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7 4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1 665例)和氯吡格雷组(5 752例)。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 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替格瑞洛组的MAC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4.9%比6.5%,HR=0.71,95%CI:0.50~0.97,P=0.043)。其中,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均为P<0.05)。替格瑞洛组的TIMI总体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6.7%比4.7%,HR=1.84,95%CI:1.28~2.50,P=0.017)。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中,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可降低MACCEs的发生风险,但增加小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溶栓失败后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2014年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失败后12 h内于我院行补救PCI的患者246例。随机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121)和氯吡格雷组(n=125),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术后90 mg bi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术后75 mg q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 qd。采用TIMI血流分级(TFG)、校正的TIMI记帧(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评价比较两组术后心肌灌注水平。随访12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及其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MACCE复合终点累计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6% vs. 15.2% HR=0.395,95%CI:0.166-0.940,P<0.05)。两组总体主要出血、主要致命/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格瑞洛在溶栓失败后补救PCI患者中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高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5月沈丘县中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CCU行急诊PCI的高龄老年ACS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79例和替格瑞洛组67例,分别给予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PCI术后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主要并发症及1年随访出血事件和主要终点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3级、TMPG 3级比例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Ⅲ级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轻度出血和总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37.3%vs 19.1%,P=0.022;54.2%vs 30.9%,P=0.007)。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改善高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缺血并发症发生,不增加中度和重度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剂量替格瑞洛(120 mg负荷量,序贯60 mg 2/d,口服)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序贯75 mg 1/d,口服)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357例成功接受PCI的CTO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组175例和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组182例,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结果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在住院期间MACCE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无显著差异(2.3%vs.4.4%,P=0.381)。住院期间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小出血风险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2.3%vs.7.7%,P=0.027),大出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0.6%vs.0.5%,P=1.00)。随访至1年,低剂量替格瑞洛组MACCE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2.3%vs.7.1%,P=0.045),其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比例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5.1%vs.11.5%,P=0.0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1年无MACCE生存率显著高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P=0.005)。随访至1年,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小出血风险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4.6%vs.11.0%,P=0.030),大出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1.1%vs.2.2%,P=0.685)。结论中国人CTO患者PCI后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较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TVR和复合MACCE事件,同时降低小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替格瑞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急诊行PCI的老年患者共17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85例)和氯吡格雷组(8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7d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抑制率等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和随访6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7d,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66.9±11.7)%比(86.5±9.4)%]显著升高,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52.0±4.1)mm比(39.3±4.6)mm]显著减小,P均=0.001;两组院内及术后随访6个月MACCE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115;但替格瑞洛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1.2%比9.4%,P=0.033)。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老年急诊PCI患者疗效更好,但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TIMI分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溶栓治疗后行择期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每组84例。氯吡格雷组患者于PCI前后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于PCI前后予以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IMI分级,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血管相关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TIMI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LVEDD小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MACCE发生风险及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可更有效地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TIMI分级、心功能,降低患者MACCE发生风险及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的2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溶栓后PCI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病人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PCI术后替格瑞洛组病人TIMI血流分级Ⅱ~Ⅲ级比例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99.29%与94.29%,P0.05)。两组病人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851,95%CI(0.928,3.636),P=0.082];氯吡格雷组病人发生心血管相关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替格瑞洛组[HR=2.664,95%CI(1.033,7.332),P=0.048]。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3%与16.4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后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更好地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204例,冠状动脉造影后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98例和氯吡格雷组106例。