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决策前列腺穿刺提供更充分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7 例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病例资料,按照病例收集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前2/3(78例)分入建模组,后 1/3(39例)分入验证组,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 面积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DRE)、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 TRUS)、MR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specifi c antigen density,PSAD)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比值(free PSA/ total PSA,fPSA/tPSA)是前列腺穿刺的影响因素(P<0.01)。根据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值,建立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 测模型:logit P=−2.362+2.561×DRE+1.747×TRUS+2.901×MRI+1.126×PSAD−2.569×fPSA/tPSA。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 当P的临界值取值0.12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80%,89.30%。结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可以为 前列腺穿刺提供更充分的指征。当该模型预测概率P>0.12时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指检(DRE)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重新评价直肠指检的意义及必要性。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统计其DRE结果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同时收集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PV)、PSA密度(PSAD)及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骨扫描、局部侵犯神经情况,分析其与直肠指检之间的意义。结果:总计45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穿刺阳性患者223例,阴性患者234例;DRE阳性患者99例,阴性患者358例。良性与恶性患者的DRE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Gleason评分、骨转移、PSA、PSAD、阳性针数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44、P0.001、P0.001、P=0.021);而年龄、f/t PSA、前列腺体积、局部神经侵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2、0.316、0.322、0.521)。结论:直肠指检仍然是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其阳性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医师在依赖其他先进检查的同时,也应对传统的直肠指检保持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在tPSA为4~10ng/ml时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83例血清tPSA为4~10ng/ml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行分析。均经由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组织学验证。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血清中tPSA与fPSA。结果:本组中32例(38%)为前列腺癌,51例(62%)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tPSA的平均值分别为6.63ng/ml和6.99ng/ml,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f/t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0.16vs0.23,P<0.01)。以f/t比值0.16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临界值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78%。结论:f/t值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以0.16作为诊断临界值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11):1055-105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初筛可疑患者经直肠前列腺穿刺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后病理检查差异,并探究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水平与经直肠前连线穿刺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理结果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2—2017-04间收治PSA(4~10 ng/m L)疑似前列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种方法病理结果,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PSA、fPSA、PSAD水平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相关性。结果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病理检查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PSA、fPSA、PSAD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均具有相关性,其中tPSA、PSAD呈正相关,fPSA呈负相关。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在前列腺癌中诊断无明显差异,病理检查与tPSA、PSAD呈正相关,fPS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莫利才  蒋武斌  汪佳佳  韩子华 《浙江医学》2023,45(6):590-593,598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健康指数密度(PHID)对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评分3分中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18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且经多参数MRI检查发现PI-RADS v2评分3分前列腺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穿刺前测定各项PSA衍生物指标,穿刺过程中测量前列腺体积。比较前列腺癌低危组与中高危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前列腺体积、PSA衍生物指标对PI-RADS v2评分3分中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低危前列腺癌7例,穿刺阴性50例,为低危组;中危前列腺癌34例,高危前列腺癌27例,为中高危组。中高危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PSA)均明显低于低危组,而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p2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健康指数(PHI)、PHID均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6.
文成勇  何如钢  胡昌俊 《重庆医学》2013,(35):4271-427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灰区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该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56例,其PSA值均在4~10ng/mL。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化学发光法测血清PSA水平,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前列腺癌患者21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组间腺体体积以及PSAD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血清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及PS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体积的平均值39.27为参考值,设前列腺体积40mL为临界点,则80.95%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腺体体积小于40mL,68.57%的患者腺体体积大于4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PSAD值0.147为参考值,设PSAD值0.15为临界值,则其对前列腺体积小于40mL的患者判定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0.95%,特异性为72.73%,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61.54%;前列腺体积大于40mL的患者,其判定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27.27%,阴性预测值为94.11%。