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的合理诊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例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例经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2例经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只接受抗凝治疗.结果 本组治愈2例,2例接受截肢共3条肢体,2例死亡.住院时间4h至122 d,平均(24±55)d.4例患者出院后口服抗凝剂,均无腹主动脉及远端血管栓塞,2例下肢肌力较术前略差.结论 及早抗凝、溶栓和积极手术取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的治愈率和降低其病死率;围手术期要重视预防和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积极使用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急腹症的首位。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相近 ,彼此间易误诊。据报道急性阑尾炎术中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占误诊病例 35 6 % [1] 。现就我院近 8年来两种疾病作回顾性分析。1 病例资料我院 1992~ 2 0 0 0年期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874例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5 3例。其中急性阑尾炎误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4例 (3例经补液治疗 6~ 8h疼痛加重并手术证实 ,1例予补液治疗后症状加重而诊断 )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10例 (7例手术中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色泽略红、软、数目不等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本院11年间2个时段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死亡原因,为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提供客观临床依据. 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1997-2000年199例急性心肌梗死中32例住院死亡病例(A组)和2005-2008年1 597例急性心肌梗死中99例住院死亡病例(B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药物治疗、心肌再灌注治疗、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并比较两组住院病死率. 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诊时间≤12 h者所占比例A组低于B组,再发心肌梗死者所占比例A组高于B组.两组用药情况比较,调脂药A组低于B组,硝酸酯类药物A组高于B组,而B受体阻滞剂、抗凝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组低于B组.并发症、心源性原因所致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外原因所致死亡者A组高于B组.Killip分级Ⅰ、Ⅱ级者所占比例A组低于B组;Ⅳ级者所占比例A组高于B组.住院病死率A组明显高于B组. 结论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脂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明显增多.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并发急性肺栓塞(PTE)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862例TURP并发12例急性PTE的诊治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就其诊治和预防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TURP并发急性PTE,常见症状为不能解释的活动时突发呼吸困难、紫绀、胸痛等,发生急性PTE后,6例经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溶栓、抗凝、抗休克等抢救痊愈,6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TURP并发急性PTE是临床上严重并发症,发病急骤,诊断较为困难.针对本病,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被误诊的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1994-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病例的文献,对误诊患者的一般情况、误诊疾病、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共筛选出误诊文献39篇,报道误诊患者271例,统计显示早期复极综合征分别被误诊14种疾病,前三位依次是急性心肌梗死(129例,47.60%),变异型心绞痛(63例,23.25%)和急性心包炎(22例,8.12%).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常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医生应重视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消化性溃疡的外科诊治经验 ,以提高对溃疡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1 989年以来收治的2 1 6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1 6例消化性溃疡病人中 ,术前确诊 1 89例 (87.5 %) ,误诊 2 7例 (1 2 .5 %)。行穿孔修补术 36例 (1 6 .6 7%) ,胃大部切除术 1 6 8例 (77.78%) ,保守治疗 1 2例 (5 .5 6 %) ,术后无再穿孔、幽门梗阻、吻合口漏和残端破裂等近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诊断性腹穿、X线和B超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溃疡病穿孔的确诊率 ,同时对保守治疗和行穿孔修补术术后患者应注意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总结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共有126例,均给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在术前、术后均给予综合性护理。结果126例患者均及时地接受介入手术治疗,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术中和术后出现低血压共1例(1.6%),房颤共3例(2.4%),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共1例(0.8%),经对症治疗后,顺利恢复。12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合适的、准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艳芬 《现代医院》2005,5(11):95-96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水平,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0例换瓣术后患者出院后在门诊治疗就诊时间进行个体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重点是抗凝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副作用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方法。结果120例中有13例(10.8%)患者由于掌握抗凝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方法、及时就诊,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术后患者的教育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延续到家庭、社会,不断反复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