组除上组方法外加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运动功能康复临床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SD的早期心理干预较一般康复方法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王展曦  来小彬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F0003-F0003
资料与方法对象: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对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入选条件:①年龄≥60岁;②在所管辖社区生活1年以上者;③意识清楚,能阅读理解问卷内容;④自愿参加本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合理膳食、体重控制、定期检查、遵医服药等方面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行为改善程度远远优于对照组。干预之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46.3%,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78.6%。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19.
运动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发病率逐年增高,为探讨运动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笔者对80例长期坚持运动锻练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和高血压的发病情况,以及发病后运动对其愈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观察资料1.1 对象 发病率观察:(1)运动组80例,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64岁~83岁(平均73.4岁);10年来均有规律的坚持体育锻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善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个社区共148例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发放睡眠科普知识小册子;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并实行睡眠行为干预,及时纠正其不良睡眠行为习惯.结果 干预组睡前吸烟和睡前饮酒过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不良睡眠行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习惯性睡眠效率和睡眠持续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效的睡眠科普知识学习可以改善老年人对睡眠的认知,促进睡眠行为的干预实施,最终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