结论 PSAD值对处于PSA灰区的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若以0.15为PSAD的临界值,则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其鉴别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所降低,其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比值(f/tPS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PSA与tPSA并计算两者比值f/tPSA;计算不同f/tPSA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虽然各指标在PCa与BPH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4~10 ng/ml的诊断灰区,tPSA的PCa组(7.93±1.38)与BPH组(7.12±1.59)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PSA的PCa组(1.12±0.39)与BPH组(1.36±0.48)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的PCa组(0.11±0.04)和BPH组(0.27±0.07)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诊断灰区,用f/tPSA比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比tPSA更有价值,以f/tPSA<0.16为诊断鉴别点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合PI-RADSv2.1磁共振引导下PSAD和年龄建立预测前列腺癌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将209例行前列腺活检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135)和验证组(n=74),根据前列腺癌的诊断性能分析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得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PA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年龄,建立逻辑回归分析预测前列腺癌风险评分系统并进行验证.结果:二进制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SAD和PI-RADS v2.1得分是影响前列腺癌检测的因素;年龄、磁共振引导下PSAD和PI-RADS v2.1分数与前列腺癌的筛查准确率相关(P<0.05),与PSA及f/tPSA无相关性(P>0.05).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为85.9%.基于对数回归系数建立了前列腺癌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和校准图,并绘制出了临床决策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表明,PCa预测模型较单独使用PSAD或PI-RADS评分在整个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净收益.外部验证证明预测模型有良好的效能(AUC=0.883,95%CI:0.800~0.848).结论:结合PI-RADS v2.1、PSAD和年龄建立的前列腺癌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准确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tPSA)对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fPSA与tPSA并算出比值f/tPSA;同时算出不同f/tPSA所对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在4-10ng/ml的诊断灰区,PCa组与前列腺增生(BPH)组间血清中fPSA和tPSA的水平均无显著差异,而f/tPSA比值,PCa组(0.12±0.05)和BPH组(0.28±0.09)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在诊断灰区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用f/tPSA比值比单独用tPSA及fPSA更有价值,诊断鉴别点以f/tPSA<0.19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衍生物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PSA异常(4~10ng/ml)怀疑PCa并行MRI检查的9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超声引导下的直肠穿刺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收集患者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总PSA比值(f/tPSA)、PI-RADS v2.1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比较PCa和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92例患者,其中39例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被证实为PCa,其余为前列腺良性病变。PCa组fPSA和f/tPSA水平均低于良性病变组,而PCa组PI-RADS v2.1和PSAD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PSA、PSAD和PI-RADS v2.1评分为PCa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 <0.05)。当诊断阈值分别设置为PI-RADS v2.1评分≥3、f/tPSA <0.16和P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针数对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比较不同PSA水平患者穿刺针数(8针以下穿刺、8 ~11针穿刺和12针及以上穿刺)对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1122例,8针以下穿刺组、8~11针穿刺组和12针及以上穿刺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59.9%、41.7%、40.7%.将患者按照不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以及直肠指诊(DRE)结果进行分组后发现,随PSA升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增加,相同PSA水平时DRE阳性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DRE阴性患者.PSA (4~9.9) μg/L且DRE阴性的患者中,不同穿刺针数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是10.0%、24.4%和30.3%.PSA(10~19.9) μg/L且DRE阴性的患者中三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是0%、26.1%和42.9%.结论 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患者PSA水平及DRE结果相关,12针以上的穿刺活检在PSA4~ 20μg/L且直肠指诊阴性的患者中显著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4年1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将患者分为包膜侵犯组(pT3a期,110例)和局限包膜内组(pT2期,112例)。采用Gleason评分评价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经直肠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PSAD。结果 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leason评分、tPSA、f/t及PS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tPSA、f/t、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3〔95%CI(0.549,0.697)〕、0.653〔95%CI(0.582,0.725)〕、0.338〔95%CI(0.267,0.408)〕、0.708〔95%CI(0.641,0.775)〕,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最佳界点为0.27 μg·L-1·cm-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48.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0%、8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PSAD是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危险因素〔OR=4.639,95%CI(1.303,16.514),P=0.018〕。结论 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伍晟赟  吕蔡 《重庆医学》2018,(14):1933-1935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PV)、年龄(Age)、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肛门指诊(DRE)4项指标(以下简称PAMD)评分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且血清总PSA(TPSA)处于灰区的118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评价PAMD评分对PSA灰区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结果 118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癌34例,阳性率28.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MRI、DRE在前列腺癌组与非癌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V、MRI、DRE均是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和95%CI分别为4.941(1.427~17.105,P=0.012)、5.947(1.619~21.846,P=0.007)、6.010(1.276~28.300,P=0.023)、39.424(8.310~187.026,P=0.000).利用PAMD评分系统评价显示,≥4分高危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7.00%,明显高于中低危组阳性率11.80% (P=0.012).