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先采取后路切开术,进行复位,再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内固定,最后选择性实施椎管减压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3.5年,38例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分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程建崇 《浙江医学》2007,29(5):480-481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已普遍运用于临床,其优点是固定节段少,手术操作简单,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是对于椎骨前缘高度压缩≥50%者,单纯依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并不理想,远期随访断钉、断杆、螺钉松动、Cobb角增加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切开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脱位5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恢复,其他级别有1~4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经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节段脊柱内固定,减压效果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及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8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按骨折类型的不同分为压缩骨折组,爆裂骨折组,骨折脱位组,多节段脊柱损伤组。对爆裂骨折组及骨折脱位组行两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5例术后出现损伤平面再次移位,而使用三或四对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者没有此现象,同时三或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方面低于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结论:伴有移位的脊柱骨折,在损伤椎体的上或下位两个椎体内使用两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减少术后再移位,维持脊柱稳定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脊柱骨折的伤员逐渐增多,自从Rey-C alm ille提出椎弓根系统以来,后路短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逐渐完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因其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明  李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67-76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口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个月~15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植骨于8周~12周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是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Harrington简单非节段固定到现在节段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最终形成了经椎弓根后路内固定的现代后路脊柱内固定技术,并广泛用于脊柱外科,用于治疗各种需要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53例,采用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4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后路的椎管前壁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出血量略多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手术时间略多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按照Frankel分级,术后2周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术后1年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神经功能改善和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有效解除前路压迫,且手术操作难度无明显增大,是基层医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殷翔  吴雪晖  许建中  贾全章  吴兴军  方青 《重庆医学》2007,36(17):1744-1745
目的 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椎板钩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的3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术,其中13例采用胸段椎板钩联合腰段椎弓根钉固定(椎板钩组),18例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钉组).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矫正角度、融合节段长度、术后矫正角度丢失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6~48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畸形矫正:椎弓根钉组达66.4%,椎板钩组为41.9%;角度丢失:椎弓根钉组平均为2.8°,椎板钩组平均为11.3°;融合长度:椎弓根钉组平均比椎板钩组少1.2个椎体.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及更少的融合节段,效果可靠,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椎板钩固定.  相似文献   

11.
单枚腰椎间融合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单枚椎间融合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对38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单枚椎间融合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38例患者经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症状均消失,腰椎高度无丢失,无断钉、断棒并发症.术后椎间融合标准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应用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结果,总结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比较腰椎融合内固定的病例得出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的优缺点。 方法 选择2008—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358岁,平均41岁。术前完善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动力位X线片,腰椎椎体加间隙平扫+二维重建CT,腰椎核磁检查及腰椎功能评分,手术方式采用后路相应病灶节段Dynesys非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采用JOA和ODI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40例患者得到1290个月随访,平均52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80.0%,ODI指数从术前(42.864±5.528)下降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9.438±2.649),疼痛评分VAS也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腰椎失稳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 结论 Dynesys非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适应征选择正确则具有防止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显著优点,突显保留腰椎生理性运动功能的作用,改善腰椎失稳的效果确切,在改善腰腿疼症状的治疗效果上与传统的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效果相当,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骶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9年2月-2005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2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伤口结核性分泌物流出,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疼痛消失,植骨在6-10个月融合,结核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断裂。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85%。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医疗费用少等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治疗下腰椎节段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下腰椎不稳患者(男27例,女51例),应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6-36个月。结果经动态X线检查显示患者植骨融合率94.8%,融合节段稳定;按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3.6%。结论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 32例胸腰椎手术病人 ,其中男 14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41岁 ;诊断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侧凸等 ,在其手术中均应用VTI电磁影像导航技术辅助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 ,10例同时行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后行植入螺钉节段的X线平片及CT扫描以确定螺钉植入情况。 结果  32例安全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平均 2 8h(1 6~ 3.7h) ,无与螺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螺钉植入位置准确。 结论 应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 ,可以确保螺钉的准确植入 ,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放射线照射 ,尤其对畸形、严重退变及再次手术 ,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三面皮质骨联合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51例接受三面皮质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经2~5年的随访,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情况、移像学检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47例68间隙,JOA评分标准,改善率为87.2%。满意率为95.7%;平均一期植骨融合率为98.5%,平均复位率98.5%,1年后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未见明显的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情况。结论 后路诚压充分,三面皮质骨,提供即刻与长期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横突间植骨,重建后路稳定性,椎弓根系统提供坚强三维内固定,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11例胸腰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来自笔者医院就诊和复治的患者,其中7例在笔者医院二次手术翻修,并经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二次胸、腰段脊柱手术翻修和重建的7例患者全部临床康复,随访6个月~2年无结核复发、窦道形成和内固定再次失败等。结论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一定失败率(笔者医院统计为3.7%),内固定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与术者操作技术有明确相关性,此类高难度手术应由经过严格训练的资深医师完成,内固定失败后应及时翻修,二次脊柱稳定性重建选择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的脊柱内固定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1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和对照组(65例,传统椎弓根螺钉)。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试验组优良率为882%(45/51),对照组为615%(40/65),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1)。术后1年随访时融合率试验组为84.3%(43/51),对照组为538%(35/65),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试验组1.1(06~19)ram、对照组4o(19~4,9)mm,但前者丢失程度较后者明显降低(p〈0.04)。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使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较使用传统的椎弓根螺钉能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同时可以明显促进椎间植骨融合及降低术后椎间隙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20.
陈巨鹏 《中外医疗》2009,28(18):22-2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对我院2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50—3000mL。无脑脊液漏、感染。无融合器沉降、移位、假关节形成、断钉及椎弓根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即时稳定性好,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