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代谢组学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中所有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质进行动态分析和定性定量研究的技术.文章对代谢组学的概念、技术平台、技术路线、统计学方法及其在肿瘤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5)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鉴于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迫切需要寻找生物标志物来识别高危人群,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反应。近年来,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快速发展,其能动态监测遗传信息的变化、生物的刺激或者病理生理的影响导致生物体系内的总体动态改变,基于该特征,给开发并实施更有效的乳腺癌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质谱检测技术在乳腺癌代谢组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归纳,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可对生物系统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用核磁共振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可以对细胞、组织或体液进行代谢产物检测。代谢组学在肿瘤研究方面已被广泛应用,包括癌症的早期检测、诊断,药物作用的预测,药效标记。消化道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组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该文主要探讨代谢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质谱分析技术、仪器组成、进样方式、离子化方式等进行综述,主要叙述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结合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阐明观点,认为质谱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发现了很多标志物,但从实验室向临床诊断转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不同人群、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中来证实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与常规诊断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7,(3):257-261
目的对比早期胃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产物的差异,寻找潜在的与早期胃癌相关的小分子代谢标志物。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对16例早期胃癌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和t检验统计分析早期胃癌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代谢物,最后将找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检索鉴定。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早期胃癌患者糖类、脂类等代谢可能存在异常,同时共筛选鉴定出9个对分类有显著贡献的代谢标志物。结论基于HPLC-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早期胃癌与健康个体,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代谢组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体液,研究手段主要是核磁共振和质谱。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实验方法、分析方法以及在毒理学中的应用,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11.
胆汁酸(bile acid)是肝脏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最近已被证明是控制脂质代谢、能量消耗和葡萄糖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胆汁酸稳态和胆汁酸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改变可能影响肝脏代谢稳态,并导致肝胆疾病的发生.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检测技术的进步,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为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UC相关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 将16只健康大鼠分为UC模型组(12只)和正常对照组(4只),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UC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喂养.UC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5、10、15 d各取4只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病变部位的黏膜组织进行GC-MS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法、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采用t检验并结合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VIP值(VIP>1)来寻找差异性表达代谢物.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结肠组织的代谢谱有明显改变,共找到9种差异代谢产物(P<0.05),分别是尿苷、腺嘌呤、胞嘧啶、甘氨酸、乳酸、牛磺酸、苏氨酸、甘露糖、β-丙氨酸.结论 UC大鼠和正常大鼠结肠组织间存在差异代谢组分,9种差异代谢物在临床上可作为UC早期诊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是一种通过定量描述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来解读被研究对象病理生理状态的新兴学科,主要分析方法为质谱技术(MS)和核磁共振技术(NMR)。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常用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以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技术操作、统计方法等进行综述,对代谢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所遇到的挑战和未来的探索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metabolics)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量对生物体内广谱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发现不同状态下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而明确生物体不同代谢产物与相应生理、病理状态的关系。代谢组学研究经历了快速的技术进步,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诠释生命现象、探寻疾病机制、研发药物、发现生物学标志物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随着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环节升级与完善,有望成为指导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本文就代谢组学的特点、研究方法、应用以及在应激损伤、疾病研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组学技术,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现代的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对生命体内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全面研究,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的本质。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不同,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物事件的终点,可以与生物事件建立直接关系。现就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测、病理研究及器官移植等领域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在肿瘤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对当前代谢组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对当前代谢组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它通过分析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物,从机体水平上揭示疾病代谢紊乱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将代谢组学运用于临床诊疗的可行性,检测生物体液的“代谢指纹”可以为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精准治疗、预后评估和新药发现等提供重要支撑。由此,临床代谢组学(clinical metabolomics)应运而生。临床代谢组学是指结合临床大样本,采用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从整体上描绘内源性代谢小分子集合在疾病扰动下的稳态失衡及药物干预下的转归机制,揭示疾病潜在的诊疗生物标志物和可干预靶标的一门学科。本文从临床代谢组学发展历程切入,简述了其分析技术手段和研究内容,并以冠心病为例,总结了临床代谢组学在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