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90mg口服,2次/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75mg口服,1次/d。观察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安全性终点包括TIMI出血事件以及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21.7%,P=0.170)。替格瑞洛组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1.0%vs6.6%,P=0.039;0vs 4.7%,P=0.029),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1%vs 0.9%,P=0.042)。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获益明显,与氯吡格雷比较进一步降低MACE,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拟实施急诊PCI的STEMI患者87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3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3例)和氯吡格雷组(44例)。PCI术前和术后替格瑞洛组应用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组应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PCI术前、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术后24 h、1个月的血小板抑制率。记录两组药物治疗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均明显改善。PCI术后,替格瑞洛组TIMI 3级83.72%、TIMI 2级11.63%、TIMI 1级4.65%,氯吡格雷组TIMI 3级63.64%、TIMI 2级25.00%、TIMI 1级11.36%。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术后24 h为(84.2±11.4)%、术后1个月为(75.8±9.7)%,均高于氯吡格雷组的(69.1±12.7)%和(6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格瑞洛组严重心衰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前后应用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术后血流灌注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n=92)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n=88)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90 mg,每天两次。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并比较两组3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安全性事件。结果替格瑞洛组ADP激活血小板形成最大血凝块强度(MA-ADP),低于氯吡格雷组(34.94%±11.91%比47.16%±14.90%,P0.001)。血小板AA抑制率、ADP抑制率替格瑞洛组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8.24%±22.96%比48.21%±32.91%,58.16%±23.52%比33.34%±26.67%,P0.001)。结论 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3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组(接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和替格瑞洛组(接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治疗)。测量比较两组PCI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血小板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以及随访30d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81.4%比91.4%)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55.2±4.1)%比(50.8±4.4)%]和P2Y12反应单位[(196.2±15.1)U比(180.8±12.0)U]均显著降低,P均0.05。随访30d后,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再次心肌梗死(5.0%比2.9%)、心源性死亡发生率(2.9%比0.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1±2.8)mm比(49.0±2.0)mm]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0.2±2.1)mm比(37.4±1.8)mm]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1.8±2.7)%比(55.4±2.5)%]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且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轻微出血发生率(5.0%比6.4%)无显著差异,P=0.591。结论:对于急诊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替格瑞洛联合替洛非班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短期预后,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行PCI的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的临床结局。方法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因ACS首次入我院且行PCI的老年女性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29例和替格瑞洛组155例,2组均服用阿司匹林,分别加服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平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支架内血栓和出血事件。结果 2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替格瑞洛组[(36.43±23.17)%vs(13.88±11.48)%,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支架内血栓(0.8%vs 0.6%)、TIMI定义的大出血(0.8%vs 2.6%)、颅内出血(0.8%vs 1.3%)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TIMI定义的少量出血(7.7%vs 1.6%)及不明显出血(9.0%vs 2.3%)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 19.4%,P0.01)。结论 ACS患者用替格瑞洛的支架内血栓与氯吡格雷无统计差异,出血事件中,主要是少量出血及不明显出血较氯吡格雷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STEMI老年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103例和氯吡格雷组10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继以100 mg/d,此外,替格瑞洛组口服替格瑞洛180 mg,继以每次90 mg,2次/d,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600 mg,继以75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血小板聚集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出血事件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TIMI)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Z=2.58,P=0.010),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6.8%(7/103)与19.1%(20/105),χ^2=6.91,P=0.009。重复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随时间降低(F时间=87.54,P<0.001)。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高于氯吡格雷组(F时间×组间=6.16,P<0.001)。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整体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F组间=17.84,P<0.001)。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在术后1 h、1 d和3 d低于氯吡格雷组(t分别为14.39,13.19,6.53,P均<0.001)。两组患者PCI术后LVEF均升高(t分别为7.46,4.33,P均<0.001),组间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t=4.28,P<0.001);两组患者PCI术后LVEDD均下降(t=9.36,6.47,P均<0.001),组间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LVEF低于氯吡格雷组(t=4.38,P<0.001)。两组患者出血和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2.32,均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PCI术治疗老年STEMI中,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好,能够降低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老年及高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ACS患者479例,随机分为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172例、老年替格瑞洛组(B组)161例、高龄老年氯吡格雷组(C组)79例和高龄老年替格瑞洛组(D组)67例,分别应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DAPT,观察PCI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TMPG)、主要并发症及1年随访出血事件和主要终点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B组和D组)PCI后TIMI 3级血流、TMPG 3级心肌灌注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KillipⅢ级以上心功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总出血和中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严重出血的发生率高龄老年替格瑞洛组(D组)高于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P0.05);高龄老年组(C组和D组)主要终点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A组和B组,P0.05);次要有效终点高于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对比:替格瑞洛可改善老年和高龄老年ACS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出血并发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负荷量替格瑞洛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STE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组(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和替格瑞洛组(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冠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发生率、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冠脉TIMI 3级比例(71.25%比90.00%)显著升高,无复流发生率(28.75%比10.00%)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1个月,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心源性死亡(13.75%比3.75%)、支架血栓(6.25%比0)、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10.00%比1.25%)显著降低,但呼吸困难发生率(3.75%比12.50%)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在出血事件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负荷量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减少无复流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诊断为ACS并择期行PCI术的患者1 159例随访1年,依患者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n=312)和氯吡格雷组(n=847),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排除,27例失访,最终纳入1 129例,替格瑞洛组(n=303)和氯吡格雷组(n=826)。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含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大出血事件(美国出血学术研究会制定的出血分级标准中Ⅱ型、Ⅲ型及Ⅴ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患者肌钙蛋白I(TnI)偏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偏低,植入支架数多,最大狭窄率高,复杂病变比例高,桡动脉入路少,分次PCI比例高(均P<0.05)。替格瑞洛组发生MACE事件(15.2%)与氯吡格雷组(12.6%)相比〔危险比(hazard ratio,HR)=1.226,95%可信区间0.867~1.735,P=0.249〕及大出血事件替格瑞洛组(0.7%)与氯吡格雷组(0.7%)相比(HR=1.093,95%可信区间0.212~5.634,P=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男性、城市来源、LVEF、分次PCI是保护性因素;高脂血症、脑梗病史、病变血管数目、安放支架数目、最大狭窄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危险性因素,利用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作为因子多元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是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HR=1.118,95%可信区间0.755~1.656,P>0.05。结论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ACS择期PCI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7例。根据选择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n=99)和氯吡格雷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n=498)。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分析影响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5.3%vs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两组患者的Ⅰ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Ⅱ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用药期间共有263例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其中替格瑞洛组77例和氯吡格雷组186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显著增加[(80.29±20.67)%vs(61.65±26.81)%,P0.001]、ADP诱导的最大振幅(MA_(ADP))显著降低[(25.28±14.28)vs(36.41±16.20)mm,P0.001]。替格瑞洛组中MA_(ADP)31 mm的患者(68.8%vs40.3%,P0.001)以及此类患者中发生出血事件者(24.5%vs10.7%,P=0.037)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质量指数(BMI)(OR=0.910,95%CI:0.842~0.984,P=0.018)和高血压病(OR=1.301,95%CI:1.036~1.635,P=0.024)是≥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比氯吡格雷高,且低BMI与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出血事件,因此选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危险因素并行TEG监测,以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460例。按照急诊PCI术前接受不同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分组为:低负荷氯吡格雷组169例、高负荷氯吡格雷组138例和替格瑞洛组153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超声心动图、生化指标、院内死亡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并将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门-球时间)、相关病史及既往血运重建等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靶血管及病变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低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21.3%比11.8%,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高于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21.3%比13.8%, P=0.087),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稍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8%比11.8%,P=0.097)。三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低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4.1%比0.7%, P=0.043),高于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4.1%比0.7%,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与替格瑞洛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比0.7%,P=0.077)。行logist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慢血流/无复流(OR 12.562,95%CI2.975~53.035,P=0.001)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Spearman’s相关性分析发现,慢血流/无复流和双联抗血小板策略密切相关(r=–0.104,P=0.018)。结论在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中,与低负荷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可能通过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从而降低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急诊行PCI术的患者共192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105)和氯吡格雷组(n=87),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住院期间及随访3月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发现MACCE事件发生率替格瑞洛组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中有6例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均再次行PCI干预,改用替格瑞洛术前负荷剂量180 mg,术后90 mg2/日,分别于术前及后24 h查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ADP抑制率及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应用替格瑞洛后均优于应用替格瑞洛前(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我国人群急诊PCI术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选取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8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n=42)与替格瑞洛组(n=42),通过TEG检测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后的血小板抑制率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中11例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19%,替格瑞洛组中1例患者出现替格瑞洛抵抗,发生率为2.38%,两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2,P=0.002);氯吡格雷组中有1例(2.38%)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替格瑞洛组中有2例(4.76%)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7)。结论接受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的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在抗血小板抵抗,TEG监测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