结论 PAMD评分有助于更精准把握PSA灰区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时机,并提高活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PC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常用于PCa筛查的肿瘤标志物是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浓度。然而,有研究者发现其用于PCa早期筛查的特异性并不理想,导致较多患者进行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因此,联合研究tPSA及各项新参数指标: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速率(PSA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质量(PSAM)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质量比(PSAMR)是现今的热点课题。本文现就tPSA及新参数在PCa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参数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150例活检前接受前列腺磁共振检查且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4 ng/mL患者的临床资料。Gleason评分≥7分患者纳入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组(n=71),Gleason评分<7分及良性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纳入非csPCa组(n=79)。从2组中按7∶3比例随机分配至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t检验比较2组PI-RADS v2.1、tPSA、游离PSA/tPSA (f/tPSA),PSA密度(PSAD)的差异,将有统计学差异(P <0.05)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PI-RADS v2.1与PSA相关参数的logistic预测模型:(1) PI-RADS v2.1+tPSA;(2) PI-RADS v2.1+t/f PSA;(3) PI-RADS v2.1+PSAD。将验证组数据代入模型方程,以预测概率(P)及PI-RADS v2.1绘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 -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及其比值 (f/tPSA)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慢性前列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2例血清t- PSA异常的 ( >4μg/L)的前列腺癌和BPH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中t PSA和f PSA通过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前列腺癌与BPH、慢性前列腺炎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t -PSA≥26μg/L时,t PSA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性非常显著。t- PSA≤20μg/L时,前列腺癌组与BPH、慢性前列腺炎组的f/tPSA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1),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值显著低于BPH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结论 f/tPSA对t- PSA在 4 ~20μg/L之间的前列腺癌和BPH、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f/t PSA≤0. 2时都应怀疑前列腺癌,F/T越小,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越高,因此都应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PSA灰区(tPSA4-10ng/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用。方法 162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分为BPH组104例和PCa组58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SA、f/tPSA、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并测算PSAD数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血清f/tPSA较BPH组明显降低(P<0.01),PCa组PSAD值较BPH组明显升高(P<0.01)。随f/tPSA、PSAD升高,PCa诊断的敏感度也升高但特异度下降。PSAD对PCa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f/tPSA比值。结论 f/tPSA比值和PSAD对诊断BPH、PC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8):988-991
目的探究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参数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测确诊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和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收集所有患者PSA相关参数,如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比例(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分析上述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患者和PSA处于4~10 ng/mL患者中,PCa组PSAD高于BPH组,fPSA/tPSA均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例在PSA、fPSA/tPSA比值、PSAD不同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SA以10 ng/mL为临界值时诊断PCa价值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5.00%、74.42%、0.594;当fPSA/tPSA以0.16为临界值时诊断效能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72.50%、67.44%、0.399;当PSAD以0.35 ng/mL/cm3为临界值时诊断效能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75.00%、97.67%、0.727。结论 PSA相关参数PSA、fPSA/tPSA、PSAD临界值分别为10 ng/mL、0.16、0.35 ng/mL/cm3时均可有效诊断PCa,临床工作中可综合多种参数共同判断,以提高PCa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诊(DRE)和经直肠超声(TRUS)三种方法筛查上海社区人群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5个社区中的1 539例男性人群(40~79岁)作为调查对象,检测血清PSA,以PSA>4 ng/ml作为进一步检查的标准,行DRE和TRUS检查,三者均为阳性定为前列腺癌可疑病例,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并分析筛查出的癌症患者的年龄、PSA、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等.结果 进入本研究的男性人群,平均年龄(61.25±8.96)岁,PSA几何均值为(0.63±2.63)ng/ml.PSA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组间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PS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PSA阳性57例,阳性率为3.7%,各年龄组间PS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筛检的人群中,57例(3.7%)血清PSA水平>4 ng/ml,其中54例(3.5%)接受DRE和TRUS检查,最终三项检查均为阳性者10例(0.6%)接受经直肠的前列腺穿刺活检,7例为前列腺癌.同时DRE阴性而TRUS阳性的3例中发现1例前列腺癌.最终在上海社区人群中共发现前列腺癌8例,年龄均>60岁,前列腺癌检出率为0.52%;60~岁和70~79岁年龄租癌症检出率分别为0.32%和2.10%.8例癌症患者临床分期均为局限期癌(T1、T2),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2例,8分4例.结论 上海社区人群中联合运用PSA、DRE和TRUS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是有意义的.建议在≥60岁人群开展PSA筛查,PSA结合DRE和TRUS检查有助于提高活检的阳性预测值,当PSA≥10 ng/ml时无论DRE、TRUS阳性与否均应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比值(f/tPS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PSA与tPSA并计算两者比值f/tPSA;计算不同f/tPSA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虽然各指标在PCa与BPH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4~10 ng/ml的诊断灰区,tPSA的PCa组(7.93&#177;1.38)与BPH组(7.12&#177;1.59)间无显著性差异(P&gt;0.05),fPSA的PCa组(1.12&#177;0.39)与BPH组(1.36&#177;0.48)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gt;0.05),而f/tPSA的PCa组(0.11&#177;0.04)和BPH组(0.27&#177;0.07)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t;0.001)。结论在诊断灰区,用f/tPSA比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比tPSA更有价值,以f/tPSA&lt;0.16为诊断鉴